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經濟學家、復雜性科學的奠基人布萊恩·阿瑟在《技術的本質》一書中提出,“科學和經濟的發展,本質上都是由技術驅動的”。顯然,時代創造著技術,技術同樣也創造著時代。
確實如此,今天以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新一代數字化技術,無論從技術角度來看,還是從經濟角度來看,都表現出了明顯的革命性趨勢,它引領著新一輪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發展,同時也讓數智化和數字經濟成為了今天中國企業和中國產業鏈升級中的主旋律。
但與此同時,隨著數智化的不斷深入,整個產業鏈顯然會發生前所未有的變化,整個產業生態也將會被顛覆和重構。因此,如何把握住數字經濟帶來的歷史機遇,重新思考新一代技術在推動企業數智化轉型中的核心作用,以及如何選擇適應性的商業創新平臺,加快靈活、韌性的企業數智化建設,不僅對中國企業走出高質量發展之路十分關鍵,同時也對中國產業鏈未來的轉型與升級至關重要。
在此背景下,近期由中國軟件行業協會應用軟件產品云服務分會、中國軟件網、海比研究院主辦,用友網絡承辦的“產業鏈升級的數智化趨勢暨商業創新平臺(BIP)支撐生態模式研討會”在北京用友產業園成功召開。本次研討會上,出席現場的專家和嘉賓共同探討了“中國產業鏈的升級和商業創新需求”、“如何建立跨場景、跨產業鏈、靈活創新的新型數智化平臺”、“關于商業創新平臺支撐生態模式的實踐”等議題展開了討論,可以說為中國企業和中國產業鏈的數智化轉型升級提供了極具參考和借鑒的新路徑和新價值。
產業鏈轉型升級背后的新挑戰
“寧要曹縣一張床,不要上海一套房”——這是今年非常“出圈”的一條網絡梗,但背后反映的卻是曹縣作為山東的一個縣域小城,卻擁有著一個又一個在全國排得上名的產業,以曹縣大集鎮為例,這是全國最大的演出服生產基地,擁有1.8萬家淘寶店,也是山東省唯一一個淘寶村全覆蓋的鄉鎮,每年承包淘寶上70%的演出服,2019年該鎮電商年產值近70億元。
其實,曹縣僅僅是中國產業集群快速發展的一個典型“縮影”,今天的中國不僅是全球的“超級工廠”,各類產業集群也是全球供應鏈中的超級節點。比如,中國古箏琴有70%的產量都是來自揚州,這里的飼料制造、鍛壓機床群也都是中國一絕;而廣東珠海的打印耗材產業供應了全球近80%的色帶和70%的兼容墨盒;而中山市小欖鎮的五金鎖具在全國市場占有率超過50%;此外,在浙江也有溫嶺大溪鎮的水泵之都、紹興新昌縣軸承之鄉、杭州桐廬分水鎮的制筆,他們“各有千秋”,也正是這些產業群的匯聚構成了中國超強的商業活力和創造力,讓中國創造了舉世矚目的制造奇跡。
但客觀地說,中國大部分的產業集群最初都是處于“原生態”發展,盡管它在進入二十一世紀的時候,已經完成了“骨骼”的切換,而后經歷過野蠻生長的二十年,雖然目前看上去仍處于優勢階段,但也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全新挑戰,可以從幾個維度來做觀察:
一是,從宏觀環境看,面對疫情的“新常態”和錯綜復雜的國際形勢,中國的企業和產業鏈在高速發展的同時,也普遍面臨著產業結構不合理、產能天花板,產品質量精度低,差異化不明顯,核心競爭力不強等問題,再加上在“雙碳”戰略的大趨勢下,無論是人力、環保、材料等成本的逐年上漲所帶來的壓力,都讓整個產業的轉型和升級變得“迫在眉睫”。
