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于微信公眾號全媒派(ID:quanmeipai),作者:騰訊傳媒,授權轉載發布。
提起漫畫這種媒介,大多數年輕人腦海中浮現的往往會是《名偵探柯南》《龍珠》這樣的經典IP,它們最初都是以紙質漫畫的形式出版,然后才會被改編為動漫的形式。
紙質漫畫已經發展了幾十年,帶動了全球漫畫產業的輝煌,而如今一種新的漫畫形式——網絡漫畫崛起,這種新的漫畫形式不僅開始沖擊傳統漫畫產業,甚至對電影業也產生了影響。
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編譯了國外關于網絡漫畫的一系列討論,從韓國的網絡漫畫談起,聊一聊這種新興漫畫形式為什么能夠吸引讀者,以及分析網絡漫畫產業是如何運作的。
內容行業的新起之秀?
11 月下旬,Netflix上收視率最高的劇集Hellbound引起了哄動與熱議。在傳統動漫生產過程中,動漫的素材往往來自于紙質漫畫。如東映動畫制作的《海賊王》系列,其素材就來自于尾田榮一郎在集英社《周刊少年Jump》中連載的同名漫畫,也就是傳統的紙質漫畫。而爆款Hellbound的特別之處是,其素材來自于網絡漫畫——一種更適合在手機端觀看的漫畫形式。
Hellbound并非首例網漫成功改編的作品,在此之前,也曾有許多優秀的網漫被二次制作。例如, 2014 年,韓國tvN電視臺就曾播出由網漫改編的系列視頻《未生》,其最高收視率達到8.2%。
與一般描述職場中職員間勾心斗角的劇情不同,《未生》講述的是韓國普通職工生活和工作中各種平凡的小事情。由于能夠在觀眾中引起共鳴,該網漫及其改編的電視劇都收到了不錯的評價。
《與神同行》是另一部被成功改編的網絡漫畫。該漫畫本身講述了三個不同的故事,分別發生在地獄、人間世以及天堂。這部網漫被改編成兩部同名的電影,在韓國取得不錯的口碑,中文版在豆瓣的評分分別為7. 8 和7.6。
《不可思議的傳說》則是一部恐怖向的網漫。它講述了主角們所經歷的一系列不可思議的事件,如可怕的都市傳說、怪獸世界以及各種超自然的現象。這部漫畫也已經被改編為一部日本電視劇。
其他一些被改編的電視劇還包括《觸及真心》《他人即地獄》以及《雞龍仙女傳》等。中國國內也推出了由韓國網漫所改編的電視劇,如《外貌至上主義》就改編自網絡漫畫《看臉時代》。一些網漫也被改編成為電影,如《老男孩》《局內人》等。
網絡漫畫正在成為新的內容IP寶藏,為影視劇創作以及電影拍攝提供源源不斷的故事。而這也得益于網絡漫畫中豐富的內容題材,能夠為不同偏好的受眾群體提供他們所喜歡的內容。
最為常見的內容題材是愛情類的題材,也就是網絡小說中的甜文。評價較高的網漫有True Beauty、Love Olympus以及Cheese in the Trap等。愛情題材的漫畫也往往和其他題材搭配出現,如幻想類或者喜劇類。
另一類很受歡迎的題材則是恐怖向內容,盡管網絡漫畫失去了視頻中的特效以及聲音效果,但漫畫依然保留了恐怖元素。除了上文中提到的《不可思議的傳說》,另一部備受好評的恐怖漫畫是《甜心屋》,Netflix已經將其制作為電視劇。
還有的則是更加貼近現實生活的內容,如前文提到的《未生》,講述了普通職場職工的經歷。這一題材主要是從普通人的視角出發講述生活中的小事,強調場景的真實感以及可接近性,還有例如《我的書呆子男友》以及《藍椅》等。
就漫畫本身的內容題材而言,網絡漫畫和紙質漫畫之間并不存在顯著差異。但何以網絡漫畫能夠迅速在漫畫市場站穩腳跟?以日本為例, 2019 年時,網絡漫畫的市場份額就已經超過紙質漫畫,達到了52%。而去年,這一比例更是達到了56%。[1]
網絡漫畫的讀者群體也呈現出一種全球化趨勢。韓國Naver的Webtoon以及Kakao的Tapas應用在美國Google Play免費漫畫應用程序類別的下載排名中分別位列第二和第三。截至 9 月份,美國市場每月的Naver Webtoon活躍用戶達到 1400 萬。[2]
網絡漫畫靠什么來吸引用戶?
