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于微信公眾號全媒派(ID:quanmeipai),作者:炒雞妹子,授權轉載發布。
最近,你一定在網上刷到過“張同學”。
在短視頻里,他經常拿出一包干脆面或者香腸,就著旺仔牛奶或爽歪歪,湊合完一頓早餐,接著把已經褪色的蕎麥枕頭和薄棉被放進櫥中,摘下自制的碎花窗簾,開始“豐富”的一天。串起這一天的,是多機位構成的流暢剪輯,和雖然只能聽懂“啊哦嘿呀”但十分洗腦的BGM。
張同學的視頻看似日常,卻受到大量短視頻用戶的喜愛和追捧。自10月4日發布第一條視頻后,兩個月的時間里共計發布40多條短視頻,粉絲量已經突破1300萬。隨之而來的,是以話題#張同學各地分學為代表的“張同學模仿熱”、各大媒體的評論采訪,以及到張同學家打卡的絡繹不絕的粉絲。
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聚焦@張同學.的視頻傳播鏈條,分析在同質化嚴的農村類短視頻紅海中,張同學的視頻為什么能脫穎而出?又是如何形成了現象級傳播?
粗糙又精致的短視頻是怎樣的?
張同學是一個來自遼寧營口的“農村大齡單身男青年“。他的生活樸實無華,甚至略顯枯燥和無聊,無非就是每天在內急中蘇醒,然后用酸奶、飲料或蛋花湯送下幾粒六味地黃丸后開啟新一天。
動圖來源:抖音@張同學.
無非就是每回去超市“嘎油”都要賒賬,偶爾還借口接電話逃脫尷尬,讓好友二濤背鍋。
無非就是把鑰匙藏在全網皆知的地方,用巨型“車鑰匙”發動汽車后,再帶上自備的車座,出發到山里去砍柴、挖松露。
無非就是煮米飯時用手指測量水位,為免去刷碗筷的麻煩用一次性餐具,然后以一個飽嗝結束視頻。
動圖來源:抖音@張同學.
這些事情看似稀松平常,但確實是農村生活的真實還原。不靠美顏濾鏡的修飾,也不靠制造嘩眾取寵的土味,在張同學的巧妙記錄和高頻切鏡中,沉悶的日子突然有了活力。
沒有刻意的情感輸出,卻在舉手投足間透露出平和坦然的生活態度。視頻中的張同學在用心隨和地過好一種樸素的生活,而視頻外的我們也能在短短的幾分鐘內體驗另一種生活狀態。
正如前央視主持人趙普評論的:“帶著溫情的孤獨、平和的不安和無言的傾訴,這些復雜感受在遠離都市熟悉的環境下是那么的真實,那種清貧和張同學內心難掩的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真的是非常治愈?!?/p>
張同學憑什么“火出圈”?
自從李子柒、華農兄弟走紅以后,鄉村題材一度成為短視頻創作的風口。再加上直播帶貨的風靡等等,這類題材的短視頻成了新的流量密碼。有學者曾對快手短視頻平臺進行抽樣研究,其中所抽取的124條短視頻中,38條為鄉村類短視頻,所占比例最大。[1]
那么在這偌大的內容池里,張同學的視頻有何特點?緣何能從內容紅海中突圍,并引發極為廣泛的模仿熱潮呢?
一反常規:風格鮮明的流水賬記事
無疑,張同學的視頻是極具個人特點的。
首先,張同學采用的流水賬似的敘事方式看似違背短視頻的創作規律,卻使其視頻風格獨樹一幟。沒有起伏,沒有懸念,沒有反轉,甚至沒有明確的主題。這樣一種反爆點的創作邏輯反而成了其一大特點。
在流量邏輯中,爆點是大多數創作者都想尋得的。張同學反其道而行之,講述再樸素不過的農村生活,反而成了其最大的創意。
用變換的畫面在流水賬中凸顯細節的質感,是張同學視頻的另一大特點。據多位影視評論者的分析,張同學每支視頻的分鏡數量能達到幾百個。生活中的舉手之勞在張同學的鏡頭下顯得更加真實可感。
比如張同學每天早晨將被褥塞到櫥子里的動作,由一個張同學后方的機位和櫥子里的機位組合呈現,在視頻里,甚至能清晰地看到被褥落到櫥子中揚起的花毛。這種多機位的拍攝能夠給觀眾帶來沉浸感,使人仿佛置身于張同學所處的環境。
此外,分鏡的綜合運用提供了更多元的記錄視角,也使張同學的視頻更加生動。據不完全統計,張同學使用的視角包括但不限于主體(張同學)視角、客體(被使用物體)視角、第三人視角等等。以熟悉的吃六味地黃丸為例,除了常規的第三人視角(近景、中景皆有),還有藥瓶內的視角。在這一點上,同樣是記錄生活,張同學的視頻就與完全的他者拍攝視角和vlog區分開來。
動圖來源:抖音@張同學.
在創作手法的把控上,張同學在現實主義風格的創作光譜中也找準了個人定位。他的生活粗糙,屋內設施、行為舉止、與朋友的對白,甚至是帶有錯別字的字幕,無不流露出一個粗枝大葉、不事雕琢的農村大漢的氣質。
但張同學卻不邋遢,他用心經營每天的生活,給人一種既粗礪又精致的撕裂感,在大量同質化鄉村短視頻的審美疲勞中,他另辟蹊徑,或展現了一種另類的“美”。
模仿熱潮:短視頻平臺上的“張同學熱”
短短兩個月漲粉千萬,橫空出世的張同學一時間成了全網模仿的“頂流”。截至12月7日,在抖音平臺上,話題#張同學各地分學話題下有數百條投稿視頻,播放量已經突破10億次。
圖片來源:抖音
伴著極富動感的BGM,許多農村地區的網友也還原了自己的生活狀態。他們像張同學一樣,格外注重拍攝農村生活的細節。
亦有部分網友不局限于農村這一創作環境,借鑒張同學的拍攝手法與節奏,反映自己的生活狀態。
值得注意的是,還有一些組織機構也關注到了這一熱潮,以張同學的拍攝手法展示該單位、該行業工作人員的工作狀態。
那么,為什么張同學的視頻會引發如此狂熱的模仿呢?
