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于微信公眾號卡思數據(ID:caasdata6),作者:畢十三,授權轉載發布。
“牛愛謊的小春謊”
“天天要來看一下掉了好多粉了”
“才掉了150萬粉,沒大家想象的那么不堪一擊哈”
三農視頻博主“牛愛芳的小春花”翻車了,導火索是一場事先張揚的帶貨直播。10月30日,“牛愛芳的小春花”進行了直播帶貨首秀,銷售額高達2640.8萬元。
伴隨著此起彼伏的質疑聲,賬號迅速掉粉。自11月3日粉絲增至1952.4萬的高點之后,賬號就陷入凈掉粉的狀態,如11月9日當天就掉粉9.1萬,截至11月12日,其粉絲量已降至1854.6萬。
裂痕或許早已產生。當草根博主一夜爆紅,依靠影響力變現,住上大房子,發家致富,生活狀態大改觀后,博主的狀態和早期產生了強烈的對比,觀眾的心理似乎就發生了變化,常見的質疑是“有公司”“不真實“。草根創作者,真的沒有“團隊”自由嗎?“恰飯”和粉絲評價,能否兼得?
迅速崛起,光速翻車
2020年11月,“牛愛芳的小春花”開始更新內容,至今已發布個視頻,總粉絲數超過1800萬,點贊量達到2.53億。
賬號簡介顯示,這就是一對農村夫妻為改善生活而做的一系列嘗試。”我跟牛愛芳就是一個普通農民,我要加油努力讓家里變好,大家一起加油!感謝有你們!“
他們的視頻展現了春種秋收的農耕生活和三代同堂的日常相處,帶著濃濃的泥土氣息。牛愛芳和小春花專事農業生產,不施粉黛,因為每天下地干活兒,衣服常常帶著泥污。
能夠迅速漲粉,首先是勤奮更新內容,保持一致的人設和敘事風格,吸引了特定的用戶。還有一個更大的背景是,卡思發現,自去年下半年以來,“鄉土風”達人的崛起速度明顯加快。
早幾年,從鄉村、小鎮走紅的草根網紅數量也不少,但是不時會被貼上惡俗的標簽。這兩年,展現農村面貌的視頻,越來越偏向于展現傳統的農耕文明及小作坊式的家庭生產過程,如春種秋收、設酒殺雞、建房造物......
一方面,民以食為天,花樣百出的鄉村作物和美食具備新鮮感和吸引力;另一方面,他們的視頻滿足了背井離鄉之人的思鄉之情、城市打工人對”慢“生活的幻想,以及大眾對于艱苦樸素生活的圍觀需求。
比如,“川味鹽太婆”從老夫妻視角展現四川鄉村地道美食;“鄉愁”記錄單身媽媽的回鄉生活,粉絲量高達1888.7萬;“念鄉人周周”拍攝鄉村四季美食,粉絲量達914.6萬;“閑不住的阿俊”為母親做飯,也吸引了654.6萬粉絲;“彭傳明”制造各種中國傳統物件,最近一個月漲粉300萬,當前總粉絲量增至609.9萬;“飯匹兄弟”去年7月開始更新視頻,目前粉絲量增至502.9萬,近30天日均帶貨銷售額達14.9萬......
如果沒有翻車,“牛愛芳的小春花”大概也會像上述賬號一樣,繼續漲粉,但急轉直下的網絡風評,讓賬號運營陷入僵局。
2021年10月30日,“牛愛芳的小春花”開啟了帶貨首秀??ㄋ及l現,這場直播為廚電品牌Wahson華生的帶貨專場,共上架了32件產品,銷量高達43.8萬件,商品均價為60.24元,總銷售額達2640.8萬。值得注意的是,該品牌旗艦店近30天銷售額為3877.6萬,“牛愛芳的小春花”的貢獻占比高達50.81%。
可在直播之后,負面評論卻此起彼伏??ㄋ际崂砹司W友的評論發現,“牛愛芳的小春花”引起眾怒,大致有三層原因。
其一,在去年,“牛愛芳的小春花”的視頻曾提及,自己不帶貨,而今“打臉”,讓部分粉絲感到不適。此前對達人“淳樸憨厚”的濾鏡,在其登上帶貨直播間的那一刻,就破碎了。
網友評論截圖
其二,10月30日“牛愛芳的小春花”的直播中,推廣產品包括199元的空氣炸鍋、179元的浮雕炒鍋、269元的破壁機、79元的掛燙機等。一些消費者在比價之后,發現直播間商品比其他品牌更貴,就產生了“差價高”“割韭菜”等負面評價,怒而取關的人也不在少數。
最重要的是,“牛愛芳的小春花”被扒出“人設造假”的黑點。
視頻男主角牛愛芳為了拍視頻偽裝成農民艱苦奮斗,從白凈小生變成了有兩撇胡須的中年農夫。女主角小春花則于2019年就開始發布短視頻,彼時的人設和風格,與現在大相徑庭。很多人認為,視頻內容均為預設好的劇本,就連去年吸粉無數的“建房子”系列視頻也被認為是“做戲”。
網友評論截圖
為何觀眾可以接受美化后的城市生活,但難以接受被打扮和制造的鄉村生活?
