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作者:刺猬公社編輯部,授權轉載發布。
“你看過短視頻平臺制作或與其他平臺合制的綜藝嗎?”
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詢問了10個以上長期關注綜藝節目的觀眾,2個人給的回復是“看過一點”,其余8人的回答是“沒看過”。
而就在前不久,一檔聚集了Twins、容祖兒、謝霆鋒的閨蜜旅行綜藝《因為是朋友呀》在抖音上線。節目主打“糖三角姐妹花”之間的友情,曾因為 #阿嬌回應容貌焦慮# 的話題一度上過熱搜。
這10幾個觀眾中,只有一位表示看過,下一秒就滑走了。“對于這類節目,如果內容不是特別吸引自己,不會持續關注,頂多是看兩眼就刷走了?!币晃挥^眾表示,對于在短視頻上看到的綜藝,并沒有足夠的興趣支撐自己追完。
從第三方平臺的熱度來看,豆瓣和知乎上相關話題寥寥無幾,除節目播出的第一期上過微博熱搜話題以外,其余平臺基本沒有什么水花。
但從抖音官方平臺的播放量來看,情況似乎并沒有那么差。
據刺猬公社觀察,官方平臺上面,《因為是朋友啊》播放量已達3億,前段時間上線的《給你我的新名片》和《很高興認識你》的播放量也都在1.6億左右。而長視頻平臺熱播的幾大綜藝《哈哈哈哈哈第二季》、《令人心動的offer3》、《青春環游記》,平均只有幾千萬的播放量。
線上如此高的播放數據,與線下如此冷清的關注度,形成鮮明對比。這也反映著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短視頻平臺的綜藝在站內看起來聲量不小,但說到出圈,還差得很遠。
回顧短視頻涉足綜藝的歷程,從2019年正式開始,至今已有幾年的時間,然而效果并不理想。短視頻究竟為何開始走上自制綜藝之路?為何一直沒能出圈,本文將探討這些問題。
垂直類到泛娛樂化 探索路上步步深入
“吆咿吆咿吆咿吆咿吆咿吆”、“蛋餃肉絲”......即使你沒看過節目,也一定刷過或聽過相關的視頻和歌曲。
《乘風破浪的姐姐》主題曲《無價之姐》片段、《追光吧哥哥》中杜淳跳舞的片段.....這些僅有幾秒的視頻曾在抖音上爆火,并拿下熱搜第一、上百億話題播放量的成績。站內熱度達到頂點后,迅速轉移至站外。追節目,討論姐姐和哥哥的舞蹈,占據人們社交和生活的一部分。
短視頻憑借其短平快的優勢,成為助推一檔節目出圈的利器。用戶從短視頻上了解相關節目,再回歸到節目本身。節目借助短視頻強大的推廣力量,實現注意力的轉移。這樣的傳播邏輯,已衍生為當下節目的宣傳常態。
相應地,短視頻平臺逐步認識到,不能當一味幫他人引流的工具,開發一條新的線路,通過自制綜藝形式攻下娛樂生態的新壁壘,才是下一階段的生存之道。
2019年,短視頻的摸索之路開始。依靠母公司字節跳動矩陣產品的全線助力,西瓜視頻出品了一檔微綜藝節目《頭號任務》,通過現場嘉賓,引導全民開動腦筋,執行頭號任務,講述全民“大智慧”和“趣生活”。盡管有湖南衛視名嘴汪涵和當紅流量小花、小生助陣,還是撲得無聲無息。
“從人物出場方式到棚內場景的設計,《頭號任務》始終沒有脫離《火星情報局》的影子”?!独溲劭措娨暋吩u論道。
隨后,兩檔旅行主題微綜藝《丹行線》、《侶行:翻滾吧非洲》接連上線,節目主打主持人朱丹的個人IP和知名旅行家張昕宇、梁紅夫婦的IP,在沿途風景里,感受不同的風土人情。這種低成本、小體量的探索模式,對于剛剛起步的平臺來說,最為適宜。