網友對張同學的模仿,本質上是一種對信息的選擇。施拉姆曾針對影響受眾信息選擇的決定性因素提出過一個公式,即選擇的或然率=報償的保證/費力的程度。不難理解,獲取這一信息的費力程度越低,受眾選擇這一信息的可能性就越高。[2]
首先,張同學的視頻作為一種信息,易讀性極強。他的視頻內容就是記錄日常,創作手法雖然具有一定的專業性,但是操作難度不大。因此,模仿難度不大、好上手成為諸多網友躍躍欲試的動因之一。
就像今年大火的“沉浸式xx”一樣,保持沉默、保留環境中發出的細碎的同期聲,就能制作出一支“沉浸式視頻”。因為易于操作,“沉浸式護膚”“沉浸式宅家”等主題的視頻比比皆是。
可以說,諸如張同學的視頻、“沉浸式xx”等視頻創作手法有模板化的趨勢,甚至可以將它們理解成是一種視頻創作的“濾鏡”,這種濾鏡里包含拍攝技巧、BGM、畫面風格等。至于視頻能否取得良好的傳播效果,則取決于視頻內容的質量。
此外,張同學視頻也具有一定的耐讀性。視頻最引人入勝的地方在于,細致入微的記錄賦予了生活中的每處細節以生命力,正如網友感嘆,“瑣碎生活一樣可以過得多姿多彩”。
張同學的視頻讓網友意識到雞毛蒜皮的可愛之處,因而愿意用視頻記錄下從前那些未曾著眼之處。從這個意義上說,模仿張同學的視頻不僅是在借鑒其拍攝手法,也是在感受他樂觀積極、甚至以苦為樂的精神品質。
除此之外,張同學的視頻在短視頻平臺上巨大的傳播力使其話題度不斷攀升,點贊、追隨、質疑等聲音悉數登場。有人認為,農村是好題材,但張同學卻用抹黑農村生活的方式來賺取流量,不可取;此外,在張同學每條視頻的評論區幾乎都有人質疑張同學有團隊;而大部分媒體和網友的態度則以肯定為主,呼吁更多“張同學”的出現,記錄真實的中國,挖掘鄉村的魅力。
由于平臺的開放性、信息的復雜性等原因,“人紅是非多”在社交媒體時代似乎更容易發生,甚至是非越多人越紅。對張同學視頻的討論進一步點燃了網友們一探究竟的好奇心,使張同學獲得了如滾雪球般增長的粉絲量與關注度。
曇花一現還是流量常青?
在進退場速度都極快的短視頻市場中,總有人是曇花一現,也總有人屹立不倒。例如,此前深陷商業糾紛的李子柒,就一直被粉絲期盼著早日更新。毫無疑問,李子柒已經成為鄉村題材視頻的代表性人物,也是整個視頻行業的流量常青。
那張同學能一直紅下去嗎?
12月5日,張同學發布了一支名為“網紅飄了”的短視頻。在視頻中,他以“我是網紅”為由攔車,到超市清賬時還被老板娘調侃道“飄了”。
雖然是帶有夸張和惡搞成分的戲劇化表達,但也確實如張同學所說,他已經躋身“網紅”之列,其號召力和商業價值已然是一番新天地。
我們應理性審視:現在的“張同學熱”中存在哪些問題?“張同學熱”又該如何維持下去?
本雅明曾用“靈韻”的概念來抨擊現代工業帶來的技術復制。雖然在工業技術發達、批量生產成常態的現在用這一概念來苛求創作者有些不近人情,但是順著這一思路我們不禁想問:對張同學視頻的復制是完全優質的嗎?“張同學熱”又是否會影響張同學視頻本身的“靈韻”?
事實上,投稿話題#張同學各地分學的視頻質量參差不齊。有的網友刻意模仿張同學穿襪子,襪子有很多窟窿卻嶄新;有的網友模仿張同學的視頻不乏商業植入,所謂的“張同學模板”只是其進行商業營銷的一張面具?;谶@一現象,張同學視頻所形塑的所謂的“想象的共同體”或將被商業利益滲透。
此外,張同學的影響力亦延伸到了線下。其近日接受了多家媒體的采訪,稱有許多粉絲到他家打卡、找他合照,導致他創作的時間被壓縮。或許這是一種“甜蜜的煩惱”,但終究是打破了線上互動與私人空間的界限,影響了張同學的創作與生活。
在一哄而上的“張同學熱”中,張同學本人的視頻要保留“靈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梢钥闯?,在已經發布的40多條視頻中,有許多情節是重復多次的。盡管張同學嘗試了不同角度來拍攝,但長遠來看,一味重復細節不免會讓受眾覺得乏味。
因此,拓展創作思路與拍攝場景是張同學未來創作的必由之路。畢竟,日日有新聞,月月有新人,話題度和模仿熱終將過去,只有好作品才留得住觀眾。
隆冬來臨,張同學創作的春天卻剛剛到來。然而,流量注定會帶來凝視甚至打擾。我們作為受眾,最好的姿態當如理智地支持、冷靜地審視,為其留夠時間進行內容創作和他所希望進行的扶貧帶貨。愿他能如光明網評論的那樣,繼續用真實呈現鄉村自信,乃至帶動鄉村發展。[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