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每天中午“西雙版納阿浪”(阿浪的快手賬號)都會進行直播。一刀切開紅江橙,看得見果肉飽滿,溢出的果汁令人垂涎三尺。阿浪的快手頁面基本都是這種畫風,每一款水果都是阿浪親自到果園勘察挑選的。
初中畢業的阿浪做過飯店打雜,擺過燒烤攤,還在深圳的電鍍廠打過工。自從玩起快手,阿浪從云南到四川、廣西,從丑蘋果、果凍橙、葡萄柚子,再到甘蔗,他“播下”了一個個與種植戶互助脫貧的故事。95后阿浪成了全村人的希望,他幫助老家云南的農產品走向全國。
在快手上,像阿浪一樣的創業青年很多,他們借助直播平臺,推銷當地特色農產品。“愈演愈烈”的直播電商打破了傳統的銷售模式,不僅幫助貧困、偏遠地區將家鄉好貨推出去,還創造了就業崗位,為農業企業、合作社、農戶拓寬了銷售渠道。
數據顯示,今年1至10月,快手就有超過4.2億個農產品訂單經由直播電商從農村發往全國各地,農產品的銷售額和訂單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增長了88%和99%。
讓短視頻和直播成為助農新抓手
短視頻平臺近幾年大規模走向普通人的生活,有的平臺以內容為核心,善于打造爆款;有的平臺以人為核心,流量分發相對公平,給了普通人很多機會。
快手就是第二種。快手作為社區,以公平普惠起家。即便到今天,它的大部分流量依然分配給普通人,更加側重公平與效率的平衡。
“我們希望讓短視頻和直播成為助農新抓手,幫助更多農產品實現標準化、品牌化、電商化。”快手董事長宿華近期在業績電話會上表示,快手希望發揮技術和產品優勢,為國家數字新基建貢獻力量,幫助帶動農村地區數字服務設施不斷改善。
實際上,由于快手公平普惠的社區特色,其在扶貧和鄉村振興方面,天然有利于普通人獲得關注,具有內生性特點。過去幾年,每年都有超過2000萬人在快手上獲得收入,其中很多來自偏遠地區。在快手上,許多普通人通過直播改變了命運,實現脫貧致富。
不僅如此,快手還在不斷加大對鄉村振興、三農方面的投入,比如發起幸福鄉村帶頭人等項目,助力鄉村的人才振興、產業振興和文化振興。
出生在河南浚縣的年輕人朱付軍就是一個例子。朱付軍靠玩泥塑在快手獲得了近500萬粉絲關注。浚縣泥塑泥咕咕聞名于世,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朱付軍靠短視頻和直播弘揚傳統文化,讓浚縣泥塑走進更多大眾的視野,同時也激活了這個產業的生命力。-
而在人才振興方面,快手的幸福鄉村帶頭人項目,目前已在全國范圍內共發掘和扶持超過100位鄉村創業者,培育出57 家鄉村企業和合作社,提供超過1200個在地就業崗位,累計帶動1萬多戶貧困群眾增收,產業發展影響覆蓋近千萬人。
在快手10個月成交的4.2億個農產品訂單背后,是公平普惠的流量分發機制和高互動的社區生態,是直播電商新業態的飛速增長,更是鄉村振興戰略藍圖之下,廣袤農村大地從打贏脫貧攻堅戰到走向鄉村振興,實現共同富裕的巨大發展潛能。
直播電商助力產業升級
早幾年,直播電商和電商直播經常被混為一談,實際上直播電商是全新業態,交易不再基于商品和價格,而是基于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和情感連接。直播電商重塑了人、貨、場。
直播電商不僅高效地連接起城鄉、區域,為農產品上行、工業品下行開辟新的高效率通路,同時也在推動傳統產業升級。從源頭好貨到品牌自播,更多的品牌和產業基地,開始在快手上反向升級供應鏈,并根據用戶需求做定制,這推動了傳統供應鏈、工廠的數字化升級。
“互聯網作為重要助推器,對于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巨大作用。”宿華在首屆中國網絡文明大會上表示,短視頻直播平臺正在與實體經濟、各行各業深度融合,一方面提高了網絡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的普惠性和便捷性;另一方面催生出新業態、新模式,促進傳統行業轉型升級,迸發出更大的經濟潛能與社會價值。
比如在甘肅定西,快手就成為高原夏菜產業升級的新機會。已經做了17年蔬菜代辦的王東平現在被大家稱為定西“高原芹菜王”,擁有5000多粉絲,每年促成5000多噸蔬菜交易,有了不錯的收入。可是在剛開始做代辦的那幾年,王東平因為經驗不足,蔬菜價格信息不透明等原因,經常吃虧。后來王東平使用線上平臺在直播間里分享和了解每天的市場行情,比對菜價,完成交易。
隨著近幾年互聯網短視頻平臺的發展,直播和短視頻成了菜農們和代辦每天了解菜價、比較菜價的重要參考,這讓交易更透明、更便捷,促進了產業升級發展。據統計,2020年定西市57個重點鄉鎮種植高原夏菜面積67.45萬畝,總產量269.98萬噸,產值達50.82億元,近五萬名蔬菜種植戶使用短視頻平臺進行線上蔬菜交易。
數字經濟最終要賦能于人
公平、溫暖和信任是快手的平臺理念,而有溫度的連接、充滿信任的社區,則成為快手助力鄉村振興和產業升級的基石。
點開快手視頻,會發現首頁的內容豐富多樣,被推薦的不只是擁有百萬、千萬粉絲的快手達人,僅有數百個粉絲的普通用戶也有機會上推薦頁。這是快手區別于其他短視頻平臺的特色,換句話說就是,快手的普惠分發模式推動平臺聚焦于私域流量。
快手以平等普惠、真實向善的社區導向,避免了社區生態形成流量兩極分化、頭部流量過于集中的情況,讓社區不斷涌現出一批批憑內容脫穎而出的內容創作者。
郝春雨就是快手平等普惠理念的獲益者之一。出生于1988年的他,家在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翁牛特旗烏丹鎮蘇布日嘎嘎查村。
多年打工回到家鄉后,郝春雨看上了家里的幾十畝葵花田,想通過種植葵花籽找到一條自己的生存發展之路,但并不順利。直到他在快手上開了一個名為“赤峰葵花郝哥”的賬號,把葵花籽從種植、盛開到收獲的全過程,用短視頻記錄下來,他慢慢有了粉絲。2017年至今,郝春雨發布的短視頻接近1000條,在快手上擁有超過14萬粉絲。別看粉絲數量不是特別多,但吸引了來自新疆、廣東、山東等地的炒貨批發商,郝春雨最大的一筆訂單來自一個貴州的老板,直接從他這兒進了300噸貨。
這兩年,郝春雨發起的合作社已經發展到56名社員,大多是本村村民,年產葵花籽2000-3000噸,通過與短視頻吸引來的批發商達成交易,年收入近3000萬元。
“數字經濟最終要賦能于人,為所有人提供用得起、用得上、用得好的數字基礎設施、產品和服務,就需要大力度縮小數字鴻溝,創造更大的社會價值。”快手聯合創始人楊遠熙表示,無論平臺還是個體都是數字生態、數字空間的營造者,既要抓住機會發展,更要守護好人間煙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