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于微信公眾號“雷科技”(ID:leitech),作者:雷科技互聯網組,授權轉載發布。
每一年的雙11都是一場快遞大戰,國家郵政局監測的數據顯示,在11月1日至11月16日期間,全國郵政和快遞企業共攬收了68億件快遞包裹,數量同步增長了18.2%。雙11結束后,部分用戶收到快遞時發現包裹上多了個二維碼小廣告,需要掃碼后才能查看具體內容,里面多是些推廣營銷信息。
最近,央視曝光了快遞單上的新套路,一些包裹的快遞單上貼有掃碼領話費的廣告,這些小廣告迷惑性非常強,有的直接貼在或印在快遞單正下方,讓消費者誤以為這是快遞公司的官方活動,但其實里面滿滿的都是套路。一些不良商家之所以會盯上快遞單,可能與背后的灰色經濟鏈條有關,鉆了某個快遞環節漏洞的空子。
01沒有話費,只有套路
需要提前說明的是,快遞單廣告不是單純只具有傳播性質的宣傳廣告,傳播廣告的信息只是前提,吸引消費者參與才是最終目的。根據央視的報道,一些快遞單廣告為了吸引消費者掃碼,會打出具有吸引力的信息,如“先別拆,掃碼抽20元話費”等,用各種噱頭撬動用戶的內心,讓用戶產生不掃碼可能就虧了的心理。
央視記者掃碼后發現,想要領所謂的“話費”需要填寫一些列個人隱私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證號和手機號等等,但填完信息后領的不是話費而是一份保險,并且還提醒用戶最近會有保險客服來電注意留意接聽。保險只是話費活動中的一種“獎品”,除此之外還有下載App領獎品、轉幸運大轉盤抽獎品等,都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掃碼領話費。
除了快遞單上的掃碼領話費,此前還出現過掃碼領紅包的包裹,套路與掃碼領紅包一樣,掃碼后會彈出各種抽獎頁面,想要領取獎品需要填寫個人隱私信息,一番倒騰后還需要關注賬號或下載App,而紅包往往是一些用處不大的滿減券。
快遞單廣告的本質是營銷,依靠快遞包裹進行推廣,目前我國的網購滲透率達到了85.2%,不斷普及的網購給了快遞單廣告滋生和發展的土壤。同時,快遞單廣告也在考驗看到廣告的用戶,在面對眼前可能存在的既得利益時(紅包或話費)會不會掃碼參與,活動里一步一步的填寫信息增加用戶的沉沒成本,讓用戶感到既然都填寫手機號了,不如就下載App的心理。
這類快遞單廣告要么是為商家引流,以收取推廣信息的費用,要么是為了獲取消費者的隱私信息,再售賣給其他商家做推廣,這可能就是部分消費者頻繁接到騷擾電話的原因之一。其實,貼廣告的商家是想廣撒網多撈魚,國內擁有數億的網購用戶,只要貼的廣告足夠多、包裹足夠分散,總會有消費者上鉤。
目前,這類帶有廣告的快遞單只出現在部分包裹上。筆者最近收的幾個快遞均未出現類似的情況,包裹的快遞單只顯示有基本信息,在詢問快遞公司客服后得知,快遞單正常情況下只會顯示基本物流信息,若看到其它信息請“忽略即可”,看來快遞公司也知道快遞單廣告的存在,只不過不能告知筆者具體的原因。
既然問題可能不在快遞公司一方,那么快遞單廣告是誰印的呢?到底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02問題出在哪里?