對于漫畫而言,擁有多大的讀者群體決定了它的江湖地位高低。一部無法為讀者帶來舒適愉快的閱讀體驗的漫畫注定是會失敗的,也只有那些被讀者推崇和喜愛的漫畫才可能被再次創作,以視頻的形式出現。
乍一看,網絡漫畫和傳統漫畫之間似乎不存在太多差異,其創作手法都是分鏡式繪畫。但其實,網絡漫畫為讀者提供了一種截然不同的閱讀體驗。
網絡漫畫指的是主要在移動端進行閱讀的漫畫。相比較于紙質漫畫,在手機上閱讀漫畫更為方便,省去了攜帶實體書所帶來的麻煩。盡管漫畫書本身體積并不大,可是隨身帶漫畫書就意味著要額外背個包。但對于網絡漫畫來說,讀者卻可以在地鐵、公交上隨時開始閱讀。
網絡漫畫的閱讀界面也能夠隨讀者屏幕的大小進行調整。盡管傳統的紙質漫畫也能夠通過掃描的形式在電腦或者手機上閱讀,但是掃描成PDF在手機端上閱讀起來往往會很別扭,讀者需要不斷去調整圖片的大小。但對于網絡漫畫而言,讀者只需要往下滑即可。
其次,網絡漫畫會特意減少文字使用,同時更強調內容的娛樂性。在畫面中,文字盡量以較為簡短的方式出現或者干脆就不出現,更依靠畫面本身來傳遞信息,這種形式也順應了互聯網時代受眾瀏覽信息的習慣。由于許多網絡漫畫最終可能會被改編為電視劇,娛樂性的內容也容易被更多的觀眾接受。
容易被忽視的一點在于,網絡漫畫為小眾讀者群體提供了充足的漫畫資源。經濟學中有一個概念被稱為“長尾效應”,它指的是不同的消費者對同一類型產品的需求呈倒U字型,盡管主要的需求集中在某幾個特定的產品上,但是依然存在許多小眾的、不同的需求。如果將這些需求相加,依然會是非常龐大的。
漫畫產業的生產也是如此,在傳統紙質漫畫的生產過程中,編輯決定了一部漫畫最終能否與讀者見面,而編輯通常選擇那些具有廣泛讀者基礎的內容,小眾的題材往往被忽視。但在網絡漫畫平臺上,任何作者都能夠發布他們所創作的內容,不論受眾群體多么狹小,小眾漫畫家依然能夠找到自己的忠實讀者。
此外,網絡漫畫平臺也采用各種營銷方式來吸引用戶。比如,網絡漫畫平臺一般會有免費試讀模式。讀者可以先免費閱讀漫畫的前幾話內容,然后決定是否進行購買。
各大平臺還會定期推出免費閱讀或打折活動,如“ 0 元閱讀”“限時折扣”以及“觀看廣告即可免費閱讀一定章節”等活動。一些較為熱門的作品也會參與到這樣的免費活動中來。由韓國互聯網巨頭Kakao開發的網絡漫畫平臺Piccoma在最初進入日本市場時,就經常推出免費贈送閱讀幣的活動來爭取讀者群。
網絡漫畫平臺也在技術層面做出了相應的嘗試。例如,為了加強與讀者的互動,一些平臺在恐怖向的漫畫中增加了閃光等效果;平臺的翻譯功能也為漫畫走向全球市場提供了便利。像Piccoma這樣比較成熟的平臺也在結合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為讀者提供他們“可能”感興趣的內容。
韓國網絡漫畫業帶來的啟示
如今,網絡漫畫已經在漫畫行業強勢崛起。甚至在日本這樣的紙質漫畫生產大國,來自韓國的網絡漫畫平臺所占的市場份額也已經超過了紙質漫畫,網絡漫畫的讀者遍布全世界,一個成熟的產業體系已經形成。
韓國的網漫平臺最早出現在 2003 年,Duam和Naver等互聯網公司走在前列。與我們以往在App上閱讀網絡小說類似,互聯網公司為漫畫家提供平臺,使他們能夠將創作的內容發布在平臺上;而讀者能夠在平臺上進行閱讀。平臺主要以讀者支付獲益,并且給漫畫家一定的版權費。
成功的漫畫作品會給漫畫家帶來巨大的經濟收益。Hellbound的作者ChoiGyu-seok表示,由于他的作品被改編成影視作品,使得他在短短三四個月的時間內賺到了原本三四年才能夠賺到的錢。
