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何德何能刷到這個?”“她好像真的想教會我。”“懂了,但沒完全懂。”“字幕上的字認全了,長得像中文,其實是天文。”大多數觀眾看了周思益的快手科普短視頻,都會發出類似的感嘆。近日,因通過短視頻科普玄奧的宇宙物理知識,29歲的理論物理博士后周思益被人民日報、央視新聞等眾多媒體接連報道,點燃了網友們學習物理的熱情。
12月3日晚,一場精彩絕倫的“弦論幼兒園”同學會直播連麥也應網友們的熱情在快手上演。
雖說是“幼兒園”聚會,但出席的全都是知識科普領域的“大佬”。聚會由周思益(快手賬號:弦論世界)發起,香港科技大學副教授王一(快手賬號:研究宇宙)、留美空間物理博士徐中華(快手賬號:中華在南極)、行走的昆蟲百科全書好樣(快手賬號:好樣說蟲子)和擁有超500萬粉絲的小可愛機靈姐(快手賬號:“我是機靈姐”)等同學加入直播連麥。
王一:我很自豪培養出一個“科普巨佬”
常在視頻中自稱“學渣”的周思益,本科畢業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香港科技大學攻讀博士,目前在日本做二期博士后,研究方向為宇宙學、弦理論和場論,是妥妥的“別人家的孩子”。
今年7月,周思益開始在快手用短視頻的方式做科普,獨樹一幟的硬核科普方式吸引了不少物理學者和物理愛好者的關注,其中不乏圈內頂級“大佬”。此次直播,周思益的老師王一帶來了不少周思益求學期間的“幕后故事”。
王一是周思益在香港科技大學攻讀宇宙學博士時的“老板”。他在直播中介紹道:“我們的微信群名就叫‘周思益學姐的搬磚團’,因為很多學生的基礎課都是她來帶,這樣我自己有時間做科普,結果發現其實她科普做得比我好。”
周思益的科普熱情,很大程度上正是被王一所感染。早在博客時期,王一就開始了科普事業,與同行在網上“切磋”宇宙知識,也將宇宙有趣的一面傳遞給更多人。不過,周思益并沒有主動向老師介紹自己的科普嘗試。王一吐槽道:“她各個平臺的賬號都是我偷偷發現的,要不然我都不知道。”
隨著周思益的走紅,王一感受到了來自后輩的壓力,但也看到了物理學科普的希望。“長江后浪推前浪,前浪也得努力跟得上。”王一更大的感受是自豪,起碼是培養出了一個“科普巨佬”。
科普,讓頂尖物理學者在快手“重逢”
此次出現在連麥直播間的“中華在南極”(快手ID:2649578189),也正是被周思益的“科普魅力”感染到的物理學者之一。徐中華畢業于北大空間物理專業,曾參與中國南極科考,現在在美國當大學教師,主要研究日地之間的物理現象。這樣一位學界“大佬”,如今也被周思益帶進了短視頻“坑”里。
“本來是一起交流學術心得看法,產生了很多共鳴,結果她拉我來做快手。”事實上,徐中華與周思益的相識也離不開“快手力量”。
今年11月,周思益在和“快手科學姥姥”吳於人的直播對談中,表達對科研學術的看法引發了全網熱議,關注到這一話題的徐中華感受到了二人的思維同頻,由此結識。
“我們都認為論文不能以數量為指標,要做出能為實踐研究發揮作用的文章,而這要從改變家長認知做起——不是考上名牌大學、找到好工作就是人生的好出路,更應該從小培養對科學的興趣。”
結識物理圈人脈,交到有共同志向的朋友,是周思益在快手做科普的意外之喜,同時也是她最寶貴的收獲。而之前令周思益首次出圈的直播,就是她與72歲的退休物理教授吳姥姥的一次連線。值得一提的是,兩位女性物理學者現身說法,回擊了“刷題”方法論,告訴大家真正有效的物理學習方法,也打破了關于女性學習物理、從事科學工作的偏見。
讓遠方的孩子也能徜徉于“宇宙星辰”
