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6日,由中山大學主辦的“2021中國新聞業研究圓桌論壇”在廣州舉行,論壇發布了《2021中國網絡傳播年度創新報告》。據了解,報告由中山大學互聯網與治理研究中心完成,從內容創新、組織變革、技術采納、生態迭代等維度總體跟蹤、觀察和洞悉過去一年中國網絡傳播的“創新”發展,并試圖用“內容、技術、輿論”三個關鍵詞揭示網絡傳播的變化邏輯和結構性趨勢。新浪新聞多個年度案例入選,為報告提供了分析研判的重要依據。
內容生產把握重大議題 放大主流價值
報告指出,今年以來,圍繞十四五規劃、兩會、建黨100周年等重大事件和歷史節點,各大主流媒體和新型媒體踐行媒體融合,形成了更加生動、深入人心的全媒體傳播報道,強化了對主流價值觀的引領作用。
以建黨百年宣傳為例,新浪新聞借助推薦策略為人民日報、新華社、央視等主流媒體加權提效,擴大權威建黨百年相關資訊的傳播范圍和影響力的同時,還通過專題綜合報道、主動策劃、聯合策劃等形式,吸引用戶關注及互動,營造濃厚氛圍,慶祝建黨百年的到來。截至2021年7月1日,新浪新聞建黨百年相關主題與策劃總點擊量約2.2億次。
此外,報告在回溯年度社會熱點的過程中還發現,不管是對神舟十二號升天、東京奧運會等國內外重大事件的全面報道,對河南水災、沈陽爆炸事故等突發事件的及時報道,還是對袁隆平逝世、張桂梅先進事跡、戍邊戰士英雄事跡等主流人物的宣傳報道,都體現出主流媒體和新型媒體關注社會議題、聚焦突發事件、報道主流人物的內容生產方向。通過第一時間呈現全面真實的報道,放大主流聲音,主流媒體和新型媒體有效引導了社會議題的正向流動。
算法與價值觀相融合,數據新聞或將常態化
聚焦技術創新領域,盡管大數據、AI算法持續影響信息生產和傳播,成為引領新一輪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但精準投喂帶來的用戶眼界受限乃至“信息繭房”等問題愈發凸顯。報告顯示,今年,對算法技術在新聞采編與內容生產中的反思開始成為主流。如何在智能采編和算法新聞的趨勢下體現具有溫度的人文價值觀,推動優質資訊信息生態的完善和升級,成為新的時代命題。
今年,新浪新聞提出“讓AI更有價值觀”的價值理念,為行業解決信息繭房、碎片化等痛點問題帶來了更多可能。在2021年2月發生的“貨拉拉女乘客跳車案”中,新浪新聞鷹眼系統發現數據異動后,第一時間提醒專業編輯關注并進行核查,在人機協同+生態協同的支持下,最終這條新聞成為引發全民關注的熱點事件,激發了人們對網約車安全的討論和反思。
除了以算法與價值觀相融合,有效提升網民群體獲取信息的效率和質量,各大新聞媒體和傳播平臺紛紛回歸用戶需求和體驗的變化,錨定更加人性化、深度化、可視化、互動化的數據新聞專業服務,也成為今年以來中國網絡傳播的重要變化之一。以新浪新聞的數據化產品《圖數室》為例,用戶可以通過可視化、交互化的方式,在兼具“視覺美感”、“故事性”的內容講述中,更好地了解政策,洞悉社會。
新聞輿論融合生態亟需重構 服務于社會治理
新冠疫情、河南暴雨、碳中和……人們對真實可靠信息的需求日益增加。報告指出,各大主流媒體機構、互聯網平臺除了做好最基本的真實、準確、客觀的報道以外,還要更多地把握輿論引導的主動權,穩定公眾情緒,及時進行糾偏,積極驅動社會治理。
報告充分肯定了以新浪新聞為代表的互聯網平臺在參與社會治理、服務社會中的價值和功能。疫情期間,新浪新聞依托求助超話、募捐渠道和物資信息等鏈接起疫情防控資源,整合社會力量協作抗疫。在河南暴雨災害事件中,新浪新聞發揮平臺優勢,為重大自然災害事件貢獻了重要的救援力量?;诒忝窆ぞ?、辟謠科普等內容產品,以及平臺的全景生態分發能力,新浪新聞讓權威汛情信息先行,對緩解民眾恐慌情緒,維護社會穩定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有力彰顯了智能信息平臺的社會價值與責任擔當。
報告也進一步指出,后疫情時代中,社會治理結構出現了新的變化,對新聞傳播提出了新的要求,輿論生態、社會治理、新聞傳播之間的張力需要長期探索。同時,如何在整體社會治理中尋求商業化的持續發展與公共性的平衡互補,同樣是未來網絡傳播所面臨的重要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