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于微信公眾號 熱點微評(ID:redianweiping),作者:王新喜,授權轉載發布。
因特朗普反對,微軟暫停收購TikTok。TikTok在美國一步一步進入了最壞的局面,微博上有網友的說法很有趣,張一鳴原本是想跪著把錢掙了,但誰曾想對方連錢都不想出了。
日前事情又有了新的進展,根據美國福克斯電視臺的消息,微軟和TikTok正在同白宮協商,避免特朗普全面封禁TikTok。微軟表示還將邀請其他美國投資者參與TikTok交易,而這個交易將不限于美國,還可能包括TikTok在加拿大、新西蘭和澳大利亞的業務。并將確保TikTok美國用戶數據保留在美國。
從早前透露的消息來看,微軟 500 億美金的收購是僅限于tiktok的美國業務,tiktok還可以掌控其他國家與地區的運營權。
但從目前來看,似乎美國政商界均看出了Tiktok管理層的軟弱與妥協,試圖進一步將Tiktok的全球業務盤到手,徹底將Tiktok的全球布局掌握在自己手里。
而據路透社消息,特朗普已經同意給中國字節跳動 45 天的時間來協商向微軟出售TikTok的事宜。
這在某種程度上也應和了網友所調侃的段子:對方一開價,你連價都不回、不經思考就立馬點頭應允,那么對方自然就覺得價開高了。
事實上,這也是美國再次故技重施了政府明面打壓,美國企業低價撿漏的手法。
一個案例是當年法國工業皇冠上的明珠——阿爾斯通被拆分的遭遇——當初美國政府明面上打壓,對阿爾斯通全球負責人皮耶魯齊進行商業賄賂的指控與司法訴訟,然后讓通用電氣作為美國公司出面,其法務部門通過談判與美國司法部門達成協議,成功通過較低的價格達成對阿爾斯通的收購協議。
這與今天tiktok的遭遇有著一定的相似性——特朗普明面打壓,微軟出面收購,并不斷試探底線,壓低價格,全盤收購,將利益最大化。
美國政商界圍獵Tiktok背后:一個全新輿論平臺的崛起
Tiktok是迄今為止中國互聯網企業出海最成功的公司,原本Tiktok有希望支撐起張一鳴全球化的夢想,但從今天它面臨的難題來看,無論是區域市場的內容監管還是文化價值觀輸出、輿論影響到地緣政治層面,TikTok幾乎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難題之中。
筆者前幾天在《美國意欲封禁Tiktok,到底在恐懼什么》一文中指出,商業競爭層面,Tiktok它當前幾乎讓所有的硅谷巨頭都感覺到恐懼。
Sensor Tower數據顯示,今年 4 月,抖音及海外版TikTok的全球下載量已突破 20 億次,tiktok在今年一季度下載量就達到了3. 15 億次,遠超Facebook、Instagram、Snapchat和YouTube等社交巨頭的同期下載量。在應用收入層面,在 2020 年 5 月,tiktok拿下全球移動應用(非游戲)收入榜冠軍。
如果按照當前的增長趨勢,誰也不知道它還會怎樣蠶食他們的市場蛋糕,它是否會崛起成為全球數一數二的輿論平臺?因此,從美國互聯網市場競爭者的商業利益角度到其美國政府高層的利益,雙方開始出現前所未有的一致性。
Tiktok由于它過去一直在在主動切割中國背景,從公司管理層到公司投資人等幾乎都是美國人,也因此幾乎沒有得到太多國內輿論的支持。
Tiktok有著強社交媒體屬性,本質上也是一個全新的國際化輿論平臺,一直以來在立場上又站在特朗普的對立陣營,而媒體是美國資本的自留地與后花園。
在過去,沒有任何的海外公司、企業、資本能夠涉足美國媒體業務,而Tiktok的社交媒體屬性直接踏進了他們的自留地。有說法認為特朗普對tiktok的敵意源自于 6 月的競選集會上,青少年通過tiktok對他的惡搞,提前去網站搶座,卻不出席。這可能徹底惹惱了特朗普。
筆者早前就指出,美國保持對西方世界的輿論把控與領導能力,本質是依賴Facebook、Twitter、谷歌等美國巨頭的信息平臺。
而以歐美為核心的國際輿論架構與傳播,都掌控在這些美國企業手中。我們也會看到,歐美國家的輿論引導、民眾認知與偏見總是表現出驚人的一致性。這背后本質上也有硅谷巨頭對輿論的把控與價值觀滲透之功。
