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于微信公眾號 吳懟懟(ID:esnql520),作者:銀瀑布,授權轉載發布。
距離2021結束還有兩個月。
原本以為這最后兩個月里,也就鞠婧祎演的半永久妝容七仙女能名列本人年度片單之最了。
沒想到,說時遲那時快,在10月的最后兩天,芒果臺天降神劇,一部披著創業外衣的偽奮斗劇——《星辰大海》,硬生生在我荒蕪了很久的片單中,砸開了一個中偶藍海。
中偶,顧名思義,中年偶像劇,這倒也不是什么嶄新詞匯,但這個詞的發揚光大,確實要感謝《星辰大海》這部男女主加起來足有八十好幾的電視劇。
事實上,早在預告放出時,這部劇就已經吸引了微博大V和影視區UP主的火力,劇方對預告的魔力剪輯,成功立穩了《星辰大海》的中偶人設,并借這波操作炸出來許多觀眾。
時至播出一周,上微博廣場轉一圈,有人大罵狗血瑪麗蘇,也有人盛贊勵志大女主,不管風評如何,新的流量密碼確實被劇方掌握了。
繼青春劇、都市劇、古偶劇、年代劇之后,一個新的影視類型誕生了,中年偶像劇橫空出世,在拯救芒果臺收視之余,也成功粉碎了市場受眾的想象力。
——畢竟,連觀眾自己也沒有意識到中年偶像劇會有這樣的沖擊力。
01
中年人也需要愛情
《星辰大海》。
有些電視劇的迷惑程度,光是用這短短一個片名去展現,效果就勝過了千言萬語。如果再配上「簡愛」這么一個主角名,那作用就更疊buff了。
事實上,從這部劇預告一放出,我就覺得影視區UP有新題材了。當初預告一播,因為選角和剪輯原因這部劇很快收割了一波關注,當然,那時電視劇的評價還是一邊倒負面的。
播出一周后,再去看,評價果然兩極了,雖然豆瓣至今未開分,但收視已經屢屢破1。而再去翻翻微博實時和豆瓣,則更有意思了,這邊有人自來水安利,感慨「強情節強沖突是當之無愧的收視密碼」,這邊有人狂刷負分,哀嘆「人至中年應該愛惜羽毛」。
一圈逛下來,我的好奇心被高高勾起來了。好吧,所以這個劇到底是在講些什么?
韓劇的悲情人設,泰劇的倫理結構,美劇的劇情節奏——看完前十集,我總算明白了,為什么在預告被群嘲狗血后,《星辰大海》這部劇還能一播出就屹立衛視收視之巔。
講道理,那些看預告的人只看到了狗血的A面,而真正勇于吃螃蟹的人,才能夠透過表象看到這部劇更核心的B面。
首先聚焦吃瓜網友的第一個槽點,女主又是中年少女。
估計在制作方看來,這問題其實不用過多討論,他們可能認為,這壓根不是選角的問題,這是觀眾的問題。
你想想這樣一部題材劇,頭三集放個不知名年輕小花,咱媽會繼續看嗎?當然得迅速轉場,第一時間把劉濤擺出來。
而從收視率來看,劇方可能也認為這個選擇一點也沒錯。
德塔文電視劇景氣指數顯示,《星辰大海》中,由劉濤飾演的女主簡愛,角色貢獻度達到70%。不論是從搜索、瀏覽還是討論等多個維度,女主的人氣都碾壓同期播出劇集中的所有男女主 。
明白了嗎?就是這么簡單,說白了,要把一部八點檔電視劇粗暴地敲進觀眾視野,那頭三集一定是最好的錘子,八點檔不講究壓軸出場,在人均觀劇1.5倍速的當下,天下劇情唯快不破。
接下來,聚焦網友的第二大槽點,這劇為什么能又狗血又上頭。
想開點,回顧電視時代的收視大戶,哪部不是又狗血又上頭,這也是這部劇的氣質,其他啟發沒有,就很像小時候和爸媽一起看的那種劇。
前兩集講女主父母雙亡,寄人籬下,還不忘一心向學,到這,也就算是古早言情劇人設的一般配置,但別急,高光在后頭。表弟欠債,女主被親姑姑1萬塊賣給了鄉下傻子,絕地逃生后,直接回家給了始作俑者一酒瓶子。
熟悉嗎?似曾相識嗎?有激起你腦海深處的一絲回憶嗎?
