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于微信公眾號 新榜(ID:newrankcn),作者:卷毛,授權轉載發(fā)布。
2021年,是跌宕起伏的一年。
今年出臺了許多規(guī)范文娛內容行業(yè)的政策,各平臺也響應整治行動,處理了一波又一波的違法違規(guī)賬號和內容,涉及流量造假、賬號運營、飯圈亂象等等,其中不乏百萬、千萬級粉絲的網紅被封禁。
據國家網信辦12月15日發(fā)布的消息,今年以來,有關網站平臺對2萬余個“頭部賬號”予以關閉、暫停更新。
2022年即將到來,內容從業(yè)者該如何識別風險,更長久地走下去?我們整理了今年十大重點雷區(qū),供各位同行參考。
飯圈互撕謾罵
2021年,娛樂圈“地震”頻發(fā)。6月15日起,以國家網信辦開展的“清朗·‘飯圈’亂象整治”專項行動為標志,從上至下的一系列整治行動進入了落地階段。
圍繞明星榜單、熱門話題、粉絲社群、互動評論等重點環(huán)節(jié),該行動提出將全面清理“飯圈”粉絲互撕謾罵、拉踩引戰(zhàn)、挑動對立、侮辱誹謗、造謠攻擊、惡意營銷等各類有害信息。
8月25日,中央網信辦發(fā)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飯圈”亂象治理的通知》,明確配套十條整治措施,從落實取消明星藝人榜單、嚴管明星經紀公司、嚴禁呈現“互撕”信息、不得誘導粉絲消費、嚴控未成年人參與等方面著手。
整治飯圈,首當其沖的是微博。8月6日,微博宣布下線“明星勢力榜”,之后又全面下線了超話社區(qū)明星、音樂、CP三個分類排名。在《微博社區(qū)公約》的基礎上,微博還推出《娛樂自媒體號違規(guī)行為界定及處罰措施(試行)》。
同時,抖音、快手等平臺也下架了明星榜,并處置涉及明星粉絲互撕、拉踩引戰(zhàn)內容,“誘導未成年人無底線追星”、實施網絡暴力等違規(guī)賬號和不良信息。
受到影響的還有和飯圈關聯緊密的豆瓣。9月23日,擁有68萬用戶的八卦大組——豆瓣鵝組被停用整改兩個月。隨后,豆瓣青青草原小組、踩組、人才組、秀組等娛樂小組也被不限期停用整改。
據豆瓣數據,截至11月26日,豆瓣已刪除違規(guī)和不良信息42萬余條,禁言違規(guī)賬號近5000個,解散或停用問題小組80余個。
賣慘式炒作帶貨
為了爭奪流量,直播間出現了各類浮夸的演技和凄慘的劇情,以此誘導用戶購買商品。
2021年3月18日,抖音發(fā)布公告對賣慘帶貨、編造離奇故事、演戲炒作等行為進行違規(guī)處罰。近30天內,平臺共處理相關違規(guī)直播間446個,封禁違規(guī)賬號33個,包含 “徐憶情感電臺 ”、“權哥講情感”、“光頭哥”等10個粉絲超百萬主播,另有 “金牌調解玲姐”等多位主播被封禁直播權限。
這些“賣慘式”帶貨行為主要有三種:
一是以“調解感情糾紛”為名“賣慘式”帶貨。如:“讓我們伸出援手,幫幫這對失散二十年的母女重聚,您每購買一支手鐲就是在為他們的團圓盡一份力。”
二是編造離奇劇情博關注帶貨。如:“剛出生就會叫爸爸媽媽”,“89歲奶奶生了8斤重兒子”,“丈夫去世6年,打工途中又相逢。”
三是利用同情心“套路”帶貨。如:“xxx孩子已經連學費都交不起了,今天幫他討債,已經把欠債工廠老板堵在倉庫里,原價3999的戒指現在降價到99,先拍先得!”
