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入2021年底,在可預見新能源補貼大幅退坡、市場競爭焦灼火熱的情景下,汽車革命下半場的步伐漸快:智能網聯汽車迎來新一輪的爆發,掀起席卷全行業的新一輪合作熱潮。
11月16日,工信部印發《“十四五”信息通信行業發展規劃》,指出加強推進高速公路車聯網升級改造和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建設,協同發展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與智能網聯汽車,加快車聯網部署應用。
內卷加速和并肩沖刺
2020年11月發布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曾預測:高度自動駕駛汽車到2025年將能夠實現限定區域和特定場景商業化應用。現在回看,這一預測可能稍顯保守。11月25日,北京正式開放國內首個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商業化試點,百度和小馬智行成首批“嘗鮮”企業。12月8日,上汽集團主導的享道出行在上海嘉定上線享道Robotaxi,20輛官宣L4級車首批試水。
搶灘登陸的節奏加快,無論是需要堅守地位、彎道超車,亦或切割新蛋糕,智能出行玩家們都急迫起來,并肩沖鋒已為明智之選。
據公開報道分析,2021年Q4以來在智能出行領域每月都有十數起重大合作達成,新老造車企業、自動駕駛公司、座艙系統品牌、智能硬件廠商、車載生態平臺乃至手機、電腦、通信、地圖、出行各方都有大量合作曝出,“抱團”成行業關鍵詞。
眾聲喧嘩之際,互聯網巨頭們的動作更受各方關注。9月17日,騰訊系的TINNOVE梧桐車聯與芯馳科技官宣戰略合作,軟硬攜手探索智慧座艙領域;10月19日、26日,百度Apollo分別聯合威馬、廣汽埃安共發布三款新車;10月20日,阿里系的斑馬智行與一汽-大眾捷達品牌、摩斯智聯簽約,共創新一代智能網聯產品;11月15日,華為、長安汽車、寧德時代共同打造的高端品牌阿維塔正式亮相——這一輪賽事,BATH依舊沖刺在前排。
技術合作到業務協同
從“軟件定義汽車”提出,軟硬協作一直是行業的共同認知和探索方向,而相較數年間的過往案例,智能出行領域近期爆發的合作浪潮特點顯著,不僅從單一的技術合作拓展至設計開發、商務協作甚至數據安全、運營服務,還從聚焦當下的造車領域延伸至共推未來智慧交通,合作參與方逐漸增多、合作模式靈活多樣。因此,前沿技術、應用生態乃至運營經驗都不缺的互聯網巨頭及其孵化的車聯網企業自然備受各方青睞。
12月2日,賽力斯發布全新汽車品牌AITO并亮相首款車型,該車不僅搭配華為鴻蒙OS智能座艙,從產品設計、研發制造再到銷售服務都有華為ICT、智慧出行的技術深度介入,不失為整車廠與軟件商的合作新典范。
TINNOVE梧桐車聯和芯馳科技的合作也極具參考性,雙方攜手打通系統能力與芯片能力,在早期階段就實現中底層的軟硬結合、互相嵌入,最大程度發揮系統的能力,向整車廠提供更靈活、更適配的智能網聯方案。事實上,基于騰訊領先的出行技術和生態優勢,TINNOVE梧桐車聯能夠完整輸出包括智能座艙整體設計、智能網聯車載操作系統、定制化語音及人工智能組件、大數據平臺及分析系統、個性化應用及運營等全面的產品和服務。
技術領先、應用靈活,這意味著在行業各方的數字化升級中,梧桐車聯可以在各層級勝任各種角色。車企需要足夠智能的座艙體驗,也需要取經數據管理及運用心得;硬件廠商想從單一的硬件供應商升級為硬件計算平臺,乃至能夠提供配套的操作系統及基礎軟件;此外,還有更多出行服務公司希望能早日接入更廣袤的車聯網生態……種種需求都可通過開放式系統實現。同時響應更未來的需求,TINNOVE梧桐車聯正在主攻座艙域和自動駕駛域的融合、SOA架構和開放性兩大方向,打造以“中央計算單元的座艙新形態+智慧交通”為核心的前瞻產品。
思考
囿于光的傳播速度,人類的“看見”多少會落后于事物本身的發展,這一自然現象和人們對智能出行的觀察相似:當我們驚詫賽道開放、發令槍響,前驅者們的身影已絕塵而去。日暮路遙,關門已近,攜手同行、奮起直追才能抓住一剎那珍貴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