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熙攘攘的大三巴,紙醉金迷的賭場,葡式風情建筑,那回蕩著《祝君好》的十月初五老街……這是大部分人的濠江印象。
然而,鮮有人知的是,在這方44.5平方公里的土地下面,埋著超過720公里的供水管網。源自廣東珠海市西江磨刀門水道的原水,經澳門自來水處理后,再由發達的管網流入千家萬戶。
2017年起,已有86年歷史的澳門自來水(以下簡稱“澳水”),開始大力推行智慧水務。這個澳門人眼中的“傳統行業”,正因數字化發生巨大變革。更有意思的是,大陸居民熟悉的微信、企業微信,已成為澳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與270多位澳水人一起,4個水廠、700多公里供水管網,支持68萬澳門居民的“飲水工程”。
工作群、HR系統已成為澳水人日常的一部分
65歲老員工也能用得好的數字化
胡劍超,31歲,土生土長的澳門小伙子。大學畢業那年,他加入澳門自來水,一干10年。最初,他從事管網鋪設工作,與工程打交道。2017年,他轉至管網科擔任主任,處理涉及供水管網的個案跟進,與澳門居民打交道。
目前,澳門大部分查詢仍然通過客戶熱線進來,從早上8點到晚上12點,客戶熱線組記錄在案,再轉交管網科,由工程師到現場處理。每天有4名工程師輪值,每名工程師需要跑4到5個現場。
“澳門人對服務質量的要求自然也是很高的,只要與客戶相關的個案都要處理。”胡劍超接觸過千奇百怪的個案:水慢、水漏、水質異常,甚至看到地上有灘水、塘里有死魚都要“出動”工程師。市民也往往很“盡責”,要求工程師到現場后再與他們溝通。
2020年開始,澳水引入企業微信作為管網科的“助手”。從每一單個案進來的具體時間、事件類型、跟進人、優先級,到工程師到達現場的時間、照片、問題點、跟進情況都一清二楚。
熱線、事件工單、接手之工程師三個“小分隊”的協作也更為透明緊密。以往熱線客戶接到查詢,會電話告知工程師相關情況,工程師的處理反饋也是通過電話回復,一旦出現誤解,很難找出過程問題,導致溝通成本增加。但企業微信讓整個工單管理、人力安排、數據分析等都有了根本的提升,誰處理了多少單子、去過哪里、完成時間都一目了然。
澳門慕拉士大馬路水管爆裂跟進全過程,在企業微信中一目了然
胡劍超眼中,企業微信對于工作模式的改變是巨大的。“過去依賴手機接收與處理客人查詢,現在基本離不開企業微信。”客服熱線接到查詢后,在企業微信上生成工單,工程師接到工單任務后便帶著手機去現場,填寫處理情況,每宗個案都有數字化“閉環”。
但同時,年長工友接受數字化工具也需要一個過程。不過,胡劍超身邊年紀最長的一位65歲工友,“用了兩年企業微信已經‘賊溜’!”因為,澳水幾乎將所有個案歸類、簡化、模塊化,一些復雜的操作,包括問題類型、跟進內容等都被簡化為一個一個的標簽按鈕,不用打字,比起以往還要填寫紙質單據簡單多了。
胡劍超說,“一開始比較難接受,但當他們接觸了之后,就感覺工作比以前簡單多了。”
工單后臺的標簽按鈕,工程師只需做“選擇題”就可以記錄跟進情況
720公里管網的“守護人”
除了內部流程的優化、協作效率的提升,企業微信也讓自來水管網的管理更加精細化、高效化。
企業微信誕生的第二年,澳門自來水創新辦公室經理趙禹就留意到了這個新生的數字化工具。最開始,只是想將OA辦公、人資管理、財務系統等集成到同一個工作平臺,通過微文檔做會議紀要,疫情期間線上開會,方便員工全方位“掌上辦公”。
2019年開始,澳水在企業微信工作臺上搭建了一個移動應用解決方案平臺EAP(Enterprise Application Platform),連接全澳門270多名員工、4間水廠、720多公里的供水管網,生產、輸水配水、客戶服務、人資、財務等業務數據互通,形成了一套“掌上“智慧水務系統”。
在自來水生產端,工程師是三班倒值班。通過“掌上智慧水務系統”,從排班、交班日志、警報處理、設備資產維護的數據都能沉淀。今年底還將聯通供水端管網檢測、鋪設、異常數據。
管網情況、地點定位、以及與居民的線上溝通渠道打通,讓用水方面的突發通知得以更精準、及時地觸達居民,提升澳水整體的運行服務質量。
胡劍超印象最深的是去年大三巴牌坊附近的緊急爆喉。當時,附近一工程意外將水管鑿爆,需要緊急關閥、緊急搶修。后臺警報即時響起,然而更緊急的是,事發地人流量大、事件突發且波及范圍不明,如何第一時間將停水消息及時通知到受影響用戶?胡劍超和工友們在現場摸查后,在企業微信精確標出具體受影響地點,上傳后由后臺同事生成停水通知書,通過澳水微信公眾號、以及在大廈張貼告示的方式告知居民。
“掌上智慧水務系統”,讓發現問題、響應問題、情況采集、到生成決策的閉環更加高效、精準、雙向。
【待澳水補充通知書照片】
除了傳統的紙質通知書,澳門自來水也通過微信公眾號方式發放通知、智慧繳費、并制作互動小游戲普及用水知識
越來越智慧的水務
11月30日,繼澳門半島的青州水廠、大水塘水廠、離島的路環水廠后,澳門第四個水處理廠石排灣水廠正式啟用。澳門自來水的管網越織越密,總里程每年都在增長。然而,每天應對的查詢也只有日均的8-10單,這得益于越來越“智慧”的水務。
在趙禹看來,“智慧”建立在大量的優質數據的基礎上,基于數據做分析、幫助決策。智慧水務管理,是從原本人員的經驗管理轉到數據管理、科學管理、精細管理。
“我們定位企業微信為‘數據收集的主要途徑’。舉個例子:一個個案處理完畢后,留下了整個數字化閉環,我們還需要做什么?需要去看一看個案的處理平均時長,一年的整體時間分布情況。”不同人員、不同工種處理的時長,不同問題出現的規律性,都可以通過不同維度的分析得出結論,幫助整個供水網絡改善流程、提升客戶服務質量。
趙禹也與騰訊的團隊討論智慧水務的創新,如何基于數據,進一步結合騰訊的云、AI、大數據等技術,進行智慧分析。
數字化在一線工程師這里,有另一層更為實際的意義。對于胡劍超而言,近幾年直觀地感受到日處理工作量的提升。一方面是管網擴建帶來的客人查詢量增加,另一方面也是工單處理效率提升,工程師會接到更多工單,面臨工作量增加。
胡劍超說:“我們現在也遇到一個問題,工作永遠不可能無止境地加上去,總會有能力資源的上限。所以我們現在也在做人力資源的分析,到底一個工友每天處理多少個案是合理的,在澳門半島是多少單、離島是多少單,需要的人力資源是多少。”有了數據,這些都有了真實依據。
蜿蜒2075公里的西江水,自云南曲靖出發,流經廣西梧州進入廣東,流入珠海、澳門特區。同樣地,對于新一代科學技術如何加持傳統行業的轉型升級,也是粵港澳大灣區共同面臨的命題。
而澳水攜手企業微信以數字化升級水務系統,正是粵港澳大灣區融合創新、協同發展的例子。
一方小小的手機,為澳水的客戶服務悄悄帶來改變。“傳統”的水務行業,因為數字化煥發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