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車CEO李想曾在產品發布會上講到,效率高一直是理想汽車的特點。理想能盈利,但不僅是為了能成為盈利的新造車勢力,理想汽車是要做贏得現在——獲得足夠多的銷量和毛利,也要贏得未來,所以在產品層面,在技術層面持續地、長期地投入研發費用,是必須的。
2021年11月29日,理想汽車發布三季報,展示了非常亮眼的業績表現。理想汽車第一款也是唯一的車型:理想ONE。第三季度,理想汽車交付了2.51萬輛,10月份又交付了7649輛。11月,理想汽車更是突破萬輛交付關口,達到13485輛,創歷史新高。理想ONE也由此成為新造車勢力當中首個單車型單月銷量過萬的車型。這不是它的第一個紀錄,它也是首個單款突破十萬輛生產的造車新勢力產品,也是用時最短的產品。 理想ONE成為爆款,源自李想單純而精準的產品定義。他從自身——一個多娃家庭的成功男士角度出發,為自己和類似人群打造一款“車和家”。
基于這個場景需求,李想組合了智能座艙、智能駕駛、增程驅動系統和豪華車型的品質。在理想ONE這款車上,不是純電動汽車,卻有純電駕駛的體驗;不激進追求自動駕駛,卻有實在可用的L2級駕駛輔助系統;沒有華而不實的噱頭,卻有為每一個家庭成員、也就是每一個座位的貼心設計;售價33.8萬,卻有百萬豪車的配置。
這款車,和全球爆款電動車型特斯拉Model 3相比,既有相似之處,又有很大不同。 相似的是,兩款車都提供了智能駕駛、智能座艙、電驅動體驗,并且創造了對同價位車型而言越級的體驗和價值,另外兩家公司都是直營,還以產品說話,不喜歡營銷廣告。 不同之處是,理想ONE智能座艙方面更加符合家庭用車的功能需求,語音交互、本地化內容等等也非常豐富。特斯拉自動駕駛功能更為激進,并且分級別單獨收費。而理想汽車認為,智能駕駛,對于家庭而言,就應該是標配。
還有很大的不同是,特斯拉Model 3在一炮打響之后,通過推出標準續航版、引入磷酸鐵鋰電池等等,不斷將價格往下探,目前已經到了25萬元左右的區間。而理想ONE在首款車打響之后,2021款升級,價格還上漲了1萬元。這1萬元的加價,理想提供了理想AD高級輔助駕駛,智能座艙,乘坐舒適性升級,NEDC綜合續航里程提升280公里……讓很多車主大呼劃算。2021款理想ONE統一為6座布局,第三排腿部空間增加了41mm理想ONE是通過創造更多價值,來贏取更多消費者的。這使得理想ONE天生就是爆款體質。
在理想ONE出色表現驅動下,理想汽車的財務報表處在一個相當健康的狀態。
首先,理想汽車公司所處的行業所處的發展階段,以及該公司的所處的位置。 就智能電動汽車這一賽道而言,我們看這一賽道的上市公司,應當注重幾個財務指標:收入及增長率、毛利率、研發投入和現金儲備。
先看收入,理想汽車三季度收入77.8億元,同比增2倍多,環比增長增加54.3%。與智能電動汽車整體增幅對比,理想汽車是跑贏大盤的。
毛利方面,三季度18.1億元,同比增加264.8%,環比增長90.2%——增幅比收入大,這意味著理想汽車還在提升效率,規模效應也在幫助它。
要提升毛利,無非開源節流。開源方面,理想汽車的商業模式極為樸素,基本就是賣車賺錢,賣得車越多,賺得就越多。這種至簡的商業模式,讓企業和團隊專注提升產品和銷售。專注帶來高效。
節流方面,就是控制成本。理想汽車三季度的銷售、一般及管理費用為10.2億元,是同期蔚來的55%和小鵬的66%。 至11月,理想汽車已經賣了7.64萬輛車,銷售中心就174家,平均單店賣車439輛,效率遠超同行。今年,蔚小理三家賣車總數量差不多。至三季度,小鵬汽車門店就有271家,蔚來317家。
研發費用方面,三季度理想汽車研發費用8.885億元,同比增加165.6%,環比增加36.0%。李想年初表示,今年研發投入要達到30億。當前,他們研發投入的方向主要包括智能駕駛、純電平臺和高功率快充。這幾項技術,無疑將決定未來智能電動汽車最核心的能力。
理想汽車雖然沒有盈利,但是已經能創造正向現金流。至三季度,理想汽車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受限制現金、定期存款及短期投資總額為人民幣488.3億元,比二季度的365.3億元大幅提升。另外,理想汽車的這一數值,也比蔚來和小鵬的470億元和453.6億元要多。
這四項指標看來,理想汽車在當前的戰果無疑是最突出的。而未來的戰力,要看研發投入的轉化。從目前來看,理想汽車起碼在正確的方向上,投下了重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