有說法認為,從目前美國的陣營來看,之所以微軟想要收購Tiktok,本質上是源于微軟在美國一向是更傾向于民主黨,假如微軟收購tiktok,相當于是讓民主黨陣營手里多了一份籌碼,在選舉的輿論造勢的陣地上,他們有了更多的勝算。
某種程度上,TikTok的崛起打破了美國單邊的"信息霸權",這個頗具影響力的社交媒體相當于在美國的互聯網媒體鐵幕中撕開一個口子,形成了另一個文化與價值觀輸出工具,它可能會削弱美國互聯網巨頭的媒體輿論掌控力。這讓美國政府與科技巨頭上的輿論信息掌控與傳播戰上首次面臨著不確定性。
對于TikTok來說,無論是拆分獨立運營,在海外重新設立總部還是引入海外投資者,降低字節持股比例,甚至放棄控股權都已經行不通。賣身可能已經是最后一條路。
筆者的一個猜測是,如果賣身微軟不成,那么不斷委曲求全的TikTok是否會考慮賣身Facebook?畢竟,TikTok讓Facebook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脅,過去Facebook針對Tiktok的模仿策略均已宣告失敗,微軟收購也將對Facebook構成強烈的競爭關系。
Facebook做夢都想擁有這樣一款產品——無論在業務契合層面還是在需求度上,Facebook的收購欲望可能更強,出手的價碼可能也會更高,而Facebook的扎克伯克與特朗普走的越來越近,小扎也更有能力說服特朗普。
不過,無論是TikTok管理層,還是張一鳴,可能都不愿意將Tiktok送給自己的競爭對手,字節跳動日前也已經發布消息指責自身被Facebook抄襲與抹黑。
而前幾天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克還在反壟斷聽證會上表示“中國公司竊取技術證據確鑿”。tiktok走到今天這一步,與Facebook在背后的推動功不可沒。
無條件妥協換不來最好的結局
其實,無論是賣身,還是宣布永久退出美國市場,都不是最好的結局。
如前所述,TikTok在美國市場幾近無限的妥協與退讓——從公開內容審核的流程,公開源代碼,在美國、英國等國建設存儲本地用戶的數據中心,對涉及不同國家地區本地用戶數據的代碼進行訪問隔離等,到承諾完全美國本土化運營,未來三年增加至少 1 萬個公眾崗位到出售全部股權等等......
從目前來看,tiktok這種無條件退讓的做法換來的是特朗普政府的步步緊逼,以至于不少人在說這是以地事秦、抱薪救火。
TikTok這種退讓也在向其他海外地區市場示以無限軟弱的形象,這是一個壞榜樣——特朗普政府步步緊逼,TikTok步步退讓,其他國家地區市場可能會效仿美國的操作,最大化的從TikTok身上謀取更多的利益。這是美國最想看到的結果。
比如說,當前澳大利亞、日本等國也已經在非常密切的關注TikTok,澳大利亞廣播公司援引消息稱,澳總理莫里森已經指示情報機構調查Tiktok是否對該國構成安全威脅,且聯邦政府和內政部正在對其進行相關調查。
而日本當前也有議員認為應該將TikTok在日本的權限封禁,換另一種方法去制定新的政策和開發本土的APP等有關措施。
另一方面,無原則的妥協與退讓,被低價全資收購之后,tiktok的推薦算法可能會被泄露,這是抖音與tiktok崛起的根本——一套千人千面的推薦算法,這套算法足夠智能,讓你上癮,刷到停不下來,并且在全球通用。
筆者早前指出,Tiktok并沒有硅谷巨頭學不會的技術,但背后的技術邏輯無非是算法機制,但以硅谷技術之先進,卻無法復制一個一模一樣的東西來競爭。
這才是讓他們害怕的原因——其一,中國在應用層面正具備孵化出世界級應用的能力與爆發力。其二,雖然眾多巨頭都具備AI機器算法能力,但我們看到在算法技術的應用層面,字節跳動這套算法機制就像是它家的獨門秘方,有著獨到的方法論。
事實上,字節跳動有能力打造一款新的短視頻產品推動它的高速增長,而一旦被收購,結果可能是TikTok的算法推薦機制可能會泄露,被巨頭復制,以彼之道還施彼身。
如果再退一步,連TikTok賣身都無法保住自己在美國的正常運營權,那此后中國互聯網產品出海可能會愈加艱難。
因為tiktok的遭遇,意味著中國數字產品在海外謀求公平合理的生存空間被打壓,話語權被弱化,此事開了一個壞頭——中國互聯網出海在其他國家是否還能獲得平等的待遇?是不是中國數字產品出海就得與中國剝離?還是說,做大之后只能通過妥協賣身或者不平等交易才能換來委曲求全的生存空間?