說實話,暌違八點檔多年,很久沒有看到這么正宗的標準苦情劇情了,回頭看看,這關鍵元素和當年風靡客廳的那些收視神劇多么神似。
打工小妹廣漂蛻變女強人,凄慘女主絕地碾壓白蓮花——這劇情,這人設,但凡男主換成五環外男神靳東,必定要爆上加爆。
我直說了,我是土狗我欣賞的很快樂。
02
阿偉的反復死亡與復活
雖然主演一再否認這不是中年偶像劇,但顯然,他們對這個標簽只有發言權,沒有決定權。
所以,也不用急著喊冤。前十集還可以仗著從茶水間小妹到外貿公司跟單員的逆襲,來蹭一波大灣區打工妹的熱度,十集過后,那劇情簡直是紋身師閉眼——給我秀了一臉。
愛而不得的故事影視史上有很多,而原生困境與彼此治愈更是兩個互補的主題,但我著實沒想到的是,《星辰大海》的編劇能把破產、聯姻、跳河、咆哮、陰差陽錯等這么多古早狗血元素都融合在一起。
誠然,效果也很拔群——這種屢試不爽的經典故事模式,太能吊胃口了。再結合電視劇的時代背景,不用片方強行關聯,觀眾自己就能給出合理的解釋。
「90年代的底色就是現實比戲劇更狗血。」
「這不就是吳士宏的故事嗎,她進IBM時連打字都不會。」
「立訊的王來春也是廠妹出身」
「藍思科技女老板了解一下」
瞧見沒,狗血沒關系,套路流爽劇也沒關系,八點檔能橫行影視熒屏若干年,還是有兩把刷子的。
畢竟是中年偶像爽劇,夠偶像夠爽就行了。哪怕前一秒剛被「對不起我的話,就把你賠給我」雷的阿偉倒下并當場宣布死亡,下一秒就能因曲折離奇的情節鋪陳和纏綿悱惻的情感糾葛而原地復活我又行了。
不過,不要以為這就是巔峰了,翻看國產劇片庫,《星辰大海》的故事放眼中偶界與狗血界也就是滄海一粟。
還記得當年《回家的誘惑》以狗血橋段和高燃復仇走紅后,芒果臺接下來幾年里給觀眾端上來的一溜「因為愛情劇」嗎?那才是中偶的高光時刻和狗血的巔峰之際。
從2013年的《因為愛情有多美》到2014年的《因為愛情有奇跡》再到2016年播出的《因為愛情有幸福》,三部劇,總集數超過280集,但全網收視連續多日破4%,真切驗證了狗血才是客廳剛需。
03
流行元素造就的狗血爆款
當然,雖然都很狗血,但導演不同,潑狗血的力度、角度和程度,也都很不同。
比較來說的話,青春偶像劇的狗血,用盆裝著,講究一盆澆到透心涼。而中年偶像劇的狗血,沾濕在一塊用以收拾生活狼藉的抹布上,用點力擠一把,就滴滴答答流幾行,松松握著,那苦難就不是苦難,狗血也不是狗血。
那是激勵落難貴公子的強心劑,是拯救逆襲灰姑娘的救心丸。
所以,不用疑惑中年偶像劇為什么元素如此之多。事實上,從電視時代向臺網聯播的轉變,正在讓新一代電視劇們身兼被標簽化大數據的成果。
這其中流通的邏輯是,在這個全民觸網的時代,做一個大眾爆款越來越難了,既然做不到,那何嘗不另辟蹊徑?
