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于微信公眾號 鋅財經(ID:xincaijing),作者:葛煜,授權轉載發布。
近日,有消息曝出全網直播電商主播TOP50 數據嚴重注水, 5 月對外披露的GMV與實際出入近 100 倍。
誤讀榜單的截圖
鋅財經第一時間向WeMedia創始人李巖了解到,所謂“ 100 倍”是對榜單的誤讀,“ 100 多億的數字指的GMV,不是銷售額; 1 億指的是訂單量,不是銷量”。
截圖中的消息被曝出來后,被許多用戶在微信群里瘋轉。大家似乎早已經默認直播電商是一個充滿嚴重注水與數據造假的行業。這條消息被認定為揭開了直播電商的真面目。
可見,在直播產業大熱之下,大眾對其信任度卻有待探討。
“ 100 倍”是一筆不小的數目,在直播電商這里卻成了一個“合理造假數字”。其背后是最近頻頻被曝出來的丑聞,薇婭夢潔翻車、趙圓圓再錘直播套路,還有浮出水面的數據注水、刷單機器人、刷單等灰色產業鏈一條龍… …
電商直播成為 2020 年風向標。做頭部主播有多賺錢?一只股票恰好能說明。
夢潔股份搭上薇婭后接連收獲 7 個漲停板,股價從 4 元每股附近直接暴力拉升至 10 元每股附近。
5 月上旬被拉起的股價
然而沒過多久,夢潔股份的股票一度跌停,股價過山車式波動。在股價瘋狂飆升的同時,夢潔股份持股5%以上股東、夢潔股份董事長姜天武前妻伍靜卻在減持。
一邊是搭乘網紅概念股價飛起,一邊是大股東、董監高等相關利益人大肆減持,讓人多少有種炒概念大賺一筆后套現離場的感覺。
本就存在巨大爭議的直播電商,在大眾面前的形象急劇下降。
近日,風暴的中心還集中在將淘寶直播帶火的趙圓圓身上。
不久前,正在話題之下的趙圓圓曾在社交媒體上公開譴責直播帶貨亂象,隨即刪除后仍被廣泛討論。
趙圓圓稱,“現在一場直播沒有幾個億都不好意思發戰報寫新聞稿了?真以為東西那么好賣?你們數學及格了嗎? 1 元秒的車按原價算銷售額,打五折的商品按原價計算成交,PV算觀看人數,個個都在放衛星,牛逼都吹到月球了,坑位費+流動費+全網最低價,商家還剩下幾個子兒?”
趙圓圓的微博截圖
此外,趙圓圓還在個人微博上宣稱要給大家打造一個直播營銷的樣板,“不收坑位費,只收極少的傭金”,“基本就是講品牌故事、產品理念和特點,以及自己對產品的一些趣味講解”,言外之意是——我和現在的帶貨直播不一樣。
電商直播也確實衍生除了不少的問題。
多家媒體曾曝光,直播帶貨已經有一條成熟的灰色產業鏈,包括了刷單、刷數據機器人等。
每個行業或多或少存在灰色地帶,像電商直播這樣新興的朝陽產業能快速形成一條成熟的產業鏈,不得不感嘆一句“水真深”。
據了解,目前刷單形成了完善的產業鏈,會針對不同的用戶需求,推出不同的刷單套餐。商家在電商平臺的銷售額除了實際賣出去的銷售額,還包含了刷單的虛高銷售額。
被卷進刷單風波的名人也不少,有董明珠的線下經銷商在網絡上抱怨,董明珠要他們在線上購買“任務”。雖然在事后她一再否認,回應“故事太多”,但仍難以洗脫嫌疑。
針對直播帶貨造假一事,董明珠回應稱“那不可能”
淘寶大主播雪梨也被曝在直播間“刷單”,疑似數據作假,因為助理失誤忘記關閉攝像頭被推上熱搜。
看似朝陽的電商直播行業,其背后其實有層層“泡沫”。
不少電商的從業者表示,業內刷單現象非常泛濫,部分產品甚至絕大部分銷量來自刷單。直播間注水常有,漲粉、刷直播人數、刷銷售數據,買流量,上熱門,甚至平臺也變相售賣數據。
微博檢索"漲粉",可以搜索出大量刷單賣家。據賣家介紹,目前直播刷單已經形成了完善的產業鏈,并且明碼標價,分為機器、人工、混合刷三大種類。針對不同的用戶需求,店家推出不同的刷單套餐。
舉個例子,下單用戶只需要花費 28 元,即可獲得抖音" 158 贊+ 10 條真人評論+ 1 萬播放"。
杭州某淘寶直播運營公司向鋅財經表示,淘寶直播專門有反查系統,用來處罰惡意直播刷單者,大多數商家平臺不會冒這個風險。反而一些注重場觀的淘寶達人會為了數據刻意造假,頭部主播出問題主要還是在選品上。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數據顯示, 2019 年中國直播電商行業的總規模達到 4338 億元,預計到 2020 年規模將翻一番。
文章開頭提到的《直播電商主播GMV月榜top50》是由WeMedia、鳳凰娛樂聯合發布,列舉了 5 月 1 日至 5 月 31 日,直播電商行業GMV排名前 50 的主播,榜單數據顯示,他們共計創造超了123. 47 億元的單月GMV。
于整體行業來看,直播帶貨依然處在紅利期。但對這些頭部大主播來說,一方面,由于過了新鮮感,本身就有一定數量的用戶脫粉;另一方面,由于各個平臺的都在布局直播帶貨,也不得不接受被分流的現實。
以刷單的形式來給品牌方制造“自己正當紅”的假象,也不足為奇。
但細看下來,頭部大主播收坑位費帶貨的模式也值得探討一下。在很多頭部大主播的直播間里,除了高額的“坑位費”,還總是以“全網最低價”的噱頭來吸引用戶下單。
這樣的模式顯然損害了品牌方的利益,甚至不少品牌方出現了“賠本賺吆喝”的情況。尤其是現在所謂的頭部主播流量大幅下滑,無疑加劇了這個矛盾。
2020 年下半年,電商直播或許會迎來新的變數,回歸商業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