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互聯網那些事
如果說本世紀有什么值得載入史冊的大事件,那疫情一定首當其沖。全人類的生活方式都在被改變著,而在疫情期間,一些行業也抓住了時機,發展了起來。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穩健醫療,生產了大量的疫情防護用品,一時之間業績暴漲,一躍成為了國內醫用耗材賽道的領頭羊。
但在近日根據數據顯示,穩健醫療的業績和股價一直在下跌,截至12月7日,穩健醫療的股價跌幅已經超過了50%,總市值蒸發了約550億元。
從穩健醫療的財報中可以看到在今年的前三個季度里,營收為17.6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了67.1%,歸母凈利潤3.4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了83.3%。
在如今疫情已成為常態的背景下,為什么穩健醫療不漲反跌?
一、穩健醫療的十年起步
在穩健醫療還沒有搭上時代的順風車前,它本身的發展就相當的舉步維艱,最初是給國際大牌代工醫療敷料起家。
但在進出口貿易發達的深圳,穩健醫療并不算什么大型企業,由于沒有國內的銷售許可證,穩健醫療只能通過出口醫療敷料來盈利。
什么是醫療敷料呢?就是用于包扎傷口的醫用材料,常見的有無紡紗布、棉球等等。
東南亞市場中,中國并非是性價比最高的代工廠,為國際大牌代工顯然不是長久之計。
很快穩健醫療就開始出口轉內銷,試圖通過創建自有品牌來應對國內市場的需求。
沒多久穩健醫療就找到了適合自己的領域——生產全棉水刺無紡布,并且成功進入了國內的生活消費品賽道,即推出了“全棉時代”這個品牌。
在疫情爆發前,全棉時代僅靠“棉柔巾”一個核心單品就成功出圈。
但業績上升的同時,穩健醫療也被投資者打上了消費品的標簽,而非醫療器械耗材類目,這也成為了如今穩健醫療股價下跌的原因之一。
而與其他醫療敷料企業不同,穩健醫療多元化的發展模式,用醫療+消費多元化的經營模式提高自己的企業競爭力,不斷推出子品牌來占有市場空間。
先是2009年推出全棉時代,售賣棉柔巾、衛生巾以及嬰童為主的棉質服裝產品,緊接著又在2019年推出津梁生活,售賣面膜、化妝品等日化用品。
在疫情爆發之前,穩健醫療在醫用敷料方面并沒有太大的發展,甚至一度虧損,真正在營收的項目則是生活消費品類目。
而近年來穩健醫療在生活消費類目的產品也開始營收乏力,由于缺少新品爆款,在這方面穩健醫療的發展也開始增長滯緩。
二、多線發展卻處處遇挫
相比起醫療敷料賽道單一化的其他企業,多元發展的穩健醫療看似遍地開花,實則在發展幾個方向處處受挫。
先看其在醫療敷料板塊的數據,在今年的前三個季度,穩健醫療在醫療方面的總營收為58.2億元,同比下降38.89%,凈利潤為11.04億元,同比下降64.95%。
出現如此大幅度的下滑的背后還是和時代背景息息相關。2020年期間穩健醫療業績暴漲,與其抓住時機通過調整生產線實現營收增長有很大關系。
但醫用耗材的收入本身并不穩定,這和疫情自身的特性相關,如今疫情已經進入常態化,醫療產品很難再有大幅增長的空間。
而且由于防疫產品自身技術水平較低,很容易被復制,雖然穩健醫療在疫情期間已經打開市場知名度,但防疫產品并不具有不可替代性,在價格上也沒有相應的優勢。
同時其他產業也聞風而來,在防疫產品這一賽道上的競爭十分激烈,在擠出經濟泡沫后,穩健醫療在醫療方面的營收很難有太大的增長。
在穩健醫療的核心業務——健康消費品類目的數據也不是十分良好。
根據全棉時代前三個季報的數據顯示,今年健康消費品總營收為27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了17.51%。
乍一看這一類目的消費數據良好,但從該類目的線下銷售數據來看,門店收入一直處于下滑趨勢。
