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29日晚間七點至九點,機器之心舉辦「智周洞察·可信AI」:隱私保護增強的新一代生物識別技術線上研討會。中國信通院云大所人工智能部副主任石霖、上海交通大學教授郁昱、墨奇科技聯合創始人及CTO 湯林鵬及天壤聯合創始人韓定一等四位嘉賓參加了此次線上研討。
本次研討會主要從學術研究、技術實現、應用挑戰及安全合規四個角度全面解讀隱私保護增強的新一代生物識別技術。郁昱教授從密碼學角度分享了他在模糊提取器的最新工作——基于格的模糊提取器與隱私保護生物識別應用,湯林鵬博士則發表墨奇科技在面向未來的新一代生物識別產品技術研究:精準可靠、主動便捷、保護隱私的新一代生物識別,石霖主任帶領觀眾“走近中國信通院‘護臉計劃’:打造人臉識別安全合規的產業生態”。
趨勢圓桌中,郁昱教授、湯林鵬博士、石霖主任、韓定一博士4位嘉賓圍繞本期的主題,共同探討 " 生物識別應用在隱私保護能力增強方面的市場需求、加強生物識別技術隱私保護的技術路徑及優缺點、生物識別隱私保護增強技術在未來的發展方向及挑戰"等三大主題。
石霖主任表示,中國信通院面向人臉識別的安全和合規問題,開展“護臉計劃”,在一定程度上是順勢而為的工作。在企業設計可信人臉應用的過程中,除了應該考慮隱私保護、透明性、公平性目標,還需要考慮可靠可控、透明可釋、數據保護、明確責任、多元包容等5個可信特征,在人臉識別領域,希望企業優先考慮安全合規問題。
韓定一博士談到在過去項目應用中,生物識別技術最重要的隱私保護增強場景是用戶身份認證,主要4大挑戰:身份認證用戶規模龐大,不能保證生物識別高精度;活體信息集成場景復雜;生物采集傳感設備要求高;可信機制傳遞難(跨網絡、跨系統)。
郁昱教授從密碼學角度介紹了目前學術界在生物識別技術、隱私保護方面的主要研究方向,他表示除了在分享環節中介紹的“Fuzzy Extrator”模糊提取器方案,還可以通過安全多方計算、同態加密等技術路線來增強隱私保護。另外,郁昱教授還談到,如果不考慮風險與難度,不可區分混淆將是最值得進行挑戰突破的方向。
湯林鵬博士表示墨奇科技在把保護隱私的、與密碼學結合的方案應用到實際產品中,相比單純的生物識別,在實踐中遇到了很多挑戰,比如要做各種密碼學的編碼解碼,會引入額外的噪聲,這些噪聲會影響編碼譯碼的性能,所以需要算法加速系統以及額外的機制設計,既保證安全,又保證性能。墨奇科技也在持續探索解決生物識別隱私保護最核心的挑戰:可用性和安全性之間的平衡。
圓桌最后,湯博士和韓博士對“增強生物識別應用的隱私保護能力、構建可信識別乃至可信AI應用方面下一步重點關注的發展方向”作出回答。湯林鵬博士表示墨奇科技更關注生物識別的精準可靠,保護隱私,并在可用性、安全性、便捷性、系統安全及合規等方面持續發力,希望把生物識別推進到下一個階段。韓定一博士表示從生物識別應用的角度來看,天壤更關注應用鏈路的整個環節保護,以及用戶體驗。
備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