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于微信公眾號 三節課(ID:sanjieke01),來源 | 三節課 作者 | 游人,授權轉載發布。
一元錢,我體驗了下抖音的付費短劇。
“咱就是說,現在整個人被尬住了。”
在布景上,有經費略顯緊張的古裝劇,拍攝地點就在不知名小區的綠化帶,還能看到人物背后的小區鐵柵欄;富二代出入的豪華會所上面,竟然有廣告牌突然飄過“60元鐘點房”字樣。
劇情就更顯得夸張,一集告白、二集推倒、三集成婚,一切只需要不到九分鐘。
粗糙的臺詞、浮夸的演技、打破預期的反轉反轉再反轉,比如保安穿越,帶著一群特種部隊拿著沖鋒槍剿滅叛黨;老板為了讓員工繼續上學,惡意開除后又馬上拿出十萬塊給她。
在B站上刷過不少土味短視頻后,本以為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防御段位。沒想到大膽嘗鮮了抖快的短劇,仍然留下了“地鐵、老爺爺、手機”般的震感。
但這并不妨礙,短視頻平臺將短劇作為新的流量寶地。繼去年5月份,快手開啟短劇收費之后,抖音也盯上這一新的贏利點。
目前抖音短劇付費模式還處于測試階段,并為創作者開設了短劇專欄。根據測試頁面,抖音短劇的付費模式按集數進行付費,每集最低1元起,支持一次性付費解鎖全劇。
這意味著,抖音、快手在短視頻、直播、電商之外,又開辟了一個全新戰場,或將掀起新一輪的流量營銷與內容IP的高地搶奪。
但一切成立的前提,仍在于短劇付費,到底有多大想象力?
01
百花齊放的短劇,什么人在看?
你愿意花費1塊錢,去看一集三分鐘的抖音短劇嗎?
要知道,一部2小時的電影票,平均票價也不過50元。長視頻平臺剛剛取消的超前點播,40分鐘3元的價格,在這一比例下顯得格外實惠。
不出所料,社交平臺上聞訊的用戶們,紛紛吐槽短劇付費“似乎有點貴。”
不過,貴也有貴的道理。
一是,1元錢的付費心理門檻較低,如果前幾十集看得爽,為了剩下幾集的大結局付費解鎖的消費決策,就顯得十分合理且容易沖動。
二是,同樣是“劇”,三分鐘的短劇可以讓你看兩集長視頻的劇情,且充滿了密集夸張的“甜味、尬味、爽味、正能量味”。
以在快手較火爆的《我在娛樂圈當團寵》為例,從女主遭人謀害,然后重生于三年前,卻誤與未婚夫的小叔發生關系,再到被承諾負責,也只用了一分鐘的時間。
短劇的特點,就是不需要過多的表演層次和細膩鋪陳,而是將劇情關系暴力而直接地甩在觀眾臉上。
沒有鋪墊,全是沖突;沒有含蓄,全是告白;沒有承接,全是反轉。就像“肥宅水”一樣,充滿氣泡的緊湊感,令人上頭。
一點慰藉,一點道理,一點懸疑,一點激情,一點無厘頭,都會讓受眾感到休閑、認同或者被觸動。
這讓觀眾的精神反饋,不必將劇情、表演及鏡頭等完整復雜的包裝呈現和豐富的技巧添加,視為前置性的必須要素。
在龍卷風般的情節轉換前,觀眾只剩下一句內心獨白:“你還能讓我再猝不及防點嗎?”
三是對于短視頻平臺而言,以免費或者優惠解鎖付費短劇、特殊表情及點贊特效等服務在內的會員增值業務,有了引入的切口。
既然主打長視頻和中視頻的平臺,都有了會員服務。那么,流量增長觸頂的短視頻平臺,通過短劇付費的缺口,打開更多的增值業務布局,也不是不可能。
或許很多觀眾懷疑,這種土味視頻怎么會有人看呢?
畢竟看過的紛紛表示:“都說人身上最硬的是牙齒,但看完劇才知道,最硬的明明是我的腳趾頭。”
但對于上頭的消費者而言,卻意味著“又尬又想看,誰不想做一個快樂的小土狗呢?”