然后,導演和編劇們就學聰明了——如果嘗試把撲街的元素剔掉,大爆的元素拉來,三下五除二,說不定就能拼湊出一部客廳爆款。
很顯然,類似于《星辰大海》這樣的中年偶像劇的高收視與低口碑,就是這樣一番試錯后,最終成功的結果。
而往前看,同類型,但不同元素、不同搭配的先行者可太多了,賺到錢的也太多了。
就從最近幾年算起,16年的收視top10里,排名第一的是黃軒和楊冪主演的豆瓣5.6的《親愛的翻譯官》,其他上榜作品有陳喬恩與王凱的《放棄我抓緊我》、唐嫣和羅晉的《錦繡未央》,以及張靜初、秦嵐飾演的豆瓣5.3的《咱們相愛吧》。
到了17年,收視TOP1《人民的名義》倒是當之無愧,但排在后面的TOP2345們,分別是《那年花開月正圓》、《楚喬傳》《我的前半生》和《因為遇見你》。
你以為這就完了嗎,這才剛開始。
因為一年后,深受大媽觀眾喜愛的靳東老師颯然出手,完美驗證了什么叫姜是老的辣——18年這一年,TOP1是靳東主演的豆瓣5.8的《戀愛先生》,top4是張嘉譯主演的豆瓣5.0的《美好生活》。哦對了,《娘道》緊隨其后,是當年的top6。
事實上,從2010年到2020年十年時間內,可以說是中國電視劇創作的高峰期,每年平均生產電視劇300-400部,約13000-15000集左右。
這也就意味著,十年時間里,國產電視劇總量至少達到3000部以上,總集數突破130000集,其數量之龐大,才叫一個星辰大海。
而這期間,觀眾,何止被「征服」,簡直是被「鎮壓」。
04
祝簡愛早日改變世界
2021年,雜志《時尚先生》的專題報道組出過一篇深度,標題叫:親愛的觀眾,你們對國產劇的要求實在太高了!
文章匿名采訪了一名影視策劃,聊了聊國產劇制作背后的種種現實。
文中提到,「很多寫過豆瓣3分、5分作品的編劇,都不缺活,最怕的是沒有作品播出來。」
他還舉了一個例子,「靳東的《如果歲月可回頭》《精英律師》,都是口碑差收視率高,很受歡迎。陳建斌和李一桐的《愛我就別想太多》,豆瓣評分只有3.3,但是,是優酷去年的爆款劇。」
爆款的效果總是立竿見影,豆瓣評分極低并不意味著死刑,收視率和熱度上去了,也一樣能催生一波又一波人效仿。
所以,也就有了臺詞之神坂元裕二和八點檔大導郭靖宇誰更適合中國市場的對比。
最終得出的結論是,坂元裕二是很好,但八點檔不買賬,而「郭靖宇的《娘道》《鐵梨花》,則像一種民間傳奇故事、地攤文學——地攤文學流傳度很廣,中老年電視觀眾能夠沒有任何負擔的把它看完。」
顯而易見,與前幾年比起來,新一代導演編劇們更會講故事了。
女性視角,創業故事,原生家庭,再疊加悲情貴公子和長情男二號,那就是橫行快抖解說小視頻和客廳八點檔的黃金收視利器。
而類似的內容輸出,30年前拍的是臺視八點檔,30年后拍的是《星辰大海》,雖然略有敷衍,但確實充滿能火的氣息。
本質而言,影視流行元素一直在發展變化,復刻一部《外來妹》沒有意思,也沒有可能,但拍一部《星辰大海》卻多么簡單。
言情不夠,言商來湊。都市劇懸浮,那就致敬90年代。年輕小花演技不行,我就請中生代戲骨。
所以,也不要以為是《星辰大海》開辟了中偶時代,往回翻翻媽媽片單,孫儷、劉濤、靳東、馬伊琍們一直是客廳之光。
只不過前一個階段里,生活的毛邊大多嵌在當下,而到了新的階段,則要加入一些不太常見的狗血。
最后,祝簡愛早日改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