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節氣當天,整個朋友圈大致分成了兩派:曬雪景派和云賞雪派。
不得不說,寒潮席卷之下,北方的這次降雪可謂是實打實的豪放派,雪花洋洋灑灑,毫不吝嗇。尤其是在京津冀、山東等地,很多地方初雪即暴雪,甚至是大暴雪、特大暴雪。墨跡天氣氣象數據顯示,山東濟南的初雪,從7日早晨9點一直到下午4點左右才停。這場強降雪不僅雪量驚人,也給濟南帶來了歷史罕見的深厚積雪,當天下午的積雪深達19厘米,一腳踩進去能沒過整個腳踝。
(7日濟南降雪,圖:墨跡時景)
在北京,雪來的更早一些。6日夜間就開始轉雪,7日白天降雪漸停。一夜飄雪過后,房頂和路邊都一鍵換裝,留下了這場強降雪的印記。路滑難走也擋不住許多人前往故宮、頤和園賞雪的腳步,畢竟雪中的黃瓦紅墻,太美啦~
(7日北京降雪,圖:墨跡時景)
不過,華北的雪只是這場大規模強降雪的序曲。隨著降水區東移,雪的腳步抵達東北后,氣勢又變強了幾分:在內蒙古東南部和東北,雪勢更強、積雪更深、雨雪相態更復雜、并且會伴隨著大風,風雪交加,對出行和生活的影響也更大。
內蒙古、吉林、遼寧等多地8日發布暴雪紅色預警信號(圖:中央氣象臺)
在內蒙古東南部、遼寧和吉林的一些地方,出現了罕見的強降雪。內蒙古通遼持續降雪,部分地區8日的積雪深達半米!而在哈爾濱、沈陽等地,還出現了在雨、雪、凍雨之間切換的復雜情況,對路況的影響很大,給人們出行添了不少麻煩。
(通遼強降雪,圖:墨跡時景)
寒潮過境帶來大規模降雪并不少見,但華北東北這種極端強降雪的出現,僅靠寒潮帶來冷空氣的力量就足夠了嗎?
墨跡天氣氣象專家解讀,降雪是低溫和水汽精準配合下的產物,下的是雨還是雪,主要靠冷空氣來把控,只有近地面溫度也降到0℃附近時,才能保證高空的雪花或者冰晶在下落過程中不會融化,以雪的姿態落到地面。而雪下得夠不夠大,一是要靠足夠強的暖濕氣流提供豐沛水汽;二要靠冷暖空氣配合下產生的抬升力是否夠強,將水汽抬升到高空凝結成云,繼而出現降水;最后,如果制造降雪的天氣系統是個慢性子,守著一個地方不挪窩,雪一直下,也很容易累積出一場強降雪。
(圖:墨跡時景)
而這一次華北東北的強降雪,可以說是集齊了強降雪所需的各種條件。冷空氣夠強、來自海上的暖濕空氣也不弱。6-7日,冷暖空氣交匯在華北一帶,已經帶來了強雨雪天氣;等到冷暖空氣來到在東北上空交匯碰撞時,已經形成了更加有利于水汽抬升的天氣系統——低空的氣旋,中層的低渦、高空的冷渦,從上到下都是低壓系統,就像一個巨大的水汽抽吸器,把水汽抬升到高空,再一步步完成降雪的流程。
再加上系統走得慢,在東北上空滯留,也就使得這里的降雪長時間持續,8日的降雪鼎盛期過后,9-10日東北降雪雖然減弱,但還不會完全停下來,不少地方依然會有小到中雪。
實力都不弱的冷暖空氣,也使得東北一帶的雨雪相態非常復雜。冷空氣到來前下雨、抵達后降溫轉雪自然不必多說,而且由于暖濕空氣本身也比較強,在向上爬升的過程中,某些地方的低空形成了一段暖的空氣層,而地面附近依然是0℃以下的低溫。這就使得雪花在由高空降落時,會經歷冷-暖-冷的環境變化,雪花在經過暖層時會融化成雨,雖然這些雨滴來不及在近地面重新凍結,但一旦落在寒冷的地面或其他物體上,又會馬上結冰,也就是凍雨。凍雨可能會壓垮電線、導致路面及其濕滑,危害程度不遜于強降雪。
寒潮和暖空氣聯手在北方制造的這場雨雪天氣,無論從強度還是影響來說,都應該被重視起來,墨跡天氣溫馨提示,雪天路難行,生活也會受影響,大家都要提前做好防范,注意安全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