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于微信公眾號卡思數據(ID:caasdata6),作者:卡思數據,授權轉載發布。
“他好像真的想教會我們。”
“從嗩吶和薩克斯一路追過來。”
“逐漸離譜。”
最近一段時間,關注B站的用戶大概都刷到過類似的視頻——在以“X輔導”為標題的視頻中,UP主們站在畫面一側,手持樂器,以RAP一般的節奏開始樂器教學,鬼畜感油然而生。
令人意外的是,這些視頻的成績都不錯——多支視頻播放量過百萬,最高達到千萬級別。
魔性、洗腦是這類視頻的代名詞。在B站檢索關鍵詞“輔導”,跳轉的頁面中,如出一轍的綠幕黑板、白色的標題,姿態相似的人像,仿佛誤入“X輔導”的宇宙,又似乎幾天之間,音樂區忽然開始集體團建。
誰造就了這場狂歡?
音樂區狂歡,
誰搭上了“第一塊磚”?
據卡思追溯,“X輔導”并非由UP主獨創,而是先前的熱梗“學霸題”的變形。后者則來源于線上教育老師@小兔老師的知識課堂,在最為知名的一段“數正方體”中,小兔老師跟隨音樂節奏蹦蹦跳跳講題,短短二十秒的視頻十分魔性洗腦,由此引發了B站鬼畜區的激情創作。
如@茶咩cc的作品《自我批判》,即將原素材進行鬼畜處理,使簡單的標數教學變為胡攪蠻纏的“大型不想講題現場”,搞笑且押韻。目前這支視頻的總播放量已達765W,評論區中被“洗腦”的用戶還畫出了符號版立方體,進行數立方體鬼畜接龍。
此后,鬼畜區UP主@槍彈軌跡發布作品《硬核教學》,用“學霸題”的節奏進行電音教學,將原本即將過氣的梗造出“新活”。UP主還在評論區分享了自己制作這支視頻的人物綠幕與干聲素材,讓這種新形式成為鬼畜與音樂聯動的“萬惡之源”。
但具體到傳播力度,嗩吶悍匪@渾元Rysn功不可沒。
10月底,@渾元Rysn推出一支名為“元輔導”的視頻,在作品中,他沿用了UP主@槍彈軌跡視頻中的音樂感,先對嗩吶結構進行簡單講解,再加入幾段小技巧教學,整體節奏十分明快,呈現出“小而精”的特點,目前這支視頻播放量已超千萬。
音樂區官方賬號@大家的音樂姬隨即發布了話題#音樂元輔導 活動 ,并將“學霸題”帶BGM素材與參考伴奏等上傳至“必剪”,由此開啟了“十八般樂器內卷”的大門。
在音樂區,還出現了以古箏教學為主要內容的“箏輔導”、如何拉二胡的“二輔導”、學鋼琴的“鋼輔導”,甚至越發離譜,出現教用戶如何用一片葉子吹出旋律的“葉輔導”。其中,由@沙克土皮呀發布的薩克斯教學“克輔導”,還因為UP主出鏡的“特警”裝備,被用戶調侃為與渾元“警匪中門對狙”。
古箏、二胡、長笛……一時之間,“一個視頻帶你認識一種樂器”在音樂區掀起一陣狂歡,UP主們腳底好似裝了彈簧,一邊踩著音樂點拍動次打次,一邊以強節奏輸出樂器知識,最后還要親切提問“你學會了嗎?”儼然已打造出一個由“X輔導”組成的宇宙,令用戶衷心感慨:“推完元輔導看克輔導,今天是出不去了”“精通18個樂器更進一步”。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狂歡”開始從音樂區蔓延至其他分區,衍生出教踢足球的“球輔導”、學函數的“函輔導”、學防身的“防身輔導”等,品牌賬號@CSGO國服緊追熱點,推出“AK輔導”,獲得210W播放量,堪稱“官方整活”范例。
音樂區“大出圈”?
