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于微信公眾號 營銷兵法(ID:lanhaiyingxiao),作者:兵法先生,授權轉載發布。
預制菜越來越火了——
今年4月,專注預制菜的“味知香”登陸A股。雖說它第一季度的收入在A股上市的80余家食品企業中排到了70來位,但是它的股票卻受到了熱捧:發行價是28.53元,巔峰時漲到了135元。今年6月,同樣專注預制菜的“三餐有料”也宣布,再次獲得數千萬元的A+輪戰略融資,這已經是半年內完成的第三輪融資。今年雙11,天貓上的預制菜銷售火爆,成交額同比增長約2倍。
如今,預制菜的賽道上已經擠滿了頗有實力的玩家:海底撈推出的“開飯了”系列在各大渠道上線,賈國龍的功夫菜出現在西貝菜單上的顯眼位置,盒馬鮮生、每日優鮮、叮咚買菜也在加速自己的預制菜布局....預制菜的“風口”,似乎真的來了。
01
“預制菜”為何越來越火?
其實預制菜并不是什么新物種。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預制菜就和料理包一起風靡日本,在我國也普及了十幾年。但是這兩年,越來越多的預制菜走上大眾的餐桌,成為諸多年輕人的心頭好。關于預制菜的出圈,兵法先生梳理了以下幾點原因——
1. 宅家就餐需求以及健康需求
一開始,預制菜是很多企業在特殊時期的“自救方式”。由于當時倡導宅家、不能堂食等客觀原因,很多飯店都轉型做起了外賣或是預制菜的生意。西貝在去年2月領到了國內首張電子版食品生產許可證,開始對外零售半成品菜。
再加上多地對“就地過節”、“就地過年”的倡導,預制菜也成了大家在聚餐時的熱門選擇,很多時候甚至會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雖然也有不少人覺得,預制菜的銷量會隨著疫情的受控而回落,但事實并非如此。消費者對預制菜的習慣正在逐步養成,更多倡導健康烹飪的年輕人開始用預制菜替代外賣、方便面或是速凍食品,據盒馬鮮生的數據顯示,95后消費者購買預制菜的比例是65后的兩倍。
2. “悅己消費”重新定義下廚
估計也有人會問,預制菜的價格并不便宜,很多時候同樣的價格都可以在外面吃一頓,為什么大家會“舍近求遠”?這點其實不難理解。我們之前跟大家探討“悅己消費”的時候就提到過一點——廚房已經成為越來越多城市家庭的美好歸宿。下廚可以讓人從快節奏的工作和生活中慢下來,悠閑從容地與自己相處。相比買房、買車等頻次不高的消費者行為來說,親手做一頓儀式感極強的正餐,能給人帶來極大的滿足感。
在微博、小紅書、ins等社交平臺上,有關廚房、下廚的內容也越來越多,就連在烘焙這個細分賽道上,那些可以讓消費者快速體驗烘焙樂趣的半成品、預拌粉也相當受歡迎。對于消費者來說,下廚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果腹,在這個過程中也加入了分享、社交、展示自我等多個方面的訴求,“做”的過程,其實比“吃”更快樂。
3. 時間與空間,限制了大眾對美食的展望
當然,也有部分消費者選擇預制菜的原因非常務實。一方面,快節奏的工作和生活,讓上班族很難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買菜、洗菜、切菜、配菜等一系列的操作,而預制菜解決了他們日常頭疼的做飯問題,很多時候10分鐘就能準備一桌菜,確實方便許多。另一方面,很多菜品對廚藝、烹飪工具也有很多要求,都市中的狹小廚房裝不下消費者對美食的展望,而預制菜卻能讓這些在家難做的“硬菜”走上餐桌。
02
挑戰與機遇同在
“預制菜”面臨哪些問題?
雖然預制菜解決了不少年輕消費者的做飯痛點,但是在實際發展的過程中,也有很多問題浮出水面。如果不能解決和機遇同在的挑戰,最后很有可能在風光之后黯然離場。
首先是量化生產后的口感問題。一來,中餐有個看不見摸不著的概念,那就是“鍋氣”。很多人覺得,量化后再加熱的口感無法與現炒的相比,這也讓他們對預制菜有了一個刻板印象。二來,不同區域的消費者在口味上也非常不同,就像每年都會爆發的甜咸豆腐腦、甜咸月餅之爭,就連同一個省份的同一道菜,也會在不同區域呈現出完全不同的特點。一邊是口感上的高標準,一邊是地域上的差異化需求,都是預制菜不得不面對的挑戰。
其次同質化的菜品多,難出彩。很多品牌也意識到了眾口難調的問題,所以市面上的爆款預制菜基本都是一些南北通吃的特色菜品。比方說各地年輕人都樂于接受的小龍蝦、酸菜魚、椰子雞、糖醋里脊、胡椒豬肚雞等等,這些菜品基本都不會出錯。但是這也帶來了新的問題,同質化的產品很難滿足消費者的飲食需求,也會讓消費者的購買行為變得更加隨機。
最后缺乏標準,食品安全存在問題。所有和飲食相關的產品都得面臨“健康化”的考驗,而預制菜非常特殊,它在原料、烹飪、儲存、運輸以及銷售等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都有可能出現問題。不僅如此,如果在預制菜中添加了防腐劑,那就違背了“健康烹飪”的理念。所以建立并讓消費者了解到自己的全產業鏈條標準化體系,也是預制菜品牌發展的重心。
寫在最后:
總得來說,兵法先生還是很看好預制菜的,因為它的出現不是為了替代餐館或外賣,而是迎合了部分年輕群體的尋求。比方說,“下廚小白”可以通過預制菜體驗到成功烹飪的樂趣,忙碌的上班族可以用預制菜縮短備餐時間,而對于有宅家需要的人來說,口味更加豐富的預制菜也是很好的選擇。
根據艾媒咨詢數據顯示,今年全國預制菜市場規模預估為3459億元,同比增長18.1%,未來將以20%的增長率逐年上升,2023年市場規模將達到5156億元。在未來6至7年間,預制菜行業有望實現3萬億元以上規模。這個行業到底能不能成為餐桌上的主流選擇,我們只有拭目以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