快手也對相關炒作帶貨行為進行了處罰。一個典型案例是5月17日,網紅“殷世航”因“炒作賣貨、低俗表演、虛假宣傳”等違規(guī)行為,其賬號被快手永久封禁。
惡意炫富
從2020年8月到2021年上半年,吃播、炫播等高流量內容因涉嫌惡意炒作、有違社會公序良俗,轉而成為高危雷區(qū),各大平臺都對此開展了相關整治。
抖音在1月至2月期間,共清理此類視頻2862條、音頻324條、話題47個,封禁違規(guī)帳號3973個。違規(guī)內容主要包括:
對于小紅書來說,打擊炫富不僅是階段性的整治行動,更已成為常態(tài)化的治理動作。今年3月,小紅書推出《社區(qū)公約》,將“避免炫耀遠超常人的消費能力”、“是否對他人有用”作為判定用戶真誠分享的重要標準。5月至10月間,平臺共處置炫富類違規(guī)筆記8787篇,處罰賬號240個。
在2021年“清朗”系列專項行動發(fā)布會上,國家網信辦表示將嚴管排行榜、熱點榜、雙首頁、精華區(qū)流量入口對炒作炫富、奢靡消費等不良風氣信息的展示,截至5月8日已清理短視頻違規(guī)信息6萬多條,關閉違規(guī)直播間1174個,關閉違規(guī)賬號3609個。
一個典型案例是博主“大LOGO吃垮北京”,因發(fā)布大量以奢侈生活為賣點的炫富短視頻,被新華社、人民日報點名批評。隨后他下架了大部分炫富視頻,并致歉稱“將更謹慎選擇題材”,目前他在探店視頻中不會提及價格。
低俗“毒流量”
去年國家網信辦就曾在巡查中發(fā)現,10家網絡直播平臺存在傳播低俗庸俗內容等問題,今年繼續(xù)整治涉低俗的賬號和平臺。
8月20日,央視網發(fā)文重錘“人類高質量男性”徐勤根為“毒流量”,會“傷害公序良俗”,平臺應“審慎對待”。徐勤根憑一段求偶視頻7月起爆紅網絡,引來網友跟風模仿。但隨后他就被曝出開天價粉絲群割韭菜、人設造假、索要高額采訪費、搞殺豬盤、不尊重女性等黑料。目前徐勤根的全平臺賬號都被封禁。
9月2日,“郭老師”超700萬粉絲的抖音賬號被永久封禁,之后被全網封殺。“郭老師”自快手成名,憑借著廣為流傳的“郭言郭語”,逐漸火遍全網,但抖音公告稱其涉嫌低俗夸張、惡意炒作,在平臺引發(fā)大范圍不良影響。
9月16日,抖音發(fā)布打擊低俗和不良價值觀內容和賬號的公告(第二期),共下架不適內容133498條,永久封禁有關賬號17487個,其中“鐵山靠”被永久封禁。
此前“鐵山靠”憑“窩嫩疊”的口頭禪走紅,因涉嫌方言罵人、低俗調侃女主播,其粉絲“靠家軍”飯圈化傾向,引發(fā)未成年人模仿,造成不良影響,被永久封禁。
9月26日,300萬粉絲的變裝博主“康雅雅”的微博暫時被禁言,其抖音男扮女裝的視頻因“涉嫌低俗”被下架,引發(fā)網友熱議。
網信辦于11月再次規(guī)定了明顯的行為紅線,禁止明星為博眼球低俗炒作緋聞丑聞、渲染明星情感糾紛隱秘細節(jié),對于傳播低俗、庸俗、媚俗內容的直播、主播賬號也在10月開啟集中整治。
“X媛”虛假營銷
“媛”本是形容美麗女性的褒義詞,但從去年“拼單名媛”至今,“佛媛”“病媛”“支教媛”等虛假營銷現象引發(fā)巨大爭議,“媛”逐漸被污名化。
針對借佛門營銷炒作的“佛媛”,小紅書于9月啟動專項檢查,清理違規(guī)筆記70篇,封禁賬號3個。抖音也對利用“佛媛”形象開展虛假營銷行為進行整治,共清理違規(guī)視頻148條,處罰相關賬號48個。
9月29日,人民網評論“病媛”形象:借“穿著病號服,神色甜美在醫(yī)院的病床上躺著”的場景來推銷產品,說明是真的病了,且病得不輕。
