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消費市場錢不好賺。股票虧,基金跌,經濟增速趨于放緩。
同樣在今年的家電市場上,眾多家電廠商都在說“靠賣家電賺錢,真是越來越難了。”話雖如此,但如果經濟風向就能決定商家去留,那為何總有人能在下行趨勢中走出上漲通道?
元旦前夕,家電行業迎來久違“喜訊”。在2021海爾專賣店25周年慶暨旺年開門紅啟動大會上,海爾專賣店零售收入逆趨勢實現100億增長。
不是賺不到錢,是路走錯了。寒冬之年,打折促銷、業績下滑、價格苦戰與客流變少正成為家電線下渠道的關鍵詞,海爾專賣店的逆襲,給陰霾密布的行業帶來難得的曙光。相信他們的成功之道,也是無數實體店創業者想知道的答案。
變革在即,擺在他們面前的出路在哪?
8月份,《2021年上半年中國家電市場報告》中的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我國家電市場加速回暖,零售額達4293億元,然而家電消費進一步呈現向線上遷移的態勢。線上化趨勢及消費者喜好的變遷,導致家電專賣店生意普遍不好做,生存,已經成為家電線下門店最大的難題。擺在他們面前的只有兩條路:要么死亡,要么變革。
線下實體店到了不得不變的地步,但怎么變則可以參考巨頭的動作。
1、以用戶體驗為核心,從賣產品升級為提供場景解決方案;面臨大環境變化,許多家電專賣店依舊保守“產品思維”,意圖通過低價營銷、依賴線上獲取客源求生,甚至甘愿成為電商平臺的“前置倉”。從過往的案例中可以發現,這種“妥協”并未實現自救。原因是,這種斷臂求生未考慮用戶端的需求變遷。數字時代用戶需求更加復雜和多樣化,如何滿足他們全新需求才是破局關鍵,這一階段,海爾專賣店實現以從賣產品到賣場景的轉型。
舉個例子,過去想吃烤鴨的用戶來到專賣店,只能買到烤箱或冰箱產品。現在海爾智家把單個冰箱、廚電產品變成整體智慧廚房解決方案,購買這套方案“回家”后,用戶只需一鍵下單烤鴨食材,送貨上門后一鍵啟動烤制程序,只需要90分鐘就能吃到正宗北京烤鴨。
2、從經營思維上轉變,將個性化定制“接力棒”交在用戶手中;不只是過去,現在大多數家電專賣店雖然也有套系家電向消費者銷售,但幾乎都是企業主導的千人一面,消費者選擇空間很小,導致對他們的吸引力不足。
近兩年,海爾智家開啟了全面的數字化轉型,將3萬家線下專賣店搬上了平臺,用戶可以到店體驗,也可以線上云逛門店、在線私人定制。在這里,每一位用戶都能按照自己的喜好和理念,定制理想的裝修空間,讓家電與家具風格完美搭配。
3、將一次購買轉變為終身交互,賦予產品和服務長期價值;傳統家電專賣店幾乎是交易完則服務結束,而海爾專賣店作為深入到社區的一個個“觸手”,成為向用戶提供長久服務的跳板。一個典型的案例是,疫情期間海爾智家后臺緊急上線“空氣洗”新程序,用戶可在不更換產品情況下使用海爾智家APP自動升級,為衣物殺菌消毒。
無論時代如何變化,用戶永遠是專賣店服務的核心。海爾智家總裁李華剛認為“只要我們深入進去,給用戶創造無限感動的同時,就能創造無限的商機。”海爾專賣店的逆流表現,正是深刻踐行這一真諦的結果,也是決定未來無數家電專賣店、線下店轉型能否成功的秘訣。
發展,就是將成功模式不斷復制
25年來,海爾專賣店經歷了數次轉型升級,如今,海爾專賣店進入嶄新的第六個階段——用戶時代階段。未來的重點,將是如何找到用戶、說服用戶、感動用戶、留住用戶。海爾專賣店如何做到呢?一方面要打破傳統經營模式,利用數字化平臺工具和社群經營等模式,提高覆蓋人群和經營效率;另一方面則要建立新形象,提供新服務,通過店店落地三翼鳥一站式定制智慧家的全新服務能力,真正為用戶一站式升級智慧生活。從這我們可以看到,海爾專賣店未來擁有非常廣闊的新增量空間。這次轉型升級,將給海爾專賣店帶來三大全新價值。
1、新服務價值;許多家電專賣店之所以式微,很大原因在于服務模式的單一,賣產品、搞安裝、順手一些售后服務,在電商平臺的沖擊下競爭優勢全無。聯合家裝、家居、家電產業鏈上下游,三翼鳥現在已擁有1000+場景方案,整合裝修、衛浴、木作等多行業的生態資源,用戶在這里可以直接享受到一站式定制智慧家的體驗。
2017年國慶,曹懷俊的智順家海爾專賣店開業,首單就通過跟進一位咨詢洗碗機的用戶,最終成交42萬場景大單,讓他堅定了要走場景路線;有了首個成功案例,老帶新客源不斷,如今老客戶占比達40%、客單均價20余萬,成套場景訂單達到80%~90%。新服務價值加持下,智順家做成了專賣店做場景的絕佳樣板。
2、全域化價值;25年時間里,3萬多家海爾專賣店遍布全國的近3000個區縣市;意味著全國各地家庭,在家門口就能直接對接海爾智家一站式定制智慧家服務。如上文提到的阿里地區,在西藏阿里嘉科優海爾專賣店開業后,他們跟家電的距離就從1000公里變成了“0”。
3、新業態價值;隨著家庭里的家電變多,日常生活里消費者面臨著各種各樣的煩惱。因此,海爾智家推出根植于社區的量子小店,圍繞用戶全新需求,提供包含家電、家裝、家居、家生活在內的一站式定制智慧家服務。不斷衍生的新業態,滿足著消費者動態變化需要,成為企業深入社區與消費者保持“緊密”關系的紐帶。
2018年,顧建新開辦量子小店,從最初提供銷售及工程服務的門店,如今已是社區居民休閑娛樂的共享空間,插花、烘焙、生日派對……各種活動豐富著居民的日常生活,小店年營收業從過去的幾十萬擴大到三四百萬,顧建新終圓自己的創業夢想,也解決了附近居民一個又一個煩惱與需求。
在行業集體的弱化專賣店作用,甚至將其作為“展示店”、“前置倉”的大背景下,海爾專賣店的高歌猛進給出了一個新答案。只有時刻圍繞用戶需求變化而變化,才能真正的發揮專賣店自身的價值,于逆境中創造新奇跡。
即將到來的2022年,有了海爾專賣店在前方“打樣”,行業轉型終于有了一個靠譜的參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