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唐韌
今天跟你們說一款朋友推薦給我的產品設計工具,試用后覺得還挺厲害的,這里也跟你們聊聊。
在此之前,先說幾個場景。如果你是產品經理或設計師,那一定遇到過這些尷尬。
場景一:
梳理需求用 Excel 列了個表,然后再用 Xmind 這類工具制作產品功能結構圖或信息架構,接著用 Axure 或 Sketch 制作產品原型,最后交給設計師重新做高保真原型。
在這個場景中,前后幾個環節至少要用到 3 個以上的工具,而且很多工作都是重復的,還容易出現紕漏。
場景二:
在設計一些主流行業的產品時,比如電商、社交、教育,雖然解決方案都是現成的,但很多的頁面組件和交互方式都得重新制作,非常耗時。
場景三:
產品經理完成了線框圖模式的原型設計,交給設計師出高保真原型圖,最后在核對線框圖和高保真圖時,只能拿著圖片對著 Axure 或 Sketch 一一核對。
這 3 個場景都反映了一個關鍵問題,工作效率低。
產品設計流程中使用的工具太多導致重復工作,已有設計方案無法直接復用導致重復造輪子,線框和高保真核對時效率低下。
那有沒有一款工具能把交付前端程序員寫代碼前的工作全給干了呢?
還真有,一個朋友給我推薦了一款叫「碼前」的工具就是干這個的,估計之所以叫「碼前」,也是表示希望把寫代碼前的活兒都給干了吧。
為此,我還學到了一個新詞叫「DevBefore」。
我查了下,「碼前」是用友網絡旗下的一款新產品。用友你們應該都知道,專門做企業級軟件的一家上市公司,比較老牌了。
「碼前」主打的是自動化設計工具,一站式完成需求梳理、產品原型設計、UI 設計的全部工作,直接交付前端開發。
我實際體驗了一下,在效率提升上確實有明顯的改善,不僅將多種類型的工具集合在一起,還提供了多種預設模板供選擇。
就拿前面提到的那 3 個場景來說吧。
「碼前」有一個我認為挺不錯的功能,就是能直接在一個工具內進行需求梳理和產品功能結構圖的設計。設計完成后,可以直接對應生成原型結構。
這么做的好處,就是不再需要先用 Xmind 做一份思維導圖,然后再到 Axure 或 Sketch 上再生成一套原型結構。
在「碼前」的需求梳理模塊,你可以直接基于業務需求編輯思維導圖,然后一鍵生成原型結構。
在原型設計模塊,原型結構和前面的思維導圖是一一對應的,即便你修改了其中一個結構,兩邊也能夠實現同步。
這么一來,就不會出現因為需求變更而導致忘了修改思維導圖和原型結構的情況,避免了一些扯皮。
他們的原型設計工具和現有主流的工具功能基本是一樣的,同樣支持常規組件的使用,同時也包含了交互效果。
思維導圖上的一個結構對應一個頁面,這種銜接不僅節省了切換使用工具的時間,還提高了工作效率。
到此,就解決了場景一提到的那些問題。
此外,「碼前」在創建應用時還支持不同模板的選擇,涵蓋了 App、小程序、PC 站點和 B 端常用的管理后臺等。
不同模板分類下還細分了行業,根據這些行業解決方案能快速生成所需的產品原型,這就大大避免了重復造輪子的情況出現。
目前,已經支持電商、O2O、社區、社交、視頻、直播、資訊、教育、IoT、醫療等十多個行業的模板。
就像我前面說的,其實現在很多行業的產品設計方案都趨于標準化了,用戶也習慣了通用型的解決方案。
所以,利用一些現成的方案做基于自身需求的定制化修改是效率最高的。說白了,前人栽樹后人乘涼。
作為原型設計功能來說,簡單、好用、快速交付是最核心的。
我覺得比較貼心的一點就是提前預制了不同分類的圖標 icon,這在設計環節其實能提高原型的表現力。
如果想快速構建一個頁面,還能直接從已有的原型模板里去選。比如你想要一個金融產品的詳情頁面,直接選一個模板在它的基礎上修改就好,不用重頭開始畫。
到此,就解決了場景二提到的那些問題。
現在很多公司的產品經理和設計師在工作銜接上都是獨立分開的,設計師基本上都需要基于原型重新畫一遍。當設計師交付高保真設計稿時,產品經理還需要一一對應線框原型稿進行核對。
這個過程其實是挺浪費時間的,如果能把他們放在一起以同樣的結構進行核對,那效率又會提升很多。
「碼前」支持 UI 協作工具的集成,對 Sketch 設計插件進行了很好的融合,可以直接在 Sketch 上直接導入原型,設計師就可以基于原型進行二次定制設計了。
到了設計交付環節,產品經理就可以直接對照原型稿和 UI 稿進行逐個對比核對,這么做的效率就高了很多。
如果有對應的批注,也可以直接寫下來,團隊內的成員都可以看到,效率一下就提高了很多。
其實這么看下來,這款工具的主要目的就是結合產品設計的工作流進行了工具的集成化,讓信息流動和工作協同的效率變高了。
總的來說,這個工具有這么幾個好處。
第一,提高團隊成員間的協作效率,減少大量重復性工作。
第二,為創業者提供試驗田,基于成熟的行業需求庫,快速生成可視化方案,幫助項目快速驗證想法。
第三,幫企業沉淀行業需求庫,實現標準化,使企業降本增效。
這是一款挺有意思也挺厲害的工具,如果你所在的團隊同樣出現了效率不高和工作銜接扯皮的情況,可以嘗試用一下。
這款產品剛上線不久,基礎功能都是免費使用的,非常建議你們體驗一下。
一個好的工具確實能提升效率,當有新的生產力工具出來時,建議可以先體驗一下,或許會有新的發現。
希望對你們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