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于微信公眾號 天下網商(ID:txws_txws),作者:章航英,授權轉載發布。
今年4月上市的“共享充電寶第一股”怪獸充電(NASDAQ:EM)迎來了挑戰性時刻。剛剛發布的三季報顯示,其營收9.3億元(人民幣,下同)相比去年同期基本停滯;凈虧損近8000萬元,而去年同期盈利超過1億。這也是連續5個季度以來的首次虧損。
12月6日收盤,怪獸充電的股價跌到最低點,僅為1.5美元,相比高點跌去超八成,市值僅剩不到4億美元,從“獨角獸”之位跌落。
雖然有受到美股市場中概股整體波動影響,但這背后,整個行業正露出一些冷意,一些新的變化正在發生。頭部品牌上市,行業激烈洗牌,搜電與街電合并成為竹芒科技,共享充電寶原本“三獸一電”的格局已逐漸被“小竹獸”所代替。不過,小電科技轉戰港股上市擱淺,近半年鮮少發聲。
疫情疊加寒冬,共享充電寶也要準備好集體“過冬”?
加速擴張 5個季度以來首次虧損
怪獸充電是共享充電領域跑出來的第一個、也是現今唯一一個上市公司。
今年第三季度,怪獸充電的共享充電寶業務8.954億元,相比去年甚至還略有縮減;凈利潤也明顯下降,第三季度虧損7944萬元,轉盈為虧,今年上半年還有2000多萬的盈利。
怪獸充電董事長兼CEO蔡光淵對此作出解釋:國內區域性疫情的影響,導致線下人流量減少,第四季度也會受到影響。怪獸充電預測四季度的營收在8億到8.3億之間,繼續下滑。
共享充電寶確實是一個高度依賴線下人流量的場景性消費,但去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時,怪獸充電通過一場“騰挪戰”度過了危機。蔡光淵說,當時一線員工通過打車、坐地鐵等,第一時間將關閉門店的設備轉移到尚在開業、效率更高的門店。去年,怪獸充電年入28億,凈利潤超過7500萬。
事實上,從財務數據看,怪獸充電出現虧損與它加速擴張不無關系。
第三季度怪獸充電市場營銷費用同比增長23.8%到8.14億元,占總營收的比例達到87.53%,這部分的費用主要用于點位的擴張,以及對合作伙伴的激勵費。
今年前三季度,怪獸充電市場營銷費用達到22.46億元,超過去年全年。
疫情期間的逆勢擴張是怪獸充電的競爭策略。共享充電寶需要鋪設點位擴大覆蓋面形成規模效應,不同品牌的柜機爭搶線下點位,就像共享單車大戰時爭搶地盤。
互聯網市場殘酷的“二八法則”在驅使著它們。
怪獸充電原本穩坐市場頭把交椅,上市時占據超過三分之一份額。但幾乎在其上市同一時間,街電與搜電宣布合并,合計用戶達到3.6億,今年9月的點位已經超過100萬。截至去年底,小電科技也有超過71萬個點位。
而截至9月30日,怪獸充電有點位82萬個,累計用戶2.73億,三季度新注冊用戶1790萬。從點位數和用戶規模,共享充電寶的市場第一已經易位。
以戰略性虧損換規模是互聯網公司的常用套路,但對怪獸充電來說,今年的擴張既不增收,或許還虧錢。
當增長步入瓶頸期,粗放擴張的時代宣告結束。蔡光淵說,面對不穩定的外部因素,怪獸充電將一部分工作重心轉移至內部管理及運營優化。
精細化運營迫在眉睫。今年三季度怪獸充電推出了充電寶優化程序,可以根據使用情況動態調整柜機內充電寶的數量。因此,雖然點位在擴張,但共享充電寶數量減少了。今年三季度末,怪獸充電在線共享充電寶數為580萬,相比二季度減少了20萬。
漲價行不通,摸索多元變現
收入來源單一,讓共享充電行業充滿焦慮。
今年第三季度,怪獸充電的充電寶服務收入占總營收比重96.3%,而充電寶銷售和廣告服務比重僅為2.9%和0.7%。
小電同樣如此。2018年至2020年期間,其共享充電寶業務的收入占總收入的97%以上。
