產量世界第一,問題依然存在
我國微特電機行業起步于20世紀50年代,經過近70年的發展,我國微特電機行業形成了完整的生產制造體系,年產量位居世界前列,已成為微特電機的生產大國,但還不是微特電機技術強國。就品種而言,我國企業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差距,主要表現為一般品種多、專用品種少,經濟型品種多、精密型品種少,一些新結構、新原理的電動機我國還處于實驗室階段。同時還有一些高精密的無刷直流電機、精密伺服電機等,存在依賴進口的情況。
下游應用廣泛,新興應用領域前景廣闊
微特電機的應用面非常廣,包括各類信息設備、汽車、家用電器、視聽設備、工業設備、醫療設備、軍事設備等領域,可以說在現代自動化設備中,凡是有機械運動的地方都有微特電機的身影。正是由于下游應用的廣泛性,微特電機行業的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未來,工業4.0時代,隨著智能制造、智能工廠的推廣,各種機器人大量投入使用,微特電機行業有望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勢頭。
堅持創新發展,不懼嚴峻挑戰
2021年6月1日,《電動機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GB18613-2020)開始實施。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上,我國提出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在“碳達峰”和“碳中和”的國家目標下,提高能效是各個涉電行業都面臨的嚴峻挑戰。電機作為電器和其他各種機械的動力源,不僅廣泛應用于各個行業,更是用電大戶。據統計,美國、歐盟等電機用電量約占總用電量的42%?50%,我國電機的總耗電量占社會總用電量的64%,工業領域的電機用電量占工業用電的75%。設置合理的電機能效限定值,不但有利于中國如期實現“雙碳”目標,還能推動電機產品能效升級。
第26屆中國電機展(中國國際小電機、磁性材料、特種機器人技術展)將于2021年11月2-4日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舉辦。本屆展覽會以“創新驅動,共贏未來”為主題,聚集了近300家電機企業,展示面積1.8萬平方米。共同交流電機、磁性材料、機器人產業鏈和供應鏈的新成果。
同期技術論壇分為特種電機、高效節能電機、機器人技術三個專場,邀請了中國電子元件行業協會、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浙江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東南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天津大學、復旦大學、上海電氣集團、ABB、中車集團等電機及機器人領域的專家學者進行專題研討。
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到來,給電機行業帶來新的挑戰和機遇,推動傳統行業升級改造,通過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的應用,積極探索融入“雙碳”、“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更好地推進疫后經濟綠色復蘇、形成綠色經濟新動能的客觀需要,這也是緩解資源環境約束、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的重要路徑,更是助力發展方式深刻變革,促進能源結構、產業結構、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戰略選擇,對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和在未來的大國博弈中占據綠色低碳競爭優勢具有重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