即便是在日益紅火的音樂區,相比于占據主流優勢的翻唱,樂器圈仍舊是較為小眾、冷門的圈層,因此,十八般樂器集體“出戰”已算得上標志性事件了。
“X輔導”何以演變為整個圈子的狂歡?卡思數據總結有如下幾點:
其一,這類作品在B站掀起相當規模的熱潮,一定程度上歸功于“學霸題”的熱度。在該梗余熱未盡時,新變體的出現吸引了人們注意。正如評論所說:“每當一個梗快過氣時,總能出現讓我眼前一黑的作品。”這也契合了一個梗的生存周期。而在之后的傳播中,這種形式不斷得到修正、磨合,最終形成了一套與音樂圈契合,且可復制、借鑒的模板。
當然,視頻本身具備的強節奏感,以及UP主個人的表現力也使這類視頻擁有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記憶點,使其得以快速傳播。
其二,內容創作的終點是“整活”,鬼畜元素的加入為原本枯燥的教程增加了可看性,而普適性較強的內容實際上能讓音樂區更多被“看見”。與此同時,我們也注意到不少音樂區UP主因喜聞樂見的“整活”獲得關注。
例如@渾元Rysn,因出鏡的形象與悍匪裝十分相似而獲得“中東悍匪”稱號,在嗩吶的演繹下,不少經典曲目都瞬間帶上了“陰間效果”;再如@玩音樂的EZ,本想拿《千本櫻》迫害父母,結果三人合奏后,被迫害的反而成了自己,這種“技不如人”的喜劇效果使他被調侃為“啃老區”UP主。
其三,相比于前幾年不冷不熱的狀態,音樂區在今年“改頭換面”,曾經的主流ACG類音樂逐漸消褪為一種文化符號,銘刻了音樂區的黃金時期;同時,生態的繁榮使其獲得了更多走入公眾視野的機會。
一方面,最近一年音樂區出圈的UP主變多了。3月,@Vicky宣宣記錄下將旋律變成一首歌的過程,截至目前作品獲得1581W次播放;通過對演唱會現場進行4K修復與調幀,@音樂私藏館積累下近400W粉絲;作為音樂區最為出圈的UP主之一,@渾元Rysn多次登上B站晚會,10月27日,UP主還作為演奏者之一與洛天依合作,獻禮冬奧百日倒計時。
另一方面,黃齡之后,更多專業歌手,如譚晶、鳳凰傳奇、林志炫等入駐B站,成為音樂區生態的重要部分。10月初,周傳雄將綜藝《你好,生活》中演唱經典曲目《黃昏》的視頻上傳至B站,獲得了300多萬次播放。
這些擁有深厚粉絲基礎的明星的入駐,帶給B站的不僅是生態的豐富,也帶動了用戶對整個音樂區的關注。
破圈之后,B站正在破區
2020年是B站的破圈之年。出圈成為“火”的代名詞,令B站從小眾走向大眾視野,最初較為簡單的分區也順應用戶的使用習慣進行了調整、增設。
令B站驕傲的一點應當是:平臺內容生態大多是自發生長的。最經典的例子莫過于知識區的設立,從@硬核的半佛仙人與@羅翔挑起知識區大梁,到現在知識區成為B站具有強壁壘優勢的第一分區,其實不過一年多的時間。
實際上,在平臺走上破圈之路的同時,自然生長的內容生態也在互相交融,內部圈層逐步打破。比如這次的“X輔導”宇宙其實是音樂與鬼畜結合的結果,而這種形式能夠擴展到其他區,也說明圈之間的聯動更多了。
UP主間的聯合創作愈發熱烈。11月12日,科技區UP主@影視颶風與美食區UP主@綿羊料理便來了一場“夢幻聯動”,影視颶風從技術角度出發幫助綿羊改造拍攝空間,最終的呈現效果十分驚人。到目前為止,該視頻獲得300W播放量。
在商業化方面,品牌跨界合作不同類型的UP主已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9月,別克汽車曾贊助汽車圈團隊極速拍檔拍攝一檔“極速快跑”節目,邀請包括綿羊料理、手工耿、影視颶風、啊嗎棕等六位不同風格的UP主體驗激情駕駛的魅力,令人驚喜的UP主組合引發用戶熱情,配合高質量內容,節目集均播放量超百萬。
創作者方面,用戶越來越難以用一個標簽來概括UP主,甚至開始“自造”分區:頻頻翻車的美食賽道UP主喜提“翻車區UP主”稱號;時常鴿視頻、卻活躍在別人評論區的UP則被戲稱為“評論區”UP主。
自稱為什錦區UP主的@-LKs-,從2015年開始更新視頻,作品中既有開箱測評,也有科普類、生活類作品;在自我簡介中,他將自己稱為“在不同分區反復橫跳的UP主”。
其中一期作品,他將兩個素不相識的UP主拉在一起尬聊,盡管兩人性格相異、所在的賽道也天差地別,但不同類型UP主碰撞出了有趣的火花,這支頗具嘗試性的作品也獲得了363W的播放量。
總體而言,當下B站月活仍在持續增長,將來勢必會面對更多受眾群體,而分區并非內容的桎梏或壁壘,不同風格、不同賽道內容的交融或許會給用戶帶來更多驚喜。
畢竟,誰不喜歡“夢幻聯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