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中以科技創新產業合作交流會在重慶AI PARK舉辦,特斯聯以AI PARK為科技成果落地場景和產業對接平臺,順利簽約Mottech、BIE、Medvanz、Meitar、SDeCo五家以色列企業,覆蓋智能科技、生命科技、低碳科技等領域,為西部(重慶)科學城引入了優質的國際生態資源,助推當地產業集群式發展。
自特斯聯重慶AI PARK運營以來,“筑巢”“引鳳”成效顯著,先后與100+家新科技、新經濟企業完成戰略簽約,形成新型信息科技、工業科技、低碳科技、生命科技四大產業集群,接待參觀、交流10000+人,創立了綠色智能新經濟產業聯盟(GINEA),舉辦了首屆2021全球智能新經濟峰會、碳中和Focus Day等國際大型生態集會,獲得數千萬線上關注,聚合生態伙伴1000+家,以實驗室或項目合作的形式與清華大學、同濟大學等高校落地創新研發平臺,吸引眾多科學家、學者、技術骨干落戶重慶高新區。
一直以來,特斯聯秉承以新科技產業為驅動,帶動城市新型、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理念,助力在地“產城融合”發展。本次活動的成功舉辦便是產城融合戰略實施的一次有效實踐。特斯聯期望以科技為支撐,借助生態平臺實現產業聚合,加速產城一體聯動發展。
“筑巢”,筑 “未來產業”為主導的大生態平臺
特斯聯在重慶的快速發展,得到了當地各級政府的關注與支持。2021年5月,陳敏爾書記及市領導考察AI PARK調研科技創新成果時表示,“要著力‘筑巢’,強化科技與產業對接,引進培育一批企業孵化器,壯大科技型龍頭企業,帶動中小微企業發展,促進高科技產業集聚集群發展,讓科技創新釋放更多生產力。”
特斯聯認真貫徹陳敏爾書記的工作指導意見,從城市或區域自身的規劃、定位、布局及產城匹配的需求出發,以城市產業承載空間和產業經濟發展為考量之基,以城市智能化為目標,以產業為保障,用AIoT新科技賦能驅動產業優化和城市轉型升級,通過特斯聯AI CITY產業生態聚合平臺,更新和完善數字化服務配套,最終形成科技為引擎的產業、城市、人才的高增長模式。
以重慶為例,其一直在實踐創新中提升 “產城融合”良性循環發展模式。在此過程中,特斯聯致力打造的智能新經濟生態平臺,與重慶產城模式的落地需求有效契合:特斯聯在AIoT科技、國際高端生態資源、新科技場景應用方面,都已坐實海內外矚目的新銳地位。過去一年,特斯聯通過充分發揮自身在技術、金融、市場等方面的優勢,鏈接產業上下游,成功牽手1000+生態伙伴,助力夯實西部(重慶)科學城 “科學之城、創新高地”的發展定位。
<<< 特斯聯在重慶導入產業資源,促進人才入駐,成果頗豐 >>>
特斯聯在重慶打造的AI CITY樣板和AI PARK示范先行區同時得到了政府領導的重視和肯定:
2020年4月,重慶AI CITY落地開工,陳敏爾書記及市領導參加集中開工儀式;
2021年5月,陳敏爾書記及市領導考察AI PARK,調研科技創新成果;
2021年8月,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萬鋼蒞臨特斯聯AI PARK,肯定特斯聯科技創新及產業聚集優勢;
2021年10月,重慶市政協主席王炯一行赴AI PARK視察,肯定了特斯聯的科技創新力。
“引鳳”,新科技領軍力量助推重慶跨越式發展
“產城融合”的“城”是城市經濟承載空間,需要生成具備核心產業空間整合作用的發展動能。特斯聯通過對接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創新型產業入渝,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高端人才的流入,激活工作環境配套、生活與消費配套等方面的需求,繼而推動城市功能不斷提升;城市煥發新活力,在反哺新經濟的同時,更能夠加速新科技產業發展要素不斷集聚,促使產業與城市共同升級。
本次中以科技創新產業合作交流會是在重慶搭建的中以雙邊合作交流的重要平臺,成功吸引包括以色列總領事館、以色列商會、以色列科技代表企業匯聚于此,促成雙方科技交流、資源協同、合作共贏。
活動當天,除五家以色列企業簽約外,還吸引了包括光控中以基金投后公司Arbe Robotics和Real Imaging、光大控股、阿里云、德勤、合合信息、云天化等在內的20余家國內外企業機構代表及現場100多位產業精英深度參與。
從城市需求出發,瞄準智能科技、低碳科技、生命科技等重點領域,構建城市產業生態體系,特斯聯正以這種“高增長”“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以重慶項目為范本打造產城融合樣板,展現產業與城市互利共生的未來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