為了持續吸引用戶,短視頻平臺需要不斷提升內容創新力度,開拓自己的陣地。因此,2021年開始,平臺將目光轉向泛娛樂領域,綜藝題材從細分領域向多元領域擴展,內容生態鏈的布局再次延伸。
2021年,抖音聯合浙江衛視推出一檔“大屏小屏”聯合互動的音樂綜藝《為歌而贊》,快手聯合笑果文化推出一檔脫口秀節目《超Nice大會》。不難發現,短視頻綜藝的類型越來越多元化。
至此,短視頻綜藝的探索之路漸漸成熟起來。
從引流到沉淀 用戶爭奪的必然邏輯
《文娛商業觀察》曾分析:“短視頻平臺急于向內容上游進軍,是因為隨著競爭加劇,用戶和流量漸成行業洗牌的基礎門檻,建立持續循環的創新內容生態變得越發重要。”
近年來,隨著平臺之間的競爭愈發激烈。視頻號、微博、知乎等平臺依靠社交、社區屬性積攢的長期注意力,在短視頻方向上持續發力,使得短視頻自身的流量優勢減弱。
據《2020-2021年中國短視頻頭部市場競爭狀況專題研究報告》顯示,2020年短視頻用戶規模增長率為15.2%,相較于2019年的25.1%來看,下降了近10個百分點,用戶增速已明顯放緩。平臺對于自制綜藝的開發,本質上是想進一步占領用戶的注意力高地。
最常用的辦法,就是通過提高用戶遷移的成本,增加留存率,增強用戶對于平臺的忠誠度。自制綜藝,可以將長視頻平臺的部分觀眾分流到短視頻平臺,實現從碎片化內容累積的初粘性用戶,向被優質內容吸引的高粘性用戶過渡。
綜藝正是這樣一方未開發的沃土。自制綜藝作為內容生態的補充,是繼PGC+UGC+直播電商之后,平臺下的又一步棋。
從最開始的個人IP類微綜藝《丹行線》、《侶行:翻滾吧非洲》等,到如今堪比長視頻的大體量綜藝《因為是朋友呀》《很高興認識你》第二季等,不難看出,專業化、精品化的綜藝內容已成為短視頻下一步的發展方向。
豐富內容的形式和題材,打造符合平臺調性的原創內容,保證優質內容產出的連續性和體量化,才能更好地滿足用戶多元的內容需求。短視頻流量優勢的壁壘被攻破的形勢下,對于內容制作的要求反而更高。
當制作要求提高以后,精品化和專業化的內容就成為平臺的內在剛需。目前抖音出品的幾檔短視頻綜藝,均聚焦當下社會熱點議題和對年輕人生活的探討,從話題廣度和內容深度上來看,比早前抖音自制的訪談綜藝《每個我》等節目精致很多。
以《每個我》為例,每一期節目仍專注于對嘉賓個人的挖掘,話題無法產生一種強烈的共鳴;而《很高興認識你》第二季,則將話題著眼于當下的熱點,從嘉賓出發,映照到每個個體身上。從制作上來看,更加精良。
當下,短視頻平臺正面臨著從草根化到精品化、專業化的轉變。這意味著優質內容將成為推動平臺內容創新的動力,而綜藝已經成為平臺生態布局中的一環,保持內容的優質化,才能在為新一輪的用戶沉淀中,立于不敗之地。
通過長視頻綜藝,短視頻希望建立強粘性用戶的新高地,實現從吸引用戶到沉淀用戶的過渡。
60分鐘的片長與碎片化的注意力
社恐、獨居、潮人恐懼癥......這些當下年輕人最關注的話題,都出現在抖音由抖音和品心明聯合出品的《很高興認識你》第二季中。
原本節目的話題應該戳中年輕人的痛點,引起廣泛的共鳴,卻受到不少質疑。“節目內容有點多,每一部分都是點到為止,就像拼湊了很多故事,但沒有細節和深入?!蹦澄豢催^節目的網友表示。
要知道,第一季《很高興認識你》的口碑不錯,豆瓣雖只有5000多個人評價,但是評分并不低,被很多人評價為“治愈系綜藝”,第二季的口碑為何會拉胯?