隨后,快手發(fā)布了關于打擊“病媛”營銷行為的公告,稱處置違規(guī)視頻117個,違規(guī)賬號8個;知乎清理了借“病媛”引流或惡意營銷的違規(guī)內容6條,禁言賬號2個。
影視類短視頻侵權
2021年,長短視頻版權之爭白熱化,影視剪輯號連遭打擊,“3分鐘帶你看完一部電影”或成歷史。
風暴從4月開始。先是5家視頻平臺、53家影視公司與15家影視行業(yè)協會發(fā)布抵制短視頻侵權聯合聲明。隨后,500多名藝人加入進來,二度聯合抵制。中宣部版權管理局也表示,堅決整治短視頻平臺以及自媒體、公眾賬號生產運營者未經授權復制、表演、傳播他人影視、音樂等作品的侵權行為。
針對未經授權對影視作品內容進行二次創(chuàng)作的短視頻,抖音、快手等平臺主動清理了相關侵權內容和賬號。
快手在5月共下架版權相關視頻12.5萬個,永久封禁帳號1136個,并針對熱播影視劇持續(xù)打擊,主動清理了3萬個短視頻。
抖音在1月至6月期間受理創(chuàng)作者著作權侵權投訴38918起,下架相關侵權視頻23215條。日常巡查中,處理下架版權問題視頻72萬條。封禁141719個違規(guī)帳號的投稿功能,永久封禁違規(guī)帳號2429個。
影視博主們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12月15日,中國網絡視聽節(jié)目服務協會發(fā)布《網絡短視頻內容審核標準細則》(2021),其中第92條和93條關于影視劇、電影的剪切、改編的規(guī)定,再次引發(fā)行業(yè)關注。
財經“黑嘴”
“內幕消息”“真的要亂了”“重大利好來了”……這樣的財經“黑嘴”在2021年迎來大整頓。
8月27日,國家網信辦啟動“清朗·商業(yè)網站平臺”和“‘自媒體’違規(guī)采編發(fā)布財經類信息”專項整治。以嚴懲“黑嘴”、打擊敲詐勒索、遏制造謠傳謠為重點,聚焦財經類“自媒體”賬號、主要公眾賬號平臺、主要商業(yè)網站平臺財經版塊、主要財經資訊平臺等4類網上傳播主體,重點打擊8類違規(guī)問題。
隨后,全網粉絲超500萬的財經大V“黃生”被正式逮捕,事涉由其開辦的“喜投網”網貸平臺非法吸收公眾存款事宜,根據通報,目前仍有超過6億元的資金無法償還出借人,涉及人數高達5635人。黃生的公眾號和微博均已被注銷。
各平臺紛紛響應專項整治,不少粉絲數百萬的財經大號因此被封禁。
目前新浪微博已公示十批違規(guī)賬號,其中包含了59個粉絲量超過10萬的大V賬號,最高的“股社區(qū)”粉絲量超300萬。
微博第一批違規(guī)賬號公示
騰訊已發(fā)布八期專項整治的公告,10月7日至10月13日期間共清理違規(guī)內容23124條,處置賬號1463個。在公示的賬號中,百萬粉絲財經大V“招財大牛貓”被永久禁言,“金融五道口”被封禁15天。
賬號名稱違規(guī)
自“清朗?規(guī)范網站賬號運營”專項行動以來,各平臺清除了大量容易混淆官方媒體的賬號名稱,大號小號都被波及。
5月8日,國家網信辦要求整治假冒黨政機關、媒體、機構和名人賬號名稱等違反管理要求的問題亂象,集中關閉一批違法違規(guī)賬號。
10月26日,《互聯網用戶賬號名稱信息管理規(guī)定(征求意見稿)》發(fā)布,明確互聯網用戶賬號使用者注冊、使用的賬號名稱信息,不得有下列情形:
微信、快手、抖音等平臺相繼發(fā)布公告,處理了數萬個相關違規(guī)賬號。其中典型案例包括:
