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于微信公眾號 曉程序觀察(ID:yinghoo-tech),作者:HENG,授權轉載發布。
被稱為“銷售女王”的董明珠,卻在直播帶貨中“翻了車”。
上周五晚,董明珠在抖音開啟直播首秀。不過,其并沒有展現出“銷售女王”的一面,當晚,其直播間累計觀看人數 431 萬,商品銷售額僅22. 53 萬,銷售額最高的商品是新冠空氣凈化器,不過預計銷售僅 3 臺共3. 62 萬元。
而“同場競技”的老羅,卻漸入佳境,盡管整晚狀況頻出、“翻車”不斷,但最終帶貨達到了 5180 萬元,音浪打賞 3821 萬音浪,甚至超過首次直播打賞收入。另外,此次直播間女性觀眾比例竟高達24.9%,這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
和羅永浩比起來,雖然董明珠直播的性質完全不同,前者是要靠直播賺錢還債的“初代”網紅,而后者則是利用直播積極探索線下線上模式結合的“銷售女王”,但還是能看出格力在準備上的嚴重不足。
盡管董明珠的知名度對于直播有著天然優勢,但靠直播來賣貨,除了主播的知名度,主播的流量、產品的低價、以及供應鏈等等,都是直播帶貨不可或缺的關鍵因素。看得出來,董明珠的知名度并不能轉化成流量,更別說銷量了。
而在目前的直播電商領域,數量更多的是沒有知名度、沒有流量,供應鏈不足的中腰部主播。不僅競爭激烈,很多主播連基本的生存都是問題。“每天都要播,而且還得做活動,一旦停下來,粉絲馬上就走了”,一位做電商直播半年的主播說道。
在曉程序觀察(yinghoo-tech)看來,對于沒有知名度、缺乏流量扶持的中腰部主播來說,直播過程中的玩法就顯得尤為重要。
私域流量+玩法 中腰部主播的“出路”
“對于直播電商來說,中腰部主播的價值,就像是中國經濟體系中小企業的力量”,一位直播界的大佬如此比喻中腰部主播。
眾所周知,中國經濟體系中,數量占比達到90%的中小企業貢獻了60%以上的GDP,是中國經濟的主力軍,更是重要支撐。
而在直播領域中,中腰部主播的地位同樣如此。
不過,他們目前所面臨的困境卻是顯而易見的。
1、粉絲少、沒有流量。畢竟像羅永浩這種自帶流量的“網紅”殺入電商直播的只是極少數,幾乎所有的主播進入直播都是從零開始,就連李家琦也是從一名普通的商場化妝品“柜哥”拼命 3 年才有如此的成績。
相比于頭部主播,中腰部主播也缺少平臺的流量扶持,直播幾個小時,說得口干舌燥,而觀看人數不過百,銷售為零的情況,更是常態。
2、沒有貨源優勢、也帶不動貨。中腰部主播粉絲少、關注度不夠、轉化能力不強,想要找到靠譜的貨源也就更不容易,這造成的情況就是:貨源品質很難保證、發貨及售后問題等等。直播帶貨不僅需要主播的流量和影響力,還需要商品本身的加持。
更為關鍵的是,他們的議價能力也遠不如頭部主播,要知道,直播電商中,價格是銷售的決定性因素,這樣一來,“帶不動貨”也就成為中腰部主播的“基本現狀”。
對于中腰部主播而言,鎖定私域流量,運營好已有的用戶,可能是更好的生存方式。
1、構建私域流量,在私域流量池內賣貨。想要與頭部主播競爭,主播們就得把已有的流量牢牢抓在手里,轉化成私域流量,構建基于信任關系的社區氛圍,畢竟,信任關系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帶貨能力。
比如,在羅永浩首場直播當晚,快手主播蛋蛋在快手與老羅進行了一場“切磋”,最終觀看人數有 1450 萬,帶貨銷售額超4. 8 億,而老羅直播間的 4800 萬人觀看,成交僅1. 1 億。原因不言而喻,流量不等于帶貨價值,雖然中腰部主播的流量有限,但將流量轉化為忠實粉絲的后轉化率卻不一般。
2、玩法至上。僅有私域流量、及對主播的信任還遠遠不夠,目前,“全網最低價”仍是電商直播的主流,剛剛也提到,中腰部主播在議價上缺乏話語權,價格上是劣勢。
在曉程序觀察(yinghoo-tech)看來,在直播間內,玩法仍是“出貨量”的關鍵。這一點上,快手電商就做了一個很好的示范。
掛榜:直接給流量“標價”
對比抖音、淘寶直播,快手的流量有兩個顯著特點:公平普惠、保護私域,雖然快手也有像辛有志,散打哥這樣的頭部主播,但中腰部主播數量更多,生態也格外繁榮,他們也掌握著自己的私域流量。
用快手來說明玩法的重要性也就更具說服力。
從商家角度來說,中腰部主播的投放成本更低。而且,如果企業要求不高,沒有品牌宣傳的目的,中腰部主播是性價比更高的選擇。
這就使得快手直播生態中出現了一個獨特的現象,向主播直接買流量來推廣上轉化率更高。因而,快手也就出現了一個獨有的直播帶貨玩法——掛榜,就是商家通過給快手主播直播間打賞禮物,主播會引導粉絲去關注打賞排行榜前幾名的商家。
舉個例子,某主播開啟直播后,某商家通過刷禮物花費了 10 萬元達到了榜一的位置,主播與商家進行連麥。連麥期間,商家來展示商品,主播負責砍價、推高氣氛,最終達成雙方皆為滿意的“粉絲福利價”,主播會引導其粉絲進入商家的直播間下單購買。
掛榜并不是只有引導關注那樣簡單,關鍵是,主播會引導粉絲去下單購買商家的商品,甚至可以與主播進行連麥,這可以在短時間內幫助商家快速帶來粉絲增長和商品銷量。
整個過程中,主播獲得了打賞收益,商家也新增了粉絲和商品銷量,實現了雙贏的結果。
實際上,這一玩法在其他平臺同樣存在,比如,羅永浩直播期間,就有不少商家通過打賞來占據榜一榜二的位置,而羅永浩也會在口播“感謝”的同時,順便說一句“大家可以去關注一下”,雖然不是直接帶貨,但至少能夠起到“宣傳”的作用。
掛榜已經以不同形式演變成了直播電商的一種常見玩法,即使是 0 粉絲的商家,也能借刷榜引流賣貨。從主播的角度來看,這樣玩法不但增加了賣貨途徑,還能一定程度上解決貨源的問題,售后也無需過多操心,畢竟最終的交易是在商家直播間完成的,而打賞金額其實就是主播帶貨的流量標價。
可見,雖然中腰部主播在流量、產品低價、供應鏈等方面,不能與頭部主播相比,但仍然可以“另辟蹊徑”,找到適合自己的玩法,來提升自己的“流量標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