帶著這樣的疑惑,刺猬公社收看了第一期節目。這一期節目的嘉賓是李雪琴,李雪琴在阿雅和周迅的陪伴下,參加了很多年輕人的活動,也聊到很多有意思的話題。、
遺憾的是,當某話題還未進行更深入地探討時,鏡頭已切換到下一個場景,開始了下一部分的故事。對于主打治愈系慢綜藝的主題來說,沒有給到觀眾更多思考的空間和時間。風格與阿雅之前的慢綜藝《奇遇人生》很相似,整體上沒有擺脫《奇遇人生》的影子。
與《很高興認識你》風格類似的還有《因為是朋友啊》,這檔抖音和英皇娛樂出品的節目,也是一檔閨蜜旅行類慢綜藝,同樣聚焦了一些當下能引起強烈情感共鳴的女性話題,比如“容貌焦慮”、“事業上較為成功的女性,到了一定年齡還需要愛情嗎”等等。
風格和內容上來看,“類似于《花樣姐姐》《花兒與少年》《野生廚房》《向往的生活》幾檔節目的拼貼”,一位微博網友評論道。
在刺猬公社看來,這些節目從內容制作上來說,足夠用心。
但的確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環節的設置方面,缺少創新性和亮點,與其他同類型的綜藝差異較小;話題方面,有待于挖掘背后的情感原因,對個體的關照仍需進一步聚焦;另外,真人秀環節,嘉賓之間的互動與情感連接,整體較為平淡,缺少起承轉合與情感上的推進。
簡而言之,節目整體的感覺是:中規中矩,看完就過去了,沒有想繼續追下去的欲望。
其實,上述兩檔節目還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每集的時長均在1個小時左右。而此前,抖音首檔自制選秀綜藝《無線偶像》成團夜的直播時間也長達4個小時左右。
短視頻綜藝逐漸與長視頻平臺的綜藝時長相差無幾,而與被碎片化收看習慣培養起來的受眾需求嚴重不符,難免導致用戶無法長時間集中,注意力流失。
抖音重度愛好者小丹告訴刺猬公社,曾在抖音上刷到《因為是朋友啊》,但實在追不下去?!霸诙桃曨l上看綜藝,看一眼還行,時間一長就沒耐心了?!毙〉け硎?。
而就在此前,從站內一直火到站外的“張同學”,因其視頻快節奏、高能又密集的分鏡頭,而贏得高關注度和討論度。不難看出,短視頻平臺本身的特點決定了其用戶的收看偏好。冗長的內容、慢下來的節奏,對于平臺原有的受眾來說,并沒有起到預期的傳播效果。
另一方面,短視頻平臺目前沒有設立綜藝的專區,用戶搜索完整節目的成本較高。目前收看完整節目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在節目直播的時候,點開相應頁面,即可收看;第二種是在抖音的官方平臺“節目”一欄中觀看。
為了收看節目,刺猬公社在抖音里搜索“因為是朋友呀”,彈出的十個答案里,有兩個是“完整版在哪看”、“節目在哪播出”??梢钥闯?,如果節目不是對用戶特別有吸引力,一旦節目時長太長和搜索成本太高,用戶很容易被“勸退”。
當下,自制綜藝逐漸成為短視頻平臺,撬動長視頻綜藝流量池的杠桿。雖然就目前的效果來看,短視頻平臺仍然是新手,但隨著更多專業團隊的加入,短視頻平臺可以在結合自身優勢的基礎上,探索出真正有影響力的綜藝節目。
但這并不是終點。
“當人們的視聽器官習慣了以‘秒’為單位進行轉換的時候,是否還有人和我們一起耐心地凝視那些攝像機所面對的終極目標——那些與我們相同或不同的人?!?/p>
多年前,賈樟柯在《小山回家》的創作手記中寫下這樣一段話。在觀眾以秒為單位判斷內容價值的時代,精品、專業的短視頻綜藝內容能否打動用戶,仍然需要適應傳播趨向的轉變和探索。
(文中小丹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