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億邦動力訊】超級頭部主播薇婭因“偷逃稅”被罰共計13.41億元。薇婭罰款消息被爆出后,直播間暫停營業,引發行業熱議。
當頭部主播不再是制造流量的神話時,有部分商家發出“消費不振,主播停播,我該怎么辦?”“還有誰可以投放?”種種疑問。
這個問題有些令人啼笑皆非。
似乎頭部主播“出事”了,就好似“天塌了”。品牌商家除了“吃瓜”,也會“恐慌”,這是一個細思極恐的現象。
我們應該質問,為什么頭部主播被罰,商家竟然會有如此困惑和焦慮?莫非商家的生存與發展,與這些主播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關于這個的疑問,我們跟一些企業聊了聊,得出以下三個判斷,以供參考。
1、商家失去自由意志,過于注重外部作用力帶來的增長,忽視了品牌自身的能力。無論頭部主播會不會“倒掉”,商家如果不改變這個認知,可能會長期處于迷茫狀態。
仔細觀察,其實會發現,多數有類似心態的商家,其實是一種被“流量思維”慣性所困擾的企業。
千萬量級的粉絲、幾十億甚至上百億的銷售額,頭部主播在流量時代成為商家和平臺共同追逐的目標。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不管產品好與壞,頭部主播開始帶貨之后,品牌就開始做起來了,甚至有人總結出新品牌的三板斧:短視頻種草平臺找KOC鋪5000篇測評;內容導購類網站寫2000篇問答;搞定李佳琦、薇婭,并順勢在抖音中腰部主播鋪渠道。
營銷和產品本應該是商家賴以前行的兩條腿。但顯然,被互聯網“教育”過后,企業開始偏離正常的經營軌道。
這也難怪,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平臺主導了電商的游戲規則,曾經成為風口的制造者。但顯然,在經歷2021年諸多變遷之后,資本消沉、平臺后撤、風口不在,一時間消費零售行業似乎陷入到了重獲自由,又不知道如何運用自由的階段。
有業內人士曾用“打腎上腺素”來表示頭部主播對于商家的起到的作用,腎上腺素消失之后造成的疲軟對商家的打擊會更大。
但達人主播的流量從來不是品牌的“留量”。那些一呼百應的粉絲,也很難成為品牌的擁躉。商家過去用低折扣、送小樣換來的銷售額,最終都成為了大主播的順水人情。
從這一點看,主播并非品牌的專屬導購,而是通過交易傭金綁定的合作關系。品牌拿主播當廣告牌或者渠道商,主播拿品牌商當經營粉絲的物料和變現的手段。兩者之間很容易因為利益關系而走向另外一個極端。
此前,某知名主播在雙11期間怒懟某國際品牌就是類似的道理。
當流量不能買、銷量不能買,商家追求的流量不復存在后,回歸產品、品牌才是商家最終的歸宿。
顯然,那些更加理性看待達人帶貨與品牌關系的企業似乎不受此困擾。有些品牌開始經營自己的店鋪直播,這其實是一種自我能力的提升。
在平臺后撤之后,本來迎來了品牌DTC和私域的時代。但如果品牌方來“懶政”,不想修煉自身,恐怕最終還是無法應對未來的生存法則。
2、超頭主播之后,回歸矩陣式營銷,專業達人路線終于可以浮出水面。
平臺經濟和注意力經濟過去帶來很多弊端。今年雙11,李佳琦、薇婭在預售首日創造4億觀看還歷歷在目,一個銷售額超過百億,一個銷售額達到90億,對比其他主播更是領先十倍不止。李佳琦、薇婭成為直播屆當之無愧的“雙王”。
不少新消費品牌表示,只要找到了李佳琦和薇婭其中一個人帶貨,雙11就穩了。在頭部主播接二連三出事后,這一局面也將被打破。
有商家表示,之后將不再把希望寄托于單一的主播帶貨,自播加多矩陣達人直播是下一階段布局的方向。
另外,市場的分層也決定了,品牌品類會無限細化。價格會逐步被價值取代。在營銷層面,如何展現產品價值,營造記憶點,比所謂“飽和攻擊”更加能夠強化消費心智。
畢竟消費者手里的預算有限,越來越的人會走向理性消費,而非沖動決策。高居不下的帶貨直播退貨率一直沒有改善,根本原因就在于主播對產品的專業度不夠。
沖動消費的時代已經過去了,靠主播人設、情感、信任、低價等方式帶貨已經行不通了。
隨著監管力度和競爭力度的加大,品牌方之后對達人的要求無疑會更加嚴格。因此,內容更加專業、更懂產品、素質過硬的達人,才會被更多的品牌商家選擇。
有MCN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中腰部主播的價值會越來越高,垂類專業主播的勢能也會越來越大,甚至品類帶貨屬性會遠超薇婭、李佳琦。品類屬性才會是真正影響主播轉化效率的核心要素。
3、可以預見,商業的邊界會越來越清晰。
沒有所謂的“無邊界擴張”。頭部主播在成為遮天蔽日的網紅之前,也曾經是在某一個單一領域特別出彩的帶貨選手。可能他更懂美妝,可能她更懂女裝,可能他更愿意交個朋友。但是,隨著流量效應越來越明顯,為了增加變現率,就一定要做綜合商城,什么都可以賣。
橫向擴張帶來的麻煩,就是超出了“買手制”的邊界,前述的非專業性,就會增加供應鏈的風險。所以,假貨會出現,亂價會出現,以為無所不能的膨脹心態也會出現。
更可怕的是,大到一定程度,就會發生質變。比如,品牌覺得自己有能力做一個平臺,服務商也覺得自己可以培育品牌……這是商業模式的突變,而非漸進式創新。絕大多數企業實際上受困于自身基因,跨界打劫成功的幾率是很小的。
所以,我們今天看到的頭部主播,本質上已經“變態”了。這里沒有諷刺的意思。業態的轉變,讓主播不再是一個買手,而是一個平臺里的平臺,渠道中的渠道,聚劃算中的聚劃算。
這樣的形態,不僅商家困惑,連平臺本身也困惑。超級頭部主播之大,可以是幸福的煩惱,也可能是無形中的定時炸彈。
品牌、服務商、機構等都應該清楚,在有一技之長之后,首先不應該做很多無限的延展,而應該在擅長的領域做深做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