從仰望星空的小孩子到在理論宇宙學領域嶄露頭角的科學家,雖然人氣越來越高,但她仍然像她快手主頁的簽名寫的那樣,是個喜歡給孩子講有趣物理知識的小姑娘,同時她也成功地做出了孩子喜歡看的科普視頻。
連麥的另一位嘉賓張老師(快手ID:hd2020chengcheng)是一位貧困地區的支教老師,她與周思益相識在清華大學的課堂上。
張老師將思益的科普視頻帶到了課堂上,“我們每節課的最后5分鐘都會放思益的視頻給大家看,孩子們對思益分享的知識點很感興趣,學習積極性很高”。同時,張老師還跟大家分享,周思益會時不時地為孩子們送書,除了是"物理巨佬"外她還是個暖心的公益女孩。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周思益、王一等專業學者如今的成就都源于年幼時對宇宙奧秘的好奇,而在快手上同樣也有不少小朋友在不斷拓深自己的興趣愛好。
來自福州的11歲小學生“好樣”(快手ID:Haoyang0611520)就被一眾網友稱為“人類幼崽天花板”、“行走的昆蟲百科全書”,他不僅能準確講出各種昆蟲的學名,還能仔細講解他們的生活習性與相關典故,從他的科普視頻中,網友們認識了不少花花綠綠的“新蟲子”。還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口條賊溜的“機靈姐”,也是快手上知名的“小學者”,此次兩位小朋友也參與連麥直播間,與周思益姐姐展開了專業知識大PK。
“你知道這是什么昆蟲嗎,給你個提示他是在土里生活的。”“姐姐你知道yyds是什么意思嗎?”奶聲奶氣的小朋友一本正經地向周思益發問。
“完了,我不會”,雖然周思益沒有回答出小朋友們的問題,但他們對于專業領域的熱愛都是一樣的。周思益珍視科普,更珍視孩子們所展現出的天賦,她所創作的充滿創意和趣味的視頻,成為了書本和課堂之外,普通大眾了解自然知識、啟發科學思維的又一窗口。
弦論幼兒園:全網知識含量最高評論區
當晚直播間里網友們紛紛互動。有大人留言,“這個直播應該讓學生們都看,科普知識,提高學生們對科學的興趣” ,也有學生們許下自己的心愿,“我的夢想是和老師們一樣探索宇宙”!這對于知識濃烈渴求的氛圍也常駐周思議的快手評論區。
說話慢條斯理,語氣沒有起伏,她叫粉絲“小朋友”,并且自稱“幼兒園園長”。因為經常用衛生卷筒當道具,周思議又被稱為“衛生紙博主”,借助隨手可得的道具講高深的宇宙物理,其實她想營造一個自由無拘的氛圍,讓每一個粉絲都能像孩童般充滿好奇又能暢所欲言。
周思益的評論區,堪稱全網知識含量最高,而通過短視頻塑造的嚴肅的討論氛圍,也在其他空間中延續。
得益于快手影響力,周思益建了五個粉絲群,總人數超過1000人,初中生、高中生、大學生、研究生、博士生、博士后、業界大佬,各種學歷的人,都在里面一塊討論理論物理。周思益開玩笑,按照概率,粉絲里以后怎么也得出個諾獎。
通過快手這樣的平臺,周思益引導大家走近充滿趣味的物理世界,將純粹的物理之愛傳遞給了更多的“小朋友”。意識到平臺的力量,周思益也曾出過視頻,教粉絲們如何利用快手學習知識。
事實上,隨著移動互聯網的飛速發展,網友們對于泛知識內容的需求也水漲船高,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通過短視頻+直播的形式走進科學。近兩年,像周思益、吳姥姥、王一為代表的各領域專家學者入駐短視頻平臺已成大勢所趨。據《快手知識社交生態報告》顯示,快手知識內容創作者總量已超過54萬。快手等短視頻平臺正逐漸成為全民學習各類專業知識的重要渠道,這也為推動未來知識的普惠化,探索了一條全新的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