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智源研究院迎來成立三周年紀念日,在位于宇宙中心五道口的新址——智源大廈(比鄰清華、北大、中科院),通過線上與線下結合的形式,舉辦了“三年而勵·智源三周年特別活動”。
作為新型研發機制的探索者,北京人工智能智源研究院(以下簡稱“智源研究院”)已在科研和生態建設等方面取得不凡成績。智源研究院理事長張宏江,院長黃鐵軍,副院長曹崗、唐杰分別進行了主題分享,闡述了三年來不斷探索形成的“智源模式”,亮出了智源的“10張成績單”,并詳細介紹了AI科研與生態建設兩方面的工作。
智源研究院理事長張宏江主題演講
三年探索,亮出“智源模式”下的“10張成績單”
活動現場,智源研究院院長黃鐵軍分享了智源研究院過往三年的成就。成立之初,智源研究院明確要聚焦原始創新和核心技術,在北京建成全球最佳的人工智能創新生態,圍繞這一目標,并沿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軌跡,智源研究院將“煉大模型”、打造高精度生命模擬平臺等作為技術路徑,三年來不斷探索,形成了獨特的“智源模式”。
什么是“智源模式”?黃鐵軍這樣闡述:“一方面是新時代‘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科研組織模式,保持對重大科學問題的敏銳眼光,以需求導向和問題導向布局重大科研任務,建立大任務快速論證啟動機制,組建跨機構、大協同、高強度的科研團隊,解決大問題;另一方面,以人才為中心,鼓勵自由探索,堅持求真務實、不論資排輩的人才發展模式,堅持以‘代表作’和‘小同行評價’遴選人才,讓想干事、能干事的青年人才‘挑大梁當主角’。
智源研究院院長黃鐵軍分享智源三年成就
基于“智源模式”,智源研究院亮出了3年來的“10張成績單”:正式成立研究院推動源頭創新、打造“小同行自治”的智源學者計劃、發布連創“中國首個+世界最大”的悟道人工智能大模型、建設軟硬件體系高效的1000P算力裝置、連續3年舉辦享譽AI內行的“智源大會”、 建設匯聚10萬AI人員參與的“智源社區”、成立匯聚全球AI青年科學家的“青源會”、發布我國第一個人工智能發展與治理準則《人工智能北京共識》、建立多個產業開放實驗室。從科研機制到人才計劃,從行業共識到產業落地,智源研究院這“10張成績單”,全方位涵蓋人工智能創新的方方面面。
創新機制,點燃“青年學者”的思想火花
歷史上多數研究成果的出現多是偶然事件,而研究機構的所有努力都是為了提升這類偶然事件發生的概率,智源研究院要做的就是希望通過構筑協作社區,聚集最優秀的同行,并給予充分的支持,讓創新系統更高效地運行,讓中國出現突破性成果的概率增加。
智源研究院理事長張宏江和青年朋友分享10件小事
智源研究院理事長張宏江表示,智源研究院立志要做“永遠年輕的研究院”,更注重對青年學者的吸引,期待與青年學者共同創造科研新范式。張宏江向青年學者分享了有關智源“服務于人的匯聚和發展”的10件“小事”,他說道:“智源推崇‘代表作文化’,不問出身,不看論文數,只看是否取得標桿性成就,有沒有成為標桿的潛力,尤其重視和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當主角。我們希望幫助更多的年輕人送進‘名人堂’,而不只是借‘名人堂’來錦上添花。”
智源研究院員工談科研理想
未來,智源研究院將通過持續的機制創新和服務保障,建立一個更有效的系統化研究環境,促進新發明、新突破的不斷產生。同時,張宏江表示:“歡迎更多優秀的人才加入智源,共同創造經得起時間考驗、不被歷史遺忘的人工智能技術創新和產業的‘代表作’。”
產業落地,讓AI研究更接地氣兒
人工智能的研究既要“頂天”,又要“立地”。為了推動“智源模式”下AI研究成果的產業化落地,智源研究院成立創新中心,實現研究、應用的“雙輪驅動”。智源研究院副院長曹崗圍繞創新中心的工作,進行了分享。
智源創新中心針對科學家或創業團隊的產品化工作,支持人工智能原始創新技術的開發、工程化驗證和成果轉化。目前,創新中心已經建立起了智源創投基金,重點關注大模型核心技術與應用創新、大規模數據治理技術與應用、智慧生物醫藥與健康管理、新型智能計算與感知芯片領域。
智源研究院副院長曹崗分享創新中心工作
曹崗表示:“在成果轉化方面,智源能夠為團隊提供全方面的支持,包括全國領先性能的算力、數據集、智能模型的平臺支撐,北京市重點人工智能應用場景的導入,充沛的人才儲配,以及智源在行業中積累的政產學研金合作伙伴。因此,我們有信心做好AI研究的產業化工作。”
“悟道”建設,下個3年提智能降門檻建生態
從“中國首個”到“世界最大”,“悟道”大模型實現了我國在超大規模智能模型技術方面的自主可控及前沿引領,是“智源模式”的成功實踐成果,在三周年特別活動上,智源研究院副院長唐杰分享了“悟道”下一步的科研與生態建設規劃。
智源研究院副院長唐杰分享“悟道”下一步規劃
唐杰表示:“下個3年,將以加強‘悟道’原始創新為核心,圍繞提智能、降門檻、建生態多個角度,進一步向更好用的‘悟道’邁進,期待3年后,在規模化用戶、成熟預訓練社區、實現認知智能方面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在“提智能”方面,以原始技術創新為核心提升模型性能,通過模型持續學習、增加記憶機制、突破三元組知識表示方法等進一步提升萬億級規模模型的認知智能能力;在“降門檻”方面,圍繞降成本、提速度和搭平臺,讓大模型用起來;在“建生態”方面,通過建立起悟道基金、悟道競賽和悟道產業聯盟三個方面推進。
悟道·文瀾AI剪輯視頻截圖
隨后,“悟道”團隊4位成員韓旭、丁銘、于濟凡、鄭楚杰分享了自己在“悟道”開發工作中的挑戰、成長和感悟,既有辛酸的經歷,也令人欣喜的瞬間,呈現出了真實、豐富的“悟道”研發歷程。
“悟道”團隊成員分享研發歷程
“頂天立地”,探索人工智能的星辰大海
主題分享環節后,圍繞“大協作”和“重大前沿問題”兩個主題,在智源研究院院長黃鐵軍和副院長劉江的主持下,通過線上方式,各研究小組進行了內部討論。隨后,又進行了“前沿問題與年度領域重大事件”的線上圓桌討論。
智源研究院副院長劉江主持活動
三周年,遷入新家,智源研究院將開啟新的征程,從“宇宙中心”五道口出發,探索人工智能的星辰大海。未來,智源研究院將繼續推進機制創新,既要“頂天”,又要“立地”:一方面吸引更多學者加入,創造出更多類似“悟道”大模型的科研“代表作”,推動北京率先成為國際領先的人工智能創新中心;一方面打造生態,連接技術與產業,推動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和深度應用,改變人類社會生活,促進人類、環境和智能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