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以信息化、工業化深度融合為方向的科技革命席卷而來,智能工業正成為我國各地發展先進制造業的主攻方向。在這樣背景下,中國光學工程學會于2021年10月21日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希爾頓酒店組織召開“2021第五屆全球智能工業大會暨全球創新技術成果轉移大會”。
大會以“跨界創新,互聯融合”為理念,針對智能感知與機器視覺、大數據智能與科學計算、深度學習與工業智能、5G+車聯網、智能集成電路與光電子芯片、智能照明與顯示、先進激光制造為主題邀請相關領域院士、專家、企業家等方面為議題進行主題演講。
本次開幕式由大會主席、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研究院創始人/理事長、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沈向洋主持。
重要出席嘉賓有:
中國光學工程學會副理事長、大會主席、中國工程院,呂躍廣院士
中國光學工程學會名譽常務理事、大會共主席、深圳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范滇元院士
中國光學工程學會名譽常務理事、大會共主席、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陳良惠院士
大會共主席、鵬城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工程院,丁文華院士
中國光學工程學會常務理事、大會共主席、中國工程院,劉永堅院士
中國光學工程學會常務理事、大會共主席、中國工程院,王沙飛院士
中國光學工程學會常務理事、大會共主席、北京郵電大學教授、IEEE Fellow、中國工程院,張平院士
南方科技大學學術副校長、美國國家工程院,張東曉院士
中國科學院深圳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控制工程院院長、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潘毅院士
中國光學工程學會秘書長,趙雪燕
中國光學工程學會常務理事、中國信息通信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常委、副總經理,陳山枝
思謀科技董事長 /創始人、香港中文大學教授、IEEE Fellow,賈佳亞等人。
大家齊聚一堂,聚焦行業應用,共同探討全球智能工業行業發展新趨勢。
本次大會主席、中國工程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工程院呂躍廣院士與大會共主席、中國工程院丁文華院士分別致開幕詞。
<呂躍廣>
呂院士表示:大會的主題為智能工業,人工智能正是引領這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戰略性技術,具有溢出帶動性很強的頭雁效應,正在對經濟、社會發展、國際政治經濟格局等方面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丁文華>
丁院士講到:當前,人類正在加速進入人工智能3.0時代,是從軟件到AI芯片、從信息到服務的時代,也是嶄新的、群雄逐鹿、百花齊放的人工智能時代。讓我們攜起手來,以包容、創新、融合為理念,推動人工智能大發展、推動智能工業大進步,造福全人類。
伴隨著熱烈的掌聲,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沙飛進入大會報告主持環節。
<王沙飛>
首先發言的是外籍院士沈向洋,報告的題目是《人工智能創造的機會和挑戰》。沈院士表示,人工智能和人類之間的關系不是一個勝負的關系,而是一個協同的關系。
<沈向陽>
第二位出席演講的是張平院士,報告的題目是《未來工業互聯網發展趨勢分析》,張院士表示,我們需要做一些變革,突破方面就是我們感、傳、算、用一體化的網絡架構,以及可靈活適配的可信交互協議,用于滿足我們工業互聯網的持續可信的通信需求。
<張平>
由于活動沖突高文院士無法到現場,通過視頻形式作了題為《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的戰略技術與安全問題》的報告。
隨后上臺發言的是張東曉院士,報告的題目是《理論指導下的人工智能:模型驅動vs.數據驅動》,張院士介紹,解決智慧能源的問題,需要數據驅動與傳統模型的有機結合,這將是一個可行的發展路徑。
<張東曉>
接下來潘毅院士,報告的題目是《人工智能在醫學與生物工程中的應用》,潘院士對人工智能在醫療上的應用作了系統的介紹。
<潘毅>
最后進行報告的是賈佳亞董事長,報告的題目是《智能制造的核心AI技術》,賈總提出智能制造的核心原則是以計算為先,并要滿足AI系統部署的自動化,當幾個條件滿足之后,未來的幾十年就是一個新一代的智能產業變革。
<賈佳亞>
本次大會現場邀請了1000多位嘉賓見證大會盛況并贏得了嘉賓的一致好評和高度贊譽,大會6位行業巨擘的精彩報告得到了與會嘉賓和代表的熱烈響應,現場觀眾受益匪淺。至此,第五屆全球智能工業大會暨全球創新技術成果轉移大會取得了圓滿的成功,為推動我國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會議同期邀請企業集中展示了智能領域創新產品,重點展出了各大企業和研究院所的創新技術和實驗成果,為產學研各界交流與合作搭建了一站式服務平臺。
本屆系列論壇還將繼續舉辦智能感知與機器視覺、大數據智能與科學計算、深度學習與產業智能、5G+車聯網、智能集成電路與光電子芯片、智能照明與顯示、先進激光制造等7場主題論壇活動,力圖為參會嘉賓搭建一個多元、開放、創新的全球性共享平臺,匯聚世界有識之士探索智能工業發展新模式、增強經濟發展新動能,引領全球資產革命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