也因此,漲價成了共享充電寶品牌們減輕營收焦慮的一大法寶,甚至有熱門景區一度漲到10元/小時。這已經引起了一些反彈。
今年8月,市場監管總局要求怪獸、小電等多個品牌整改。調整后,各品牌平均價格保持到2.2-3.3元/小時,標價在每小時3元及以下的機柜占比69%-96%。
漲價總有限度,且容易傷害消費者體驗,共享充電們急于尋找新的增長點,但目前還沒看到破局者。
比如,怪獸充電開始賣白酒了。今年年初,怪獸充電推出一款叫做“開歡”的白酒,在財報中,它開始自稱“消費科技公司”。
蔡光淵曾解釋,白酒市場廣闊,毛利率高,“怪獸充電的數億用戶都可以被利用起來”。但事實是,在共享充電市場,消費者并沒有什么忠誠度,從共享充電寶用戶到一個消費品牌用戶,中間的通道還不通暢。目前,“開歡”天貓旗艦店有2.5萬粉絲,店內目前只有一款產品,銷量最高的也不過百。
搜電和街電合并后的新公司竹芒科技,則提出了要做物聯網智能硬件終端的“制造商與運營商”的目標。它在共享充電寶柜體上大做文章,加入了彩屏、體溫監測、AED(體外除顫功能)、無人零售等功能,有的設備甚至還兼賣口罩。
這個思路是擴大服務范圍和頻次,不過共享充電寶更大的布局領域還是在密集的門店,可應用的范圍實際上有限。
相較于在C端找機會,小電科技則將目光瞄準了B端——通過與短視頻公司合作,為點位合作商家提供短視頻和直播營銷方案,但商家是否買單是個問題。
種種開源模式尚待驗證。節流,成了寒冬下的選擇。
玩家都不賺錢?
共享充電寶模式剛出現時,因為能迅速聚攏現金流,吸引眾多玩家入場,資本為之瘋狂,曾創下40天融資近12億的速度。2017-2018年,行業洗牌開始,逐漸形成“三電一獸”的格局。后疫情時代,頭部品牌爭搶上市,或者選擇“抱團”,逐漸形成“小竹獸”的格局。
這其中,也有巨頭參與。從2017年開始,美團曾多次進出這一市場。2020年重啟充電寶業務后,它曾背靠商家資源瘋狂搶市場。但今年以來,美團已開始拋棄直營點位,轉讓給代理商。
“純粹是自己內卷把自己搞死了。”一位曾在共享充電寶行業的工作人員表示,共享充電寶品牌為了搶市場,將定價權讓給了商戶,終端價格更加混亂。
街電招募廣告
共享充電寶的代理模式下,一般是商家購買機器,0元加盟,每單收入由品牌與商家分成。為了擴張,共享充電寶品牌會給線下商家不少激勵。去年怪獸充電的投放點位激勵費同比增長70%達到15.76億元;而小電科技去年共享充電寶租賃收入約為19億元,其中給商家的激勵費超過10億元。
在此前的調查中,《天下網商》發現,有共享充電寶品牌以“分潤高達100%,一月回本”,“24小時賺收益”等充滿誘惑的加盟條件吸引商戶。一共享充電寶品牌方曾對天下網商透露,有加盟商戶僅靠共享充電寶,一星期的傭金收益就高達3萬元。而與之對應,是共享充電寶品牌稀薄的利潤。行業中一度有共享充電寶品牌為線下門店“打工”的說法。
但當線下共享充電寶投放量接近飽和,商家的收入也因此被攤薄。據第一財經11月走訪報道,有不少商家靠共享充電寶的月收入僅為百元,決定退出市場。
共享充電寶不斷飆升的價格,還有充電慢、歸還難、歸還后仍扣費等問題,也在挑戰消費者耐心。
而歸根結底,仍是需求與價格、體驗能否平衡的問題。
共享充電寶雖然比共享單車更剛需,但仍具有替代性。隨著手機電池容量的增大,不少用戶的“用電焦慮”正在被緩解。
共享充電寶的生意具有時間窗口,如果仍然無法找到規模化盈利的有效方法,投資者的耐心將會被耗盡。
2017年底,蔡光淵判斷,共享充電行業需要打持久戰,“兩年以后,這個行業堅持到底的英雄就會出現”。但至少從目前看來,煎熬和內耗仍將伴隨著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