《2021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顯示,28.2%的在線視頻用戶不按原速觀看視頻,00后群體有近四成選擇倍速觀看。
因此,短劇在時長上更符合用戶碎片化的時間消費習慣。且其劇情連貫性,也減輕了用戶盲目刷短視頻的負罪感。
截至2021年4月,快手短劇的日活躍用戶超過2.1億,半年增幅8%。其中平均每日觀看10集以上的重度短劇用戶占比達到了9.7%,人數高達2000萬,每天快手短劇觀看總時長已經超過3500萬小時。
快手短劇用戶畫像顯示,目前觀看微短劇的用戶更多25歲以下的年輕人,尤其是以學生群體為主,且女性用戶占比60%以上。這也導致,目前短劇市場愛情、古裝、都市、穿越等題材表現較為亮眼,甜寵類短劇占比60%-70%。
女性觀眾愛好高甜、校園、古風等題材,男性觀眾則愛好正能量、逆襲、懸疑等題材。在此基礎上,2021年驚悚、都市、動畫等新題材類型涌現,也為更多的受眾選擇提供了內容支撐。
短劇用戶人群的觀劇時間分布呈現出早7點、中午12點及晚20-21點三個高峰,其中晚18-22點期間觀劇最為集中,表明短劇通勤、短劇陪伴正成為年輕人的新興碎片化娛樂模式。
而短劇重度用戶的觀看時間分布,則在全天更為平均,白天時段觀看分布更多,17點后的晚間則低于短劇用戶整體。這意味著粘性較高的短劇用戶,常常處于晚上無劇可追的尷尬。
由此,百花齊放的短劇市場,逐漸步入深水區也變得順理成章。
02
短視頻培養市場,短劇收割觀眾
2019年12月,騰訊微視制作并上線了《通靈妃》,這被認為是官方制作的第一部微短劇。
作為短視頻領域里的新生事物,《通靈妃》在上線48小時內,全網播放量突破三千萬,話題討論量超過兩千萬,可以說頗為亮眼。
其實,早在2019年8月,快手APP就上線了“小劇場”板塊,以吸引大量的MCN機構和創作人才入駐。這標志著快手對短劇進行體系化管理的開始,也助推了短劇市場初具規模化。
2021年以來,抖音則陸續上線了《做夢吧,晶晶》、《男翔花園》等微短劇系列,正式入場。
對于用戶而言,不用忍受男配女配加戲,劇情精準踩到觀眾爽點的短劇,正成為短視頻細分領域里更具粘性和替代性的內容產品。
相應的,對于平臺來說,僅僅依賴于短視頻的流量復利,始終是難以為繼。
《2021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12月短視頻用戶規模為8.73億,日均使用時長分別為120分鐘,使用率接近90%。
根據Quest Mobile數據,截至2020年6月,抖音和快手在短視頻月活用戶中的滲透率分別達到了78%和60%,用戶重合度分別為63%和49%。
在用戶增長壓力與日俱增的背景下,短視頻平臺向上游影視制作進軍,深挖用戶價值。同時提升用戶及平臺運營能力,來探索新的增長方向,也成為題中之義。
正是在這一背景下,兼具小說IP、影視題材聯動性和短視頻風格等多重基因的短劇,自然受到用戶、平臺、市場的共同關注,彰顯出旺盛的生命力。
從產品布局來看,快手作為規模較大的短視頻平臺,給到了短劇一個單獨但不明顯的入口,需要用戶搜索才能觸達,算是快手一貫的穩扎穩打作風。
點開短劇頻道,快手的短劇內容庫較為豐富。《2020快手短劇生態報告》顯示,目前快手小劇場收錄短劇超兩萬部,播放量破億的劇集超2500部。
快手頁面上,主打“高甜劇場”和“達人原創”,突出對女性受眾偏好與創作團隊扶持兩手抓。