二是,從技術創新看,今天數智化的轉型和創新已成為全行業的共識。去年國家更是首次將數據與土地、資本、勞動力并列為關鍵生產要素,并提出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的愿景,此舉可謂意義重大。此外,國家發布的《關于推進“上云用數賦智”行動 培育新經濟發展實施方案》中,也希望從等個方面幫助鼓勵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培育新經濟發展。數據顯示,全國目前就有60余個千億美元級的產業集群,如果數字化轉型能拓展10%的產業價值空間,每年就可以多創造2000億美元以上的價值。所以,如何更好的推動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以及人工智能在企業的融合應用也變得越來越重要。
三是,從產業升級看,中國的企業和產業鏈在發展中也正在面對兩大關鍵的新變化:首當其沖的是目前中國正處于消費不斷升級的時代,消費者不再一味追求低價,而是更注重產品品質和服務體驗,這也在倒逼企業向數智化轉型和升級;此外,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興起,全球化的競爭已由企業間、行業間、產業鏈間的競爭,逐漸轉為產業集群、產業網絡和產業生態系統之間競爭,因此由過去的產業集聚走向產業集群化再走向產業共同體也成為了“大勢所趨”。
不難發現,無論從宏觀政策,技術創新以及產業升級角度來看,都預示著中國企業和產業向數智化轉型已刻不容緩。但正如一枚硬幣的兩面那樣,今天面對新技術的不斷涌現,以及新概念的接踵而至,大部分中國企業在通往數智化轉型的過程中,其實也產生了很多的困惑和迷茫。那么,對于未來中國企業和產業鏈的數智化的轉型與升級,究竟需要從何處入手,才能邁出關鍵一步呢?
走向產業互聯網是未來新路徑
在本次研討會上,海比研究院高級研究經理湯化峻給出的觀點是——“用產業互聯網的手段重構和再造各個行業,是對產業鏈升級的最佳路徑。”
他表示,企業的數智化轉型升級經歷過四個階段,即部門級信息化、企業級信息化、集團級數智化以及生態級數智化,而目前正處于集團級日趨成熟,產業級萌芽的新階段,因此要實現集團級到產業級數智化的“躍遷”,那么走向產業互聯網是較為明確的升級路徑,而目前產業互聯網在中國的落地也具備“得天獨厚”的先發優勢。
可以看到,中國產業聚集既有廣度也有深度,基礎設施好,制造水平高,具備發展產業互聯網的基礎條件。同時,大多數產業面臨的痛點是企業品牌力弱、人工成本增長迅速、產業信息碎片化,并且產業供需兩端存在大量閑置資產。無論從哪個切入口入手,都有很大機會重構和再造產業,激發創新,實現生產力。此外,大量案例也表明,用產業互聯網的理念連接、共享、創新,工業企業的盈利能力絲毫不亞于消費互聯網的頭部企業。
當然,在此過程中,如何有效地實現產業互聯網的落地,同樣也面臨著很多的挑戰,具體來看:
首先,是傳統的管理軟件(ERP)無法解決企業由內部管控更多走向外部協作的需求。這背后的大環境是,過去很多企業的應用往往都是建立在比較陳舊在管理軟件平臺之上,由此導致的結果是,企業只能通過單一智能化應用的開發,來應對越來越復雜的挑戰,但這種工作“事倍功半”,反而增加了越來越多的“應用孤島”。
在用友網絡副總裁、用友研究院院長呂建偉看來,中國企業在走向產業互聯網的過程中,無論是應用的需求,商業模式創新,以及技術的挑戰都出現了和過去“截然不同”的變化。因此,這就需要新一代的商業創新平臺來做支撐,在產業層面實現協同,由數據+流程驅動,利用商業創新平臺重構業務邏輯,在提供標準化能力的同時,又能支撐企業構建新的個性化應用,實現社會化資源調度和數據融合,并且能夠在技術、應用、場景方面可進化和可迭代。
其次,是盡管目前數智化的門檻降低,但企業部門和行業間有差距,缺少相互協同,根據中國企業聯合會發布的白皮書調查顯示,今天仍有相當一部分大中型企業數智化轉型還處在初級或者中級階段,達到高級階段的企業只有5.3%左右,背后的原因是隨著數智化轉型的推進和深入,很多企業很難找到成熟案例做參考,特別是大型企業很多都是集團化經營,規模較大,數智化轉型需要新的探索和實踐。
