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轉型是趨勢,但也沒那么難,無非是將線下的生意搬到線上再做一次。”這是早些年,筆者走訪參觀工業制造企業時經常聽到的一句話。乍一聽,還多少有點“數字孿生”的意味。但事實真是如此嗎?工業數字化轉型可沒那么簡單。
“我國制造業數字化轉型面臨的最大問題既是不敢轉、不好轉。”樹根互聯聯合創始人、CEO賀東東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中國制造業整體信息化水平不高,互聯網和IT方面的人才也不足,如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很難靠企業自有團隊完成。
“目前國內很多制造企業賺的大多是‘辛苦錢’,不轉型唯恐落后,但萬一不成功傷害反而更大。”賀東東表示,工業4.0時代催生了新數據、新技術、新應用、新模式,海量的IoT數據將成為驅動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新動力,數據資產成為企業的核心資產,并將作為核心驅動幫助企業打通與新一代信息技術之間的鴻溝,助力企業完成數字化轉型與業務模式的創新。而樹根互聯的出現既是希望以根云平臺為數字化轉型“新基座”,讓工業企業的機器連得上、數據接得住、設備管得好、智能落得地,幫助工業企業以更低成本、更低門檻、高可靠性地觸達數字未來。
日前,樹根互聯以其市場認知度高、設備接入能力強、持續經營能力相對較好、裝備后市場服務領域積累豐富等卓越的技術力和產品力,在IDC發布的2021年中國工業互聯網平臺市場廠商評估結果中,位列領導者象限,技術力行業第一。
曾有人言:互聯網的上半場屬于消費市場,其催生出了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等一系列互聯網大廠。而互聯網下半場則屬于工業互聯網,在這個更加專業且垂直的領域,樹根互聯正在上演一場好戲。
“從根出發” 萬物互聯
據IDC報告中的信息顯示,樹根互聯的根云平臺其優勢為市場認知度高、設備接入能力強、持續經營能力相對較好,以及裝備后市場服務領域積累豐富。具體情況為:
·市場認知度高。本次評估樹根互聯是各供應商以及客戶提及最多的供應商之一。
·設備接入能力強。樹根互聯在設備物聯接入方面積累了較豐富的經驗,能夠支持較多類型設備的物聯接入。
·持續經營能力相對較好。樹根互聯融資金額業內領先,自身快速增長的同時,也實現了相對較好的盈利。
·裝備后市場服務領域積累豐富。樹根互聯在工程機械等裝備制造類行業的后市場服務領域積累了較豐富的落地案例。
在生態開放方面,樹根互聯為整個工業價值鏈貢獻價值,賦予全行業生態體系靈活、敏捷的工業能力。同時,技術創新方面,樹根互聯在連接性、易用性、IT/OT融合計算、數據可視化、落地性與安全性等方面具備優勢。依托長期沉淀的平臺能力,根云平臺讓整個產業鏈更具韌性,為中國工業的數字化轉型打造不可或缺的“新基座”。
數字化轉型為工業企業帶來了什么?
今年9月,世界經濟論壇正式發布新一期全球制造業領域“燈塔工廠”名單。在全球總計90家燈塔工廠中,中國成績單出色,占了31家。其中,三一重工北京樁機工廠成為了全球重工行業首家獲認證的“燈塔工廠”。
眾所周知,制造業是苦活累活,上下游產業鏈龐大,現實業務場景多樣復雜。且樁工機械作為重型裝備,生產模式屬于離散制造,品種多、批量小、工藝復雜,各個零部件的加工過程相互獨立,生產設備繁多,各生產線難銜接。而這也是制造業企業普遍存在的問題,導致設備成為一個個數據孤島,互聯互通壁壘難以打破,如何讓制造數據流通起來是頭等大事。
通過根云平臺進行數字化改造后,工廠里36000余個數據采集點收集的工業大數據使得總體生產設備作業率從66.3%提升到86.7%,平均故障時間下降58.5%。目前,該工廠可生產近30種機型。2020年,人均產值已達到1072.8萬元。
據了解,樹根互聯今年在設備上云、邊緣計算、工業模型構建、低代碼平臺、業務流程自動化、工業大數據處理、新型工業APP開發等方面都進行了新技術突破及新產品研發。
中國究竟需要什么樣的工業互聯網?這是樹根互聯一直都在思考的問題。“為中國貢獻一個世界級的工業互聯網平臺,致力于改善國內外工廠工人的就業環境,讓工人們也能坐在辦公室,吹著空調工作。”賀東東表示,這是每個樹根人的夢想,而樹根互聯作為“數字化轉型新基座”也將隨之深入制造業的毛細血管之中,加速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