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世界制造業大會于11月22日在合肥落下帷幕。為期四天的大會中,作為向世界展示智能制造全面能力的窗口,聯想展示了一系列讓人驚喜的創新產品。現場展示的ThinkPad X1 Fold整體重量僅有1公斤,折疊起來之后的厚度大約為24毫米。當保持半開狀態時,可以像拿本書一樣握住,并且能同時運行兩個應用程序。使用固定在中間的鍵盤之后,瞬間變成一臺小巧迷你的筆記本電腦,屏幕尺寸為7英寸,基本上相當于現在的旗艦級大屏手機。
另一個頗受矚目的“黑科技”便是聯想晨星機器人,它會用機械臂向參觀者揮手問好,現場參觀者可以戴上AR眼鏡,使用手柄控制,它的機械臂就會模仿體驗者的動作,從而達到人機協同。
在世界制造業大會期間,這些“黑科技”也受到了包括央視在內的數十家媒體爭相報道。不管是折疊屏筆記本還是晨星機器人,都只是聯想智能制造硬實力中的冰山一角。作為智能制造的引領者和賦能者,聯想實力到底如何?或許我們可以透過聯想晨星機器人等技術,一探究竟。
5G+AR加持 晨星機器人以“智能化+人機交互”引領“智造”新趨勢
當今, 在5G和AI技術加持下,人和機器人的關系發生了變化,不同于以示教再現技術為核心的一代機器人和以自適應為核心技術的二代機器人,最新的三代機器人具備具有感知、決策和規劃能力,能夠自主行動實現預定目標,完成復雜任務。
晨星機器人就是一款典型的以視覺智能技術為基礎,融合多種能力模塊的第三代智能機器人,它可以針對不同的復雜工業場景,配置不同的能力組合,演化出不同的產品形態,形成了多種解決方案。
首先,在技術架構上,其“手眼腳腦一體、端邊云網智融合”的創新架構就是為了高端制造智能化的柔性生產需求天然而生。它融合“手腳眼腦”,以一體化設計和強大的能力組合賦能多種復雜工業應用場景。“手”即靈活的多關節、多自由度機械臂和執行末端,“腳”是機器人的可移動性,“眼”就是機器人的各種相機和傳感器,“腦”更是機器人的智能水平。端側的機器人本體主要負責任務的執行,比如定位與導航、運動控制、末端動作、數據采集與上傳等。邊緣側扮演了機器人“小腦”的角色,為端側的機器人本體提供更強大的算力協同和存儲補充,把具體知識抽象化成通用模型提供到云端,把通用知識具體化到應用場景中,像識別、檢測、建模、渲染、數據聚合與分發等對于機器人本體相對繁重一些的計算和存儲都轉移到邊緣側進行,這樣可以發揮邊緣側在動態資源感知、新知識增量訓練、端-邊協同推理、能力就近分享等優勢。而云端的“大腦”主要負責更高層面的知識通用化沉淀,進行海量數據的訓練,形成更通用的AI模型、更全面的知識和更完整的數據給邊緣側和端側調用,為機器人實現更高層次的數據復用、知識共享和能力調配。
在智能車間里,聯想晨星機器人已在充分發揮其智能化、柔性化的能力,實實在在地為高端智能制造貢獻力量、為用戶創造價值。它不僅可以給飛機零部件噴漆、可以處理異物、會根據顏色等對物體進行分類、能執行智能巡檢等。上述在實際場景中部署的示范應用,均基于5G網絡進行,一經部署即成為了5G賦能高端智能制造的最佳實踐和典型案例。
總得來說,晨星機器人是聯想融合了信息技術、通信技術、生產技術后面向工業 4.0 做出的智能轉型新實踐,而隨著工業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向智能制造轉型也將成為大型工廠的新趨勢,注重智能化、人機交互的復合型機器人將會在制造業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新IT全要素鑄就5大核心力 領航制造業全鏈智能
晨星機器人僅僅只是聯想智能制造的核心技術之一。一直以來,致力于做智能化變革的引領者和賦能者,聯想在智能制造的全價值鏈各環節都擁有領先的核心技術能力,這來自于聯想新IT“端邊云網智”的技術全架構優勢。
具體來講,在 “端”側,包括制造生產過程涉及到的工業設備/機械臂、標簽/RFID、傳感器、AR/VR設備等。根據智能制造過程中數據流的計算過程,可以將智能設備分為數據采集類終端,數據傳輸類終端,數據處理類終端3大類7個產品系列。正是這些“端”所產生的數據為制造業智能化變革提供著取之不竭的“燃料”。