根據韓國創意內容機構所公布的數據顯示,截止到 2016 年,韓國的網絡漫畫平臺總數已經達到 60 多個,其中規模最大的三家公司分別為Kakao、Naver以及Duam。Kakao憑借旗下的Piccoma在日本漫畫市場中占據優勢地位,今年 7 月,該平臺在日本非游戲類下載榜單中位居第一,并且蟬聯榜首三個月。而Naver則將重點放在美國、歐洲以及東南亞。
平臺并不僅僅只是為漫畫家的作品提供機會,他們也已經參與到漫畫制作的過程中。如Kakao為了強化在日本漫畫市場中的地位,并將韓國的漫畫輸出到日本,在 2018 年 9 月份,其向韓國的三家漫畫公司注入巨資,希望能夠創作一批韓國漫畫的原創IP出口到日本。
這些公司也逐漸向漫畫產業的下游發展,也就是視頻制作行業。一般而言,視頻制作公司會向平臺支付版權費以獲取IP改編的資格,但這些制作公司往往是第三方的公司,如電視臺或者是Netflix、Apple TV+以及Disney+等流媒體平臺。
今年下半年,迪士尼動畫宣布與Naver旗下的Webtoon漫畫平臺之間進行合作。這次合作并不僅僅只是關于某個版權,這次合作意味著迪士尼的動畫宇宙中會將加入新的故事線,而這條故事線來自于網絡漫畫。
9 月 8 日,雙方合作的第一部漫畫《蝙蝠俠:韋恩家族歷險記》面世。Webtoon的美國內容負責人David Lee在采訪中表示:“Webtoon很享受以一種新的方式探索DC宇宙,《蝙蝠俠》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它表明,如果世界一流的創作團隊和DC這樣的娛樂公司合作,將會帶來別樣的驚喜。”
另一方面,Naver甚至計劃成立一個新的電視劇制作公司。這家公司可能會簽約一系列演員,由他們來飾演漫畫中的角色。
顯然,網絡漫畫的發展不僅對全球漫畫產業產生了不可逆的影響,也已經逐漸滲透到全球電影產業中。這種影響不僅僅意味著網絡漫畫能為電影制作提供內容資源,也意味著網漫公司將會直接參與到電影的制作過程中來。
Hellbound的作者Choi Gyu-seok在采訪中也表示,這種新的創作模式比電影制作更加容易獲利。而這也正是網絡漫畫平臺能夠不斷做大的原因,它為盡可能多的漫畫家提供了嘗試的機會。Naver Webtoon平臺的IP業務負責人Lee Hee-yon認為:“我們的優勢在于我們有許多正在進行的作品。在一些平臺上,當某個熱門系列結束時,它們不再有足夠的替代品,而我們現在有數百部作品同時在創作。”
在傳統漫畫生產過程中,編輯掌握著核心的決策權,但在網絡漫畫平臺中,任何內容都可以被發表,由讀者購買或者評論來決定哪部漫畫能夠取得成功。這種依賴于市場評價的生產方式能夠最大效率地促成漫畫行業內部的資源聯結。漫畫家可以迅速根據市場的需求來對接下來的漫畫內容進行調整,動漫制作公司也能夠尋找到最新的熱門IP。
這也就是Lee所說的嘗試。對于電影行業而言,從劇本到制作,其依賴諸如作家、導演、攝影師等等一系列專業人士的判斷。當其成為最終的作品時,用戶才能給出評價。因此,當電影創作失敗時,這一系列專業人士都會受到影響。
而在網絡漫畫平臺,當漫畫家上傳第一話作品時,讀者就能夠對漫畫的內容進行評價,最終選擇出最為優秀的作品,這便為電影改編者做了一次篩選。
未來,瀏覽網絡漫畫、觀看動漫和影視作品以及玩漫畫改編的游戲,整個網漫內容產業的服務會變得愈發成熟,或許,就像此前對待播客、流媒體一樣,我們對于網漫的期待也可以變得再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