胳膊擰不過大腿,趕在11月8日的最后期限之前,全球最大芯片代工企業臺積電“回應了美國商務部關于提供供應鏈信息的要求”。而在這之前,三星已經先一步敗下陣來。一邊是車企缺芯停工停產的現實,一邊是核心技術遭遇中游企業的潛在威脅,為保“霸權”的美國想要尋找一個突破口,也只能是芯片企業的核心數據了。
從三星到臺積電
“臺積電持續致力于支持全球半導體供應鏈挑戰,我們已回復美國商務部就‘半導體供應鏈風險征求公眾意見’的需求,以協助面對這一挑戰,同時堅持一貫立場保護客戶機密,未揭露特定客戶數據。”11月8日,在給北京商報記者的回復中,臺積電做出了簡單的回應。
今年9月,美國商務部發布了一則《半導體供應鏈風險公開征求意見》的通知,其中提到,為促進供應鏈各環節信息流通,其向半導體供應鏈中對此有興趣的企業征集相關數據和信息,該信息收集截至11月8日。其中,臺積電、三星、SK海力士、英特等20多家芯片設計企業、芯片制造商、材料供應商均在“有興趣的企業”之列。
但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的表述卻讓整個事情變了味。按照他的說法,如果企業不愿意提交,“我們的(政策)工具箱里還有其他方法能讓他們把數據交給我們”,美國政府將援引《國防生產法》或其他法律來采取強制措施。據悉,企業需要提交的消息包括過去三年企業的訂單出貨情況、庫存情況、供貨能力、客戶信息、生產計劃等,通知承諾,企業提交的信息將不會被披露和公開。
回應需求,但未披露客戶數據,這似乎是臺積電能夠給出的最體面的回答。對半導體企業而言,上述信息并不是簡單的數據。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提到,數字經濟時代,數據往往也是企業的重要資源,企業好不容易積累的資源,被美國商務部要走,其實性質上與“搶錢”無異。而且美國商務部索要這個數據,也不是為了科研分析,更多還是一種利己的行為,實際上是為了服務本國企業。
企業也明白其中的利弊。妥協之前,臺積電的態度也曾幾次強硬。另據韓國媒體報道,11月3日,三星表示會準時提交商業數據給美國審核。但在這之前,韓國駐美大使明確表示,韓國企業不會輕易提供高度機密的信息。同時韓國政府亦向美方轉達了韓企的憂慮,但換來的則是雷蒙多上述的回應。
核心技術被“拿捏”
半導體是韓國經濟的支柱產業,三星被要求提交數據,影響可想而知。11月7日,韓國政府召開第二次對外經濟安保戰略會議,就相關議題商討對策。但按照韓國媒體的分析,韓國企業或許準備如期向美國提交部分商業數據。畢竟對于韓國的半導體企業而言,交或者不交都是難題,交了則亮光家底,不交“大棒”警告。
企業為什么會被美國拿捏?問題出在核心技術上。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美國所經濟室副研究員孫立鵬對北京商報記者分析稱,美國敢如此強硬地在芯片問題上發難,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美國在一些核心技術上掌握了絕對優勢。三星或者臺積電,相對來說處于產業鏈的中游,一些基本的、關鍵的技術還是依靠美國,所以這些企業也比較擔心“威脅”。另一方面,企業也會考慮一些產業合作方面的因素,只有全產業鏈合作才能實現市場的良好運轉,缺了美國可能就會影響整個半導體生態,對企業的生產和未來的銷售、經營以及全球布局產生一定影響。
拿捏了國外企業的美國,也有自己的意圖,比如因為芯片的短缺,美國車企正經歷一場聲勢浩大的停產危機。據了解,9月底,美國通用汽車已經有六家工廠停產,福特也宣布部分車型限產,很多工人面臨失業。數據顯示,今年8月,美國經銷商的新車銷量不到100萬輛,較2019年8月的358萬輛減少72%。
根據AutoForecast Solutions數據,截至10月17日,由于芯片短缺,全球汽車市場累計減產量已達962.5萬輛,比前一周增加了約28萬輛。由于全球范圍內的芯片短缺,在此前的幾周內,北美各工廠的汽車產量總計減少了不到1萬輛,而此前一周,北美工廠的產量驟減8.4萬輛,通用汽車和豐田汽車減產是北美汽車產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一方面美國處于芯片短缺的狀態,尤其是汽車芯片領域,美國從索要的數據上也能看出廠商的芯片究竟賣往何處。另一方面,數據的掌握也能夠使美國的半導體同行在競爭中更加有優勢,即‘我能看到你的底牌,但你卻看不到我的底牌’,畢竟誰也不能保證三星、臺積電的數據交給美國商務部,美國商務部就不會將其公布給英特爾這類廠商,沒有人能監督他的公正性,這種做法其實‘吃相很難看’。”白明分析稱。
拜登版的“美國優先”
對于美國強取芯片數據,韓媒將其形容為拜登版的“美國優先” 。邏輯不難理解,雖然在芯片制造的核心技術上,美國占了優勢,但在量產這一方面,美國卻已落于下風。數據顯示,在代工市場上,臺積電的市場份額占到54%,三星的市場份額也高達18%。在美國本土制造的芯片數量越來越少,在過去20年里,美國在全球半導體產量的占比已經從37%降至12%。
芯片制造急劇減少的背后,是美國若隱若現的供應鏈危機,而這正是美國總統拜登關注的重點所在。上個月,拜登就曾在演講中宣布了“90天沖刺計劃”以應對“供應鏈噩夢”。而在今年6月,拜登政府也曾公布供應鏈脆弱性百日審查報告,這份報告特別提到,美國及其盟國的邏輯芯片供應主要依賴臺灣。美國對進口芯片的依賴給半導體供應鏈帶來了新的漏洞。“生產能力的喪失,威脅到半導體供應鏈的所有環節以及美國的長期經濟競爭力。”
在孫立鵬看來,從美國的舉動上來看,可能主要出于三方面因素考慮。首先從美國所謂的經濟和國家安全方面考慮,他一定要確保產業鏈的絕對安全,以拜登上臺之后推出的供應鏈評估報告為基礎,其實是想要重塑以美國為主導的產業鏈,首要的就是確保美國經濟彈性及產業安全。以現在的產業鏈環境來看,美國只主導上游的技術,但有很多斷點的風險,所以美國需要的就是補齊這個短板。
“此外,也有經濟競爭的因素在其中。美國認為經濟競爭領域已經受到了半導體中游廠商在產品技術或者加工等領域的威脅,有安全隱患在其中,所以也要重新布局。最后則是要保證美國的技術競爭優勢,最關鍵的就是核心技術,不希望其他國家和企業不斷向產業鏈上游攀登,他們掌握很多核心技術,對美國來說也是風險。”孫立鵬說道。
在白明看來,美國目前走的路子已經越來越逆全球化,越來越單邊主義,整體呈現的狀態就是只許自己發展,不許別人發展,更不許別人競爭。這種不靠競爭反而靠卡人脖子把人打敗的做法勝之不武。
孫立鵬也表示,拜登上臺之后,無論從經濟政策還是產業鏈政策來看,與特朗普更多關注貿易領域不同,拜登政府的核心就是產業鏈,這也是與之前相比最大的不同。而且在產業鏈方面的布局,拜登政府也是扎扎實實地推進,是實打實的措施,甚至是戰略。整體上看,美國是想以一種強行重塑的方式,確保他的絕對安全、經濟絕對獲益、競爭優勢要絕對保持的狀態。
【來源: 北京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