據快手相關負責人透露,目前快手短劇的作者超過6萬人,無憂傳媒、米讀等專業機構入駐數超過1000家。約有1200位短劇作者粉絲數突破100萬,30位短劇作者粉絲數突破1000萬。
其內容邏輯,也主要按照不同專題推薦為主,而不是傳統的類型劃分模式,表明目前短劇題材扎堆較為明顯,這也反映了市場起步時受眾有限的窘境。
騰訊微視作為入局較早者,已經將短劇作為平臺的一個特色標識。
不僅在短視頻瀏覽左上方給出了明顯的“微劇”入口,且其產品設計上凸顯劇場類別,有彈幕互動功能和更具沉浸感的清爽屏幕。
在內容上,微視平臺短劇質量較高,不僅有較多專業的演員、創作團隊合作,且在觀看體驗上,也有漫畫式分鏡等多種有趣的互動形式。
不過,局限于自身的用戶體量,其短劇播放量整體不高;產品優化不足,使得打開操作不夠流暢,封面邊緣沒有時間長度、播放量等信息,給到用戶的參照數據不足。
對于抖音而言,它是入局相對較晚的,但也可能是動作最激進、追趕最快的。
目前,抖音的“短劇”入口還需要用戶搜索相應劇目,或者在創作者主頁才能觸達,隱藏的比較深。但有媒體指出,抖音正考慮加大對短劇內容的曝光度,成為新的流量增長業務。據悉,今年9月抖音就曾內測將短劇作為一個單獨的一級入口,置于App首頁。
這意味著,抖音或將率先為短劇打開全量入口。層層加碼之下,則是短視頻平臺集體下場,迫不及待地再次收割用戶流量的爭奪戰。
03
抖快B站、愛優騰芒悉數入局,
2022是短劇之年?
早在2013年,就誕生了以《萬萬沒想到》系列為代表的,優酷與萬合天宜聯合出品的自制短內容。
2015年,搜狐視頻推出每集15分鐘的輕體量情景喜劇《屌絲男士》,也一度風靡全網。
不過,短劇1.0時期的內容標準化有限,時長長短不一、缺乏劇情連貫性,主要以熱點梗、無厘頭為娛樂噱頭,撐不起IP的長尾價值,很快因觀眾審美疲勞和視頻網站的“網劇化”戰略被代替。
隨著長視頻內容市場的長期低迷與短視頻消費習慣的養成,互聯網資本正再次競相涌向這一洼地,也開始推動短劇加速向專業化、精品化的2.0時代發展。其逐漸以豎屏短劇為主流,并涌現出一批數據亮眼的平臺作品。
抖音短劇《惡女的告白》,以7.2億的總播放量收官,打破抖音站內的多項短劇播放記錄;快手“出圈”短劇—《這個男主有點冷》,截至2021年6月,正片播放量9.4億,微博相關話題閱讀量1.5億。
其中,像快手《超級保安》已經更新到372集,《寵我的學長》更新到678集,可以說在連載形式和IP生命力上與動漫的黏著性有了相似點。
市場火熱背后,與平臺的流量與資本扶持,密切相關。
2021年6月,抖音推出“短劇新番計劃2.0”,高舉“土甜”旗號,通過創作激勵等方式力推短劇內容,聯合番茄小說進行頭部IP共創,目前總播放量已超過200億。
微視也在去年年底,推出短劇品牌“火星小劇”,并計劃將在未來投入10億資金和100億的流量。
2020年10月,快手開展精品短劇引入戰略,推出星芒計劃,與米讀、中國“網絡文學+”合作,助力熱門小說IP改編為短劇。自星芒計劃推出后,星芒短劇正片播放量超250億,為創作團隊累計漲粉1.1億。
短視頻平臺的內容生態,本就具有成熟的觀劇消費基礎,二創、劇情演繹等十分流行。且平臺達人依靠單一的短視頻創作,獲取流量增長的收益受限,進而激發出向短劇轉型的內生動力。
包括MCN機構、影視公司等在內的專業團隊,對于短視頻平臺龐大的流量分發機制與宣發作用十分敏感且重視,從而也有著強烈的下場動機。