或許是因為對城市生活濾鏡、各種小劇場和段子套路諳熟于心,用戶對前者并不會當真,只是“圖一樂”。對于后者,由于視頻沒有標明“含有虛構或劇情創作成分”,會被觀眾認為是赤裸裸的欺騙。被粉絲點贊和關注捧起來的達人,最不能傷害的恰恰是粉絲的情感。
草根博主,只能淳樸?
戲劇性、落差感、造梗,成了很多人首要考慮的創作元素,真實的日常好像成了稀缺品。某種程度上,鄉村視頻里也充滿了看客想要的內容,而非實際生活的樣貌。
這樣的內容必然會露出馬腳。如前文所述,觀眾討厭被欺騙,營造一種景觀的前提是,觀眾需要提前知道這是表演而非現實。
“低人設”草根賬號起步時,或許會帶來加成?!芭鄯嫉男〈夯ā本驮诎肽昀餄q粉千萬,屢登抖音單月漲粉榜TOP20。但“低人設”也是一種限制,在后期賬號變現時會充分展現。
草根網紅人設和變現的沖突之處在于,既有想象被打破后,粉絲的真實想法就是:“小丑竟是我自己”。
田園、三農類達人大部分時候更適合帶“鄉村”“本地”標簽的商品,帶不動中高價位的品牌商品。比如,有用戶在“牛愛芳的小春花”評論區指出,“強調農村人設卻帶貨廚房家電,和視頻里的山區格格不入。”
另外,在內容風格上,也有影響。刻意制造和暴露貧苦的生活,以此獲取流量,是十分危險的。
在變現之后,達人的生活質量定然改變,如實拍攝,可能就沒有最初吸引觀眾的“那味兒”了。但硬要始終如一地展現農村生活,很可能會露出馬腳。
表演痕跡是無法完全隱藏的。比如在鄉村美食達人“潘姥姥”的評論區就有“列文·虎克”發現,其視頻中送給三個鄰居的肉是同一塊,鄰居家門前的階梯也是一模一樣。
如果制造景觀的虛假性已經到了人人都能看出的地步,達人也將陷入“人設崩塌”的窘境。
為了視頻風格如初,美食博主“徐大SAO”一直固定在農村老家里拍攝。2021年春節的一期視頻里,徐大SAO給家人做年夜飯,電視畫面居然是2020年春晚。其舊房子也被觀眾戲稱為“舊房子影視基地”。今年上半年,徐大SAO就頻頻掉粉,一些粉絲已經無法相信其視頻敘事。
難道在粉絲評價和變現能力之間,草根博主就沒有平衡之道嗎?卡思認為,兩者其實是相輔相成的。目前看到的“翻車”案例,其實是過分在意內容形式的套路和一致性,忽略本質所產生的。多點真誠,少點套路,專業度和垂直性,才是內容創業者的立身之本。
比如,博主可以告知粉絲,經過正當的變現后,自己實際的生活狀況已經改善,不必繼續拍“臟兮兮”的視頻。展現真實的生活并不難,難的是跨越心底那道坎兒,接受由此帶來的熱度落差。既然要做生活博主,真實一些又何妨?
再者,在沒有做好準備之前,內容達人不要輕易嘗試直播帶貨。如今,短視頻內容達人轉型直播帶貨已成風潮,但這對主播的素質要求、供應鏈的品質要求仍然很高。
“牛愛芳的小春花”10月30日當天的直播帶貨共吸引了2000多萬次觀看,這么龐大的流量,對于主播來說,大概是超出預期的。流量是一把雙刃劍,翻車之后,必然引起更大面積的攻擊和吐槽。
目前,“牛愛芳的小春花”仍在更新視頻,但日均凈掉粉5萬的下墜速度,不知何時才會停止。牛愛芳還能力挽狂瀾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