與過去全盛時期的銷售數據相比,健康消費品的業務發展水平較低。導致這種結果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全棉時代旗下的產品問題,從官方旗艦店的評論與網絡上的相關熱點可以得知,全棉時代最近推出的新品質量出現很多問題。
比如全棉時代的100%棉一次性內褲,被消費者吐槽“一穿就破”,廠家最引以為傲的棉花,讓消費者感覺很“粗糙”,甚至覺得全棉時代的內褲不是全棉的。
其次就是企業的營銷問題,在今年年初,全棉時代的廣告被罵上了熱搜,由于視頻里存在的侮辱女性的觀點,導致穩健醫療的股價一時大跌。
產品質量問題、營銷思路出錯等等眾多原因讓投資者對全棉時代這一子公司的發展態勢并不看好。
而穩健醫療在2019年新推出的津梁生活這一品牌,發展態勢也不被看好。面對投資者對津梁生活何時實現盈利的問題穩健醫療避而不談,只表示將背靠全棉時代,實現津梁生活的新發展。
但從津梁生活這一品牌的發展理念來看,這一子品牌并沒有一個明確的定位。如果說津梁生活希望從“健康、天然”這一理念打造新產品,但從津梁生活門店中售賣的商品并沒有看到理念的體現,而是跟隨市場潮流售賣大眾化產品。
商品定位模糊,而且并沒有研發出拳頭產品,短期來看,津梁生活難以撐起希望,是否能打開市場還尚且是一個難題。
三、后疫情時代穩健醫療是否還能平穩發展
穩健醫療雖然發展歷程并不穩定,在過去依靠棉花引領市場新風尚,又腳踏時代潮流,依靠疫情成功出圈。
但詳細探究分析下,如今的穩健醫療只是空中樓閣,風光背后的問題重重。
從穩健醫療主營的三大業務板塊來看,多元化發展卻處處受挫,發展態勢并不良好。而后疫情時代到來之后,疫情常態化是,穩健醫療應該將未來的業務重心放在哪里?
從穩健醫療過去營收收入來看,曾經業績暴漲的兩個板塊防疫產品與全棉時代,在如今發展處處受挫。
醫療敷料這類附加值低、易被復制的產品不過是疫情風潮下的經濟泡沫,而疫情的不可持續性也決定了這類產品的業績難以穩定。
況且穩健醫療的防疫產品在市場上其實是缺乏競爭優勢的,這類產品門檻低,就連化工廠也可以開創口罩生產線,而市場競爭又十分激烈。
隨著疫情常態化,防疫產品帶來的利潤空間更是在逐漸縮小。長期來看這一類目的產品可能會被普遍生產,品牌對其行業競爭的助益有限。
總體來看,在醫用敷料上穩健醫療其實是沒有什么營收空間的,度過爆發期后,缺乏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穩健醫療如果再繼續將目光放在這一類目上,未來的結果可能會不盡如人意。
如何重新發掘目標消費者的核心需求,從產品開始革新,才是穩健醫療當下應該注意的事。
從市場數據中可以看到,穩健醫療發展的市場空間依然是有的。雖然今年穩健醫療的全棉產品在電商平臺中的銷售數據良好,但其產品價格并不算便宜。
面對全棉市場,性價比排不上名次的穩健醫療沒辦法再吃過去的“老本”了。
而在過去穩健醫療的核心單品“棉柔巾”,銷量也在受價格所拖累。從淘寶搜索棉柔巾,可以發現全棉時代的產品價格相較于其他品牌偏貴,這使穩健醫療在這一板塊的發展受限。
如今棉柔巾賽道上品牌林立,各大企業已經在過去幾年迅速將棉柔巾的市場份額瓜分完畢,在過去依靠棉柔巾出圈的全棉時代,未來幾年是否還能依靠棉柔巾保持過去的營收,尚且還是一個問題。
在z世代成為消費主流的當今,消費者消費升級后,對品質和舒適的追求提升,面向消費者推出全棉概念的產品,還是有一定的消費空間。
面向中產階級推出純棉母嬰用品、家居制品也是不錯的選擇。
但在這類消費品市場中,穩健醫療尚未建立其品牌心智,需要盡快通過研發新產品+新營銷形成品牌效應。
而對于附加值低的疫情相關產品,雖然過去抓住了時機業績暴漲,但隨著疫情常態化,相關產品并沒有競爭力,在未來這部分產品的營收空間較小,不如在保持原有的產品產銷情況下,拋開醫療屬性研發自主品牌產品。
而穩健醫療未來如何走,走出一條什么樣的道路還是要看企業本身的發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