仿冒國家機構:“xx研究院”、“xx保密局”、“xx檢察院”
仿冒政府部門及職位:“xx醫(yī)保局”、“xx總局”、“xx縣委書記”、“xx干部”
仿冒新聞媒體:“xx頭條”、“xx熱點”、“xx資訊”、“xx要聞”、“xx在線”、“xx瞭望”
仿冒行政區(qū)劃地名:“xx地新鮮事兒”、“xx地那些事兒”
相關文章:《500強微信大號變成“未命名”,地方號開啟大轉型?》
消費災情、消費新聞人物
2021年7月以來,河南省遭遇了歷史罕見的極端強降雨天氣,鄭州等多地發(fā)生嚴重洪澇災害,牽動著億萬網友的心。然而有極少數用戶利用河南災情發(fā)布視頻蹭熱度,進行商業(yè)炒作謀取不當利益,甚至前往救災現場直播,阻塞救援通道,嚴重影響救援工作的開展。
對此,抖音發(fā)布打擊消費災情熱點、蹭災情熱度行為的公告,下架違規(guī)視頻98條,處罰違規(guī)直播間138個,封禁違規(guī)賬號42個。針對借河南災情炒作、冒充災區(qū)商家及知名企業(yè)等違規(guī)行為,抖音電商處罰違規(guī)創(chuàng)作者151人次。
類似地,在東京奧運會期間,一批借奧運健兒營銷、蹭奧運健兒熱度的違規(guī)賬號被處罰。12月7日,在孫海洋成功尋子團聚的新聞現場,有許多“毫無關系”的主播圍觀直播,惡意博取流量關注。抖音啟動了熱點當事人保護機制,對49個違規(guī)帳號實施“封禁直播權限一個月”等處罰。
12月17日,快手發(fā)布公告打擊戶外直播違規(guī)行為,重點包括圍聚新聞人物“蹭熱點”。
黑灰產內容
近年來,由于互聯網日漸普及以及其匿名性、跨地域性等特點,網絡黑灰產正逐漸滋生蔓延。
今年全國兩會上,最高法工作報告專門指出,要嚴懲一批網絡黑灰產業(yè)鏈犯罪,決不讓網絡空間成為法外之地。5月31日,最高法公布了互聯網十大典型案例,通過案件裁判嚴懲網絡刷單炒作信用、身份盜用、“薅羊毛”等網絡灰黑產業(yè)及不誠信行為。
平臺方面對網絡詐騙黑灰產內容持續(xù)加強治理,定期公示治理數據。
抖音《2021年第一季度網絡詐騙治理數據報告》顯示,在網戀交友、兼職刷單、購物等高發(fā)類詐騙行為的打擊中,抖音封禁涉嫌詐騙帳號474119個,其中,平臺主動攔截封禁帳號占比99.8%。
據《2021年上半年微信平臺網絡詐騙治理公示》,微信根據用戶投訴情況統(tǒng)計最高發(fā)的三類欺詐類型為:刷單詐騙、返利詐騙、薦股詐騙。2021年1-6月累計處罰存在欺詐行為的帳號超60萬個。
B站10月社區(qū)治理數據顯示,平臺共處理違規(guī)賬316933個,其中包含發(fā)布詐騙信息的賬號5319個;黑產賬號(包含注冊環(huán)節(jié)異常賬號、批量發(fā)送廣告、異常關注行為、水軍賬號等)304242個。
12月22日,國家網信辦部署開展為期2個月的“清朗·打擊流量造假、黑公關、網絡水軍”專項行動,其中明確要求分環(huán)節(jié)治理刷分控評、刷單炒信、刷量增粉、刷榜拉票等流量造假問題。微信、微博、快手、小紅書等多平臺相繼開啟相關專項整治。
此外還有許多需要注意的雷區(qū):
肆意造謠傳謠,干擾網絡傳播秩序;傳播軟色情信息,毒害青少年身心健康;觸及道德或法律底線,偷逃稅款……
野蠻生長的時代已經遠去,“強監(jiān)管”時代來臨,各平臺的內容治理越來越常態(tài)化,從業(yè)者們需要認清形勢,盡早避險,才能安全過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