可以說,三方合力之下,短劇內容的生產繁榮與商業拓展,初見成效。
比如2020年4月,米讀上線《河神的新娘》后24小時即漲粉100萬;《惡女的告白》主演姜十七原本是抖音達人創作者,通過參與短劇,實現個人IP粉絲再增長200多萬,商單效益也水漲船高。
除了粉絲流量收益,也有的達人依靠著短劇IP,擴充了自己的直播賣貨客源;有的MCN團隊,則靠著短劇內貼牌廣告變現。
有從業者表示,相比于傳統的廣告植入,短劇更適合劇集式定制包裝。
目前,已有一些短劇和品牌結合較為成功的案例,如蒙牛贊助的《今日菜單之真想在一起》、王老吉贊助的《我的契約男友》、唯品會贊助的《CP大作戰》等,但總體傳播效果并不樂觀。
如果說,長視頻是貨架商品,短視頻是流量社交游戲;前者像淘寶,后者像拼多多。
那么短劇,相當于兼具了貨架商品和互動趣味的屬性,也讓抖快與B站、愛優騰有了更趨近的競爭賽道。
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可以借助短劇內容增量和渠道多元化,輔助基于內容生態的電商、直播、本地生活等業務,戰略意義更為深刻。而對于B站、愛優騰芒來說,看起來短劇更多是一種視頻產品多元化的補充,沒有過多的平臺戰略銜接點。
不過,市場對于視頻廣告與超前點播等變現模式的規范治理,讓愛優騰芒們不得不重視短劇,以打造內容商品的第二增長曲線。
為此,各個平臺都推出了自家的短劇流量和創作者扶持計劃,且相比于短視頻平臺各有特色。
愛奇藝將短劇稱之為“劇情短視頻”,單集時長5-15分鐘;優酷開設“優酷小劇場”,單集時長1-20分鐘;騰訊則稱為“火鍋劇”,單集時長1-10分鐘;芒果TV入局最早,率先提出“橫屏微短劇”概念,單集時長10分鐘左右,B站也在首頁推薦了它的“小劇場”活動。
短劇賽場一時間,顯得分外劍拔弩張。
不過,盡管基本上所有平臺都建立了以付費分賬為主導的盈利模式。但在整體上看,受制于內容體量、精品缺失、用戶定位模糊等因素,依賴于平臺采買、品牌植入的B端付費依然是創作者的主要收入來源,C端付費市場仍待探索和養成。
目前快手付費內容多在萬人左右,并不算多;抖音剛開啟的付費內容,相比前面的免費劇集,播放量與點贊量等數據出現顯著下滑。
而廣告、直播帶貨等收入規模較有限,也意味著短劇的商業變現空間,仍不容樂觀。
并且,雖然長視頻平臺在商業化探索方面積累甚多。但被專業內容與付費模式培養起來的長視頻用戶,對短劇頗為陌生,且具有一定的排斥心理。
04
寫在最后
路漫漫其修遠兮,平臺將上下而求索。
短劇的出現,成功用更低成本的制作門檻、更緊湊的劇情表達、更具吸引力和信息密度的情節設定,讓平臺、創作者與用戶之間,獲得了更多互動觸點、更短觸達鏈條。
且短劇,并非長視頻的壓縮或降維,也不是短視頻的簡單復制或裂變。而是一種全新的視頻場景,一場內容規則變革下的盛大賽事。
這是各大平臺放下身段,競相迎合用戶需求的前提;也是破圈的短劇爆款,被迫切需要的價值本質。
不過,現在類似于“龍王贅婿”但又不夠有梗的土味劇集扎堆,讓短劇的生命周期短暫、同質化嚴重且擦邊監管的現象密集。“短劇是不是偽風口”的質疑,也由此顯得并非空穴來風。
什么時候,市場能夠產出一些奈飛的高品質短劇《愛,死亡和機器人》一樣的口碑之作,或許才標志著短劇真正在大眾市場上扎穩了腳跟。
2022年,短劇大戰將會如何,大可拭目以待。
*部分素材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