更為關鍵的是,在新形勢下,數智化轉型也帶來了更大范圍、更多維度、更高層次的內外部連接,組織間的協作密度呈現指數型增長,如何通過平臺化和生態化的連接,構建數智化的運營體系和平臺,是眾多中國企業走向產業互聯網中面對的最大難題。中國科學院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博導呂本富就認為:“產業互聯網平臺由誰來建設、誰來運營?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目前可以看到的是,行業龍頭做、行業協會做、地方政府主導產業園區實施,是當前的三種比較典型的實踐方式。”
最后,是隨著數智化轉型進入到一個全新的時代,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也就變得更加至關重要。但由于在中國的科技產業發展歷程中,長期存在硬件較重而軟件較輕的失衡局面,而中國的工業互聯網要走向快速落地,產業互聯網要實現有質量的發展,就必須要走出一條軟硬兼施,協同發展的新路,這就要求中國企業需要盡快強化自主創新的能力,并重新審視企業數智化轉型和升級的發展路徑和所選擇的平臺。
在這方面,國家也高度重視這方面的問題,比如“工業互聯網”一詞就在“十四五”規劃中被提及三次。此外工信部在今年1月發布的《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中,也明確提出要通過建設工業大數據中心、行業和區域工業互聯網平臺等具體舉措來推動工業互聯網的發展等等。對此,中國信通院政經所副所長何偉也表示:“工業互聯網、平臺化生態化是一個趨勢,未來整個產業向會形成利益共享機制和創新生態,因此這就需要市場提供新的商業創新平臺解決未來產業數字化轉型的共性問題,加快行業化應用的規模化發展。”
由此可見,面對洶涌的數智化商業浪潮,如何簡單、便捷、快速地開展商業創新,是中國企業和產業鏈轉型升級中最為核心的訴求,因此這就需要一種超越傳統ERP的商業創新平臺,作為中國企業和產業鏈數智化變革與創新的重要支撐,由此才能更快速地走向產業互聯網,同時能夠更好的應對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環境下的數智化新挑戰。
平臺先進筑牢數智化的新底座
也正是洞察到這種全新的需求和變化,用友BIP“應運而生”,它帶給企業的價值不僅僅是業務支撐,更關鍵的是能夠幫助企業通過數智化實現商業創新,包括產品和業務的創新、組織和管理的變革,進而重構企業的發展力,讓商業創新變得更加簡單,更能夠加速產業互聯網的落地,促進中國產業鏈數智化的轉型和升級。
事實上,相比傳統的ERP,用友BIP實現了三大維度的重大創新,即“理念領先、架構前瞻和場景優先”,也正是源于平臺的先進性和領先性,用友BIP平臺無疑也成為了企業數智化轉型的“加速器”和產業鏈數智化升級的“新底座”。
第一,理念領先,指的是用友BIP包含并領先于ERP,表現在商業價值、技術價值和應用模式上,相較于傳統的ERP聚焦企業內部的資源計劃和管控,用友BIP更強調的是商業創新能力,以及平臺支撐能力,是“業務+IT”的一體化的全面創新,此外用友BIP在理念上的領先,還表現在希望幫助企業實現從內部驅動到外部驅動的轉變,從過去的記錄管理轉向連接、共享和創新。
從這個角度來說,用友BIP是真正從目前數智化轉型的本源需求出發,讓技術和服務更靠近客戶,是真正的基于客戶需求的商業創新平臺,因此它不僅能夠讓更多的企業從ERP走向BIP,并且依托商業創新平臺,還能實現數據驅動的全新運營模式,靈活、敏捷地應對多變的市場環境,同時能在產業互聯網落地的過程中,掀起來了新一輪的創新和迭代,而這種理念的領先性以及平臺的創新性,相信也會推動更多的中國企業在生產方式、商業模式、管理范式等方面發生深刻變革。
