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于微信公眾號 微果醬(ID:wjam123456),作者:陳出木,授權轉載發布。
距離 2021 年結束還有 3 天,回望這一年,微信大大小小的更新超過 100 項,圖文和視頻齊頭并進,行業也幾經震動。在 2022 年即將開始之際,我們試圖通過解構,以拼湊出微信布下的棋盤真正的模樣。
01#
微信的2021
如果論起微信內容的基本盤,公眾號是當之無愧的“老大哥”。但已經過完 9 歲生日的公眾號,被唱衰的聲音不曾停過。 2021 年頻繁更新的功能,見證了它的“自救”過程。
而相較于公眾號的“負重前行”,才發展了不到兩年的視頻號則在加速“造血”,更多地通過更新功能來完善自己的配套設施,努力以最快速度進行拉新、促活和留存。
02#
微信包圍圈已經成局
如果你看完了微信在圖文和視頻兩個方向的完整布局,或許你可以感受到一種若有似無的連接,不斷更新的功能在不知不覺間已經堆砌成了一個龐大的內容網絡,基礎目標是12. 626 億的月活用戶,并散射到微信之外。
而這種連接帶來的影響,及其預示的未來,也變得更加清晰。
1、公眾號和視頻號的關系不斷密切。
這是正在發生,并將不斷強化的關系。
在梳理了微信這一年來的功能更新之后,我們發現其重心基本集中在App本身的用戶體驗、公眾號的更合理化、視頻號的不斷完善上。后兩者代表了如今主流的內容形式,即圖文和視頻,微信顯然希望視頻號能夠復制公眾號的輝煌。
當所有平臺都對有限的用戶時間虎視眈眈,并造出了殘酷的淘汰制修羅場,誰能整活吸引用戶,誰就能分到更多的流量。很難大改的公眾號需要新鮮感,還未成熟的視頻號需要更多的發展時間。
在去年的“微信之夜”,張小龍曾經透露,“每天有3. 6 億用戶讀公眾號文章。”這個數據對于公眾號來說,或許幾乎觸及天花板,但對于新生的視頻號而言,卻是個深不見底的流量池。
基于此,公眾號和視頻號的打通順理成章。一方面給公眾號帶來了更多的活性,另一方面也是給視頻號開閘引流,讓兩者都能有打破流量瓶頸的機會。
所以,訂閱號信息流增加了視頻內容、視頻號推薦、直播狀態等等的信息展示,視頻號也放開了引導關注公眾號的設置。這種種交互功能,在未來將只增不少,直到視頻號有了真正的自行“造血”能力。
2、微信的“內循環”跑起來了。
公眾號和視頻號的關系不斷密切,并不是單一趨勢。
以公眾號和視頻號的更新為例,我們可以看到其中還有小程序、朋友圈、狀態、紅包、小商店,甚至QQ音樂的身影。這意味著微信的大生態已經完成閉環,置于其中的小生態能夠依靠現有的基礎設施得到發展,甚至擴展到騰訊體系。這樣的孵化能力值得重視,等到微信摸清楚整個鏈條,想要再推出新的產品形態或許會比視頻號更快。
而在目前階段,更加顯化的是流量的移動。比如在年初,微信利用紅包封面的制作機會作交換,給視頻號吸引了一波新用戶,推動了社交流量向內容流量的變化。
現在,我們可以說,微信的“內循環”真的跑起來了,流量在同一個平臺里反復疊加、分發。這或許能讓微信在未來的風口上都能及時應對,甚至孵化新的平臺。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個循環系統讓微信日漸冗雜,又可能成為其未來的危機之一。
3、微信開始借力算法。
在大數據時代,算法很難避免,甚至不少平臺就是靠著算法起家,以不斷校準的內容推薦來精準地網羅用戶。
公眾號在“訂閱”時期,試圖走出一條“去中心化”的路子,把權利交給用戶。但這幾年信息流改版、推薦內容占比逐漸增加的更新趨勢,向用戶展現出了其在算法上的作為。
如今的微信保持著“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的微妙平衡。一方面,“訂閱”仍然存續,用戶仍然可以通過“訂閱”來篩選公眾號和視頻號的內容,這個路徑比起慣用分發邏輯的其他平臺而言更加簡單。但另一個方面,“訂閱”的作用又在不斷削弱,從訂閱號信息流中推薦模塊的出現、訂閱帳號內容的折疊、視頻號內容的可滑動觀看等功能更新可見一斑。
在算法包圍用戶生活的今天,微信的改變很難置喙,因為這是一種與時俱進的“合理化”更新,未來也或許會出現更多的“中心化”現象。但對于部分用戶和號主來說,這需要重新適應。
4、微信加碼“直播”。
“直播和附近”欄拆分為“直播”和“附近”兩個單獨入口,足見微信對直播的重視程度。
雖然和張小龍所說的“直播未來可能會成為一種個人的表達方式”仍有距離,但直播時代已經到來,成了很多人的共識。微信在視頻號上線之后便大舉進軍直播,從搭建基礎設施到商業化甚至不到一年。
微信的直播側重于依賴視頻號的能力和公眾號的流量。這種組合打法,給很多公眾號主從圖文轉型直播的機會。畢竟只需要一臺手機,觀眾能從公眾號粉絲導,開播提醒除了卡片通知,微信還在各種顯眼的地方如訂閱號的常讀bar、公眾號會話頁、訂閱號列表名稱右側自動宣傳。成本降了,自然愿意嘗試的人就多了。
同時,直播的商業變現也提上了日程。視頻號不斷完善打榜、廣告平臺、掛鏈商品展示等功能,別的平臺有的,微信都給了視頻號,讓直播的便利性不斷提升,可以算是敞開大門迎流量了。
5、微信正在激活當下流量。
微信發展十年,自然難免流失人氣,尤其是當它成為當代的職場溝通軟件之一,讓不少人產生逃離和厭煩的想法。長久累積,便是對微信的損耗。
所以,微信試圖激活這部分逐漸沉默的流量,無論是公眾號內測的“留言蓋樓”功能,還是視頻號上線的觀看直播時可發送城市位置和“提醒誰看”的功能,都是在努力增強用戶的互動性,以此增加微信總體的活躍度。
訂閱號信息流出現推薦內容,是另一個可佐證的案例。這一功能的更新,讓幾家歡喜幾家愁。誠然,最直接的影響是用戶對自己關注的帳號付出的時間被再度壓縮,對于流量穩定的公眾號來說又是新的挑戰。但也不乏認可的聲音,認為這將給更多中小帳號崛起的機會,有利于打破頭部帳號逐漸固化的行業現狀,讓流量重新流動起來。
在這種前提下,號主們也只能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了,能否留住用戶將成為未來的大考。
現在的微信已經不需要多作證明自己國民App頭把交椅的地位,更需要它費心的是 12 億流量的引導和運用。而在內容方面,圖文只是起點,形式總要隨著時代變遷,微信對于視頻號的大力扶持還會持續。留給我們從業者的,是競爭更加激烈的局面,但也是一如既往的流量池,端看我們怎么用。
又是一年年底了,微信會不會還給我們準備了什么大招,仍然值得期待,因為我們還要在這個行業繼續乘風破浪。而時間最終會告訴我們,“微信老矣,尚能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