TikTok還有沒有其他路可以走?
從當前TikTok的做法以及面臨的現狀來看,它一直處于被動,退無可退,美國從眼饞tiktok美國業務到開始盯上全球其他地區的業務。但是Tiktok真的沒有路可以走了嗎?不是。
不少港劇中經常說的一句臺詞是這樣的:只要你不死,就一定會有機會的。
機會都是依靠自己的智慧與爭取獲得的,而不是無原則的妥協與退讓就能換來。
TikTok手中的一大籌碼其實是用戶,TikTok圈占了美國大量的青少年用戶。
根據社交媒體廣告代理商WallarooMedia的數據,在 4 月下載該軟件的 25 至 34 歲年齡段用戶占總用戶的27.4%,TikTok在美國已被下載超1. 65 億次,另有美國調查數據顯示,TikTok18 歲以上用戶每月累計瀏覽時長高達 858 分鐘,意味著單個用戶每月看 13 小時以上。
總的來說,這款應用對許多美國年輕人來說非常重要,是他們獲取娛樂、教育等資訊的重要來源。當前不少美國青少年用戶對于美國將禁止TikTok的消息感到不滿。
TikTok如果通過一定的策略抗爭,支持用戶為自己平臺發聲,通過營銷手段在用戶陣營上博取同情票,為自身的存在價值與理由造勢,必然給特朗普政府施加一定的壓力,而美國民主黨陣營或許也會趁此機會進行反擊,TikTok或許也應該拉攏媒體為自己爭取更多的時間與空間。
特朗全面封殺TikTok,很多人會拿谷歌、facbook退出中國的事兒來進行對比。但事實上這是不經思考的人云亦云。
因為中國過去對這些西方軟件巨頭并不是無理由封禁,而是有一個前提,西方互聯網公司在中國運營需要遵守中國的法律法規,將服務器放在中國境內以及要接受中國的內容審核。這是一個正常合理不過的要求。
但過去Facebook等公司拒絕了中國的正當要求,堅持要求把服務器放在美國,信息要直接傳回到美國國內。而谷歌退出中國的導火線也是是谷歌方面不想再對搜索結果進行審核,直接與中國的政策法律對著來。
但對比TikTok我們看到,TikTok幾乎完全無條件的遵守了美國的一切法律與要求,以至于達到委曲求全的地步,背后是滿滿的求生欲。
tiktok需要明白,美國畢竟不是印度,作為西方自由、開放經濟的標桿,TikTok沒有違反美國當前的法律,美國政府也從來沒有拿出具體的理由和制度,來證明TikTok存在什么問題,在法律上無法自圓其說。
TikTok如果通過各種途徑為自身抗爭至少可以為自己贏得聲譽,并讓自己站在正當性的一方,甚至可以獲得更高的要價。
此外,TikTok要走的路還很長,需要思考的是如果保住美國之外的全球其他地區業務,因為從美國的棋局野心來看,它要的不僅是Tiktok的美國業務,而是包括全球其他國家與地區的業務。
從目前來看,TikTok除了美國的洛杉磯,紐約,也同時在倫敦,巴黎,柏林,迪拜,新加坡,首爾,東京,莫斯科等國際都市設立了辦公室。tiktok如果在不得不剝離美國業務,但應該盤整全球其他地區業務線,將其掌控在自己手里。包括在亞洲與歐洲分別設立總部與數據中心,在區域市場引入海外投資者等。
與此同時,TikTok需要重新考量調整全球各地區域市場的政策。
在印度封禁中國 59 款APP之后,谷歌、Facebook、微軟、高通等一眾硅谷巨頭紛紛通過投巨資入股印度本土電信巨頭Reliance Jio公司進而布局新業務可以知道,如何與海外區域市場的行業利益格局與行業生態形成融合,通過本土化投資、利益合作,提供就業崗位融入本土商業生態,在當地形成盤根錯節的商業共贏生態,這是TikTok在海外布局需要思考與調整的戰略方向。
在商言商不是不行,但需考慮到國際大環境的變化。在當下來看,研究地緣政治局勢的影響,對海外政治風險的評估和營商環境的考慮必須納入公司的戰略規劃,如何達成長遠性深耕,國內的互聯網公司還有很多的東西要學,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