第二,架構前瞻,指的是用友BIP是采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按照云原生(含微服務)、元數據驅動、中臺化和數用分離的架構設計,不僅涵蓋了平臺服務、應用服務、業務服務與數據服務等形態,同時也集工具、能力和資源服務為一體,能夠服務企業與產業商業創新的平臺型、生態化的云服務群。
以面向成長型企業的YonSuite為例,其不僅承接了用友BIP先進的發展理念,同時還以“用友BIP商業創新平臺面向成長型企業的純公有云服務套件”的產品定位重構企業發展力,讓企業與企業之間、企業與產業鏈之間的連接、共享、協同變得更加便捷,讓整個產業運行的效率更高,資源匹配更加精準,創新突破更加顯著。
比如,四川供銷云就與用友深度合作,推進供銷社系統為農服務數智化轉型,全力打造供銷社社會化服務商業創新平臺。在此過程中,四川供銷云通過用友YonSuite+YonBuilder低代碼開發平臺,成功構建一體化“村集體三資管理創新平臺”,將資產資源管理模塊、專項資金核算管理模塊、農民合作社管理模塊三資合一,集成“供銷云農村三資管理”服務平臺。可見,四川供銷云選擇YonSuite和 YonBuilder 低代碼開發平臺完成了數智化的轉型升級,也從另一個印證了用友BIP和YonSuite具有專業、高效構建、可擴展性、數據能力與平臺能力等綜合的平臺化和一體化的優勢。
第三,場景優先,指的是用友BIP還打通了“產業鏈財務協同、產業鏈營銷服務協同、產業鏈供應商協同、產業鏈設計制造協同、產業鏈倉儲物流協同”五大產業鏈場景,不僅提供了全價值鏈場景化服務,同時也實現了真正的融合共創,能夠真正加速整個產業鏈數智化升級的速度。
為此,用友網絡高級副總裁、BIP產品部總經理張成雨表示:“不同企業對產業鏈的具體需求場景是不同的,因此,我們從BIP架構設計之初就充分考慮產業鏈場景的需求變化,用友BIP發布一年以來,新增場景化應用255個、服務特性926個、API接口1531個,已有14656家大型及中型企業客戶選用了用友BIP,而在新時期,用友BIP也將會保持進化。”
當然,無論是產業鏈的數智化升級,還是產業互聯網未來的落地,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長期的演進和迭代的過程,特別是用友BIP作為這個發展進程中最為重要的一環,它不但需要更好地融入新的理念和新的技術,同時也需要在場景化和生態化等方面不斷地打磨和穿透,由此才能借助商業創新平臺的能力變革流程、賦能組織,轉變生產經營和管理方式,最終實現轉型升級。
正如用友網絡副總裁傅毅最后所言:“打造產業互聯網,實現產業級數智化的支撐,既是用友公司的戰略,也是整個產業共同思考的問題。因此,未來我們會繼續強化用友BIP在平臺化、一體化和生態化方面的領先優勢,同時也會積極聯合更多頭部企業和先進企業來共創產業互聯網,繁榮產業生態,共同促進社會級數智化商業創新平臺的發展,最終為整個產業鏈的數智化升級提供更大的驅動力。”
總的來說,數字經濟已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核心要素,數智化轉型也成為企業和產業競爭的關鍵領域,而用友BIP的出現,不僅為更多的企業提供了一個更加開放的、靈活的、具備自主創新能力的商業創新平臺,也為他們尋找到更多的新模式、新業態和新產業奠定了關鍵的技術支撐“底座”,這是未來產業互聯網快速落地的重要所在,更是之于整個中國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