除了快遞公司和商家,問題也有可能出現在快遞面單上。對于快遞上的營銷信息,有商家吐槽道:“說實話我們商家也被顧客罵過,但這個和商家有關嗎?和快遞公司有關嗎?”該商家拿著一張空白的面單進行打印,出來后的面單卻被印上了抽獎領紅包的信息,也就是說快遞單廣告與快遞印單(電子面單)有關。
電商經濟的發展推動了快遞面單的變革,以前我們使用的是傳統的多聯復寫面單,在面單上需要填寫寄件和收件人具體信息、地址、寄件重量、商品屬性和數量等。到了2014年菜鳥聯合多家快遞公司推出電子面單,簡化了面單的信息顯示,快遞員可以通過機器快速掃碼面單數據,進而提升快遞分揀效率。
除了淘系,國內主流的電商平臺也都推出了自己的電子面單系統,包括京東、拼多多和抖音電商等,不同平臺的電子面單管理存在差異,現在很難去判斷具體是哪一家電商平臺采用了在快遞單上印推廣信息的策略。
另一方面,根據某快遞客服回復的信息顯示,“商家需要向各大電商平臺申請開通電子面單服務,后由對應的快遞公司審核后,快遞網點會向商家提供面單熱敏紙和號段,”即用戶在網上下單后,商家需完成電子面單打印再聯系快遞公司攬收包裹派送。
在這其中牽扯到一些比較復雜的問題,快遞電子面單具體由誰來管?除了平臺誰又擁有更改電子面單系統的權限?進而錄入各種營銷推廣信息。前文也提到,快遞單廣告只出現在部分包裹上,可能這與部分電商平臺或快遞公司的“地方分公司”有關。
更有趣的一點是,快遞單廣告的存在并沒有違反相關規定。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趙占領在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表示:“在快遞單上印廣告沒有問題,法律上沒有禁止性規定,只要廣告內容不違法就可以。”前幾年就誕生過不少在快遞包裹上貼廣告的公司,專門雇人在快遞上貼廣告,只不過現在快遞行業變得更加規范,這類外貼牛皮癬性質的包裹廣告逐漸退出了市場。
不過,筆者在查閱《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后發現,保護法中的第十九條規定“經營者應當向消費者提供有關商品或者服務的真實信息,不得作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許多快遞單廣告的宣傳信息只是個噱頭,內容和宣傳標語并不符,已經算侵害了部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快遞單廣告的優點是物料成本低、傳播范圍廣,若包裹上顯示有用戶購買的具體商品,還能進行廣告的精準投放。其次,快遞單廣告的另一大特點是地域性強,廣告廠商可以根據客戶的需求將廣告印在某一區域的包裹上。筆者推測是某一級的平臺電子面單系統出了問題,這一現象并非是整個電商平臺或快遞公司所為,現在的快遞單廣告也只出現在部分包裹上,并未普及到整個快遞市場。
03未來會如何?
據中商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的快遞業務量較2018年提升了一百多億,快遞包裹數達到635.3億個,平均每個國內網民每年都會簽收幾十個包裹。在如此大的市場下,催生出了依靠快遞電子面單發展的快遞廣告“新經濟”。
行業總是要朝著更規范的方向去發展的,本次快遞單廣告問題的出現,暴露了快遞電子面單缺乏監管的問題。既然快遞單上可以印廣告,那么廣告的相關責任方要起到審查的義務,電商平臺也應當查驗廣告的真實性,避免不良廣告損害平臺消費者的利益。
例如京東,擁有自營物流體系能夠避免快遞單廣告問題的出現。從電商與快遞行業的角度來看,快遞單廣告問題的出現值得部分電商平臺警醒,現階段無論快遞單廣告問題有沒有影響到用戶在平臺的消費,可一旦該問題被足夠多的輿論關注,最后出手的會是市場監管部門。
電子面單的出現是快遞行業為了適應新需求而做出的改變,本質是為了提效降費,并非是為了更便捷的印廣告。雖然電子面單上顯示的個人信息少了很多,但用戶的個人姓名、地址和電話號碼仍有泄露的風險,未來的電子面單還需要再簡化,如單純的條形碼或二維碼,或是優化物流配送環節,推出更多無人化的轉送流程。
與汽車和高端工業制造一樣,物流行業的未來也是無人化模式。國外的電商巨頭亞馬遜就一直在無人物流領域發力,從倉儲、城際運輸到最后一公里的快件配送都在往無人化方向發展,在2013年時甚至推出Prime Air計劃,探索無人機配送模式,以提升物流配送效率和降低用戶信息泄露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