“邊”即邊緣計算與物聯網。聯想邊緣計算與物聯網平臺主要分為感知控制技術、邊緣計算技術、信息處理技術和安全管理技術。基于多年的制造業賦能實踐,聯想還自主研發了工業物聯網平臺LeapIOT,該平臺針對用戶的設備連接、系統協同、數據分析等需求,提供邊緣接入、數字孿生、數據可視化等能力,從而為制造企業提供從現場設備、傳感器、儀表接入到智能應用服務的端到端解決方案。在邊緣計算方面,聯想擁有可以滿足邊緣端低功耗、高性能,以及嚴酷環境適應力邊緣服務器產品和聯想邊緣計算平臺(LECP),滿足在智能制造場景中對于近端實時計算,實時反饋的需求。
“云”端,混合云與大數據平臺為企業智能制造在后端提供網絡、存儲、計算服務。聯想大數據平臺LeapHD中平臺、工具域主要面向工業大數據采集、存儲管理、分析等關鍵技術,提供多源、異構、高通量、強機理的工業大數據核心技術支撐;應用、服務域則基于平臺域提供的技術支撐,面向研、產、供、銷、服等多場景,通過數據可視化、應用開發等方式,滿足用戶應用和服務需求,形成業務價值。
“網”側,則有5G與區塊鏈。5G是推動制造智能化各要素發展的催化劑,它使得端-邊-云可以更加緊密聯系,協同工作。聯想的5G網絡針對制造行業場景,可以定制網絡的覆蓋范圍、性能、安全性和可靠性,以滿足不同制造場景的需求。聯想支持NFV網絡功能虛擬化,可以大大降低5G建設成本,增強網絡的靈活性。除了5G外,聯想很早便開始在區塊鏈技術研發進行布局,并研發了聯想區塊鏈平臺B-Connected,同時基于這個平臺構建了大量的區塊鏈賦能智能制造的應用案例。
融合了“端邊云網”之后,“智”便發揮了“大腦”的作用,進而在產品的設計、生產、物流等智能制造全價值鏈上,在企業的流程及決策上面都發揮重要的作用,從而實現提升效率、質量和客戶滿意度。其中,聯想構建的聯想大腦一方面集成了聯想的核心AI 算法和計算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靈活部署,并作為一個強大的開放創新平臺,支持廣泛合作和生態建設。
基于上述“端-邊-云-網-智”全要素覆蓋的“新IT”能力下,聯想通過制造實踐總結出智能制造5大核心能力:“互連互通、柔性制造、虛實結合、閉環質量、智能決策”,從而在智能制造領域實現“研、產、供、銷、服”全價值鏈智能化。
從引領者到賦能者,聯想智造持續領跑中國制造
具體到智能制造具體實踐,聯想不斷大力拓展人工智能、AR、云計算/邊緣計算、5G、區塊鏈等前沿技術在制造實踐中應用,并在自身武漢工廠、合肥工廠等率先實踐。
其中,基于聯想自有云網融合技術的5G專網,武漢工廠自主開發的5G﹢IoT自動化產線“量子線”, 通過5G網絡和聯想邊緣計算、云計算平臺的協同,加上3D仿真、數字孿生等先進技術,不僅提高了產品質量,還使產品交付效率提高了20%以上。
此次世界制造業大會上,聯寶科技發布的全新的智能化生產線———“水星線2.0”更值得一說。 “水星線2.0”經過5G技術加持后,兩條產線上的160臺設備和50臺機械手全部通過5G技術接入生產管理系統,可以根據不同的訂單需求實現快速換線,靈活切換,進而實現更加柔性、高效的生產,其自動化率達到了行業領先的50%。
除了構筑自己領先的智能制造,聯想也為其他的中國制造型企業提供賦能,共同助力各行各業加速走進數據智能大時代,共享智能化帶來的紅利。截至去年底,聯想已面向全價值鏈500多個場景開發了大量的智能化應用,為包括中石化、國電、陜重汽、濰柴等在內的近200個大型企業客戶提供服務。以工業互聯網為例,聯想已經搭建了全球統一工業互聯網平臺,同時面向500多個場景開發出大量的智能化應用。
5G大帶寬、低時延、廣連接的特性為工業互聯網提供了堅實的基礎,而5G邊緣計算的應用,更是讓工業互聯網如虎添翼。聯想與全球領先的印刷設備制造商高斯合作的案例是一個很好的證明。聯想深入調研高斯(中國)在各類場景中的痛點和需求,將聯想IoT設備和Leap IoT物聯網平臺整合到高斯現有印刷解決方案中,推出“高效,安全,靈活”的智能化印刷解決方案。從印刷生產良品率的提升,到后期維護成本的降低,聯想幫助高斯實現降本增效。
其實,晨星機器人就是典型的聯想對外賦能實踐,它是在與某高端制造公司合作中誕生的杰作。未來,聯想還將和合作伙伴共同打造全連接的5G車間。
當然,這些案例只是聯想外化能力的一個縮影,聯想的外化賦能案例遠不止如此。如今,在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升級的過程中,聯想已經成為支撐產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