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愛范兒
被調(diào)侃「一半蓋泡面,一半掛閑魚」的 Kindle,是亞馬遜旗下的電子書閱讀器,從推出至今一直是該領(lǐng)域的代名詞。不論是精神充電還是緩解「買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癥狀,Kindle 都是一味良藥。
而在近日,有網(wǎng)友指出,Kindle 出現(xiàn)了大范圍缺貨情況,Kindle 官方淘寶店關(guān)閉,kindle 京東自營旗艦店只有 1 款 658 元的青春版有貨。
這是否是亞馬遜電子書業(yè)務退出國內(nèi)的信號?用戶也由此擔心,如果 Kindle 退出中國市場,電子書商店、云端收藏夾和軟件服務是否會有影響?
Kindle 京東自營旗艦店客服表示,缺貨是因為廠家缺少芯片,目前沒有收到要退出中國市場的通知。
1 月 3 日晚,@Kindle 中國依然在微博更新轉(zhuǎn)發(fā)贈書的活動。
1 月 4 日中午,亞馬遜官方向新浪科技回應稱:
我們致力于服務中國消費者。消費者可以通過第三方線上和線下零售商購買 Kindle 設(shè)備。部分機型目前在中國市場售罄。亞馬遜提供的高品質(zhì)客戶服務和保修服務不會改變。
事實上,Kindle 官方淘寶店關(guān)閉已有一段時間,亞馬遜中國官網(wǎng)也早就不再銷售 kindle,只做電子書銷售,線上硬件銷售現(xiàn)在只有京東一個渠道。
不過,Kindle 也不單靠硬件賺錢,而是從長期的數(shù)字內(nèi)容銷售(包括直接購買和包月服務等)獲得穩(wěn)定利潤。
許多 Kindle 用戶看中的正是亞馬遜的圖書資源。當然,也可以用郵箱、USB、app 等手動傳書。
這場上了熱搜的風波也說明,雖然常常調(diào)侃 Kindle 是泡面神器,買來也逃不過積灰的命運,但它接近紙書質(zhì)感的墨水屏、沉浸式的閱讀、耐用的品質(zhì)、方便攜帶的大小,確實為許多忠實用戶所喜好。
與此同時,Kindle 越來越像一個邊緣產(chǎn)品。
▲ 圖片來自:Unsplash
手機、平板已有很多 app 滿足我們碎片化、社交化或者兼顧視聽的閱讀需求,但同時有其他功能干擾投入書海的努力。越豐富,也就越紛擾。
Kindle 倒是「十幾年如一日」地專注長時間閱讀,但它也只能用來「刷書」,無法像平板那樣盡情寫寫畫畫。伴隨著溫吞而細微的迭代,一臺 kindle 足夠再戰(zhàn) N 年。
這種不忘初心的老式做派,是優(yōu)點也是弱勢,既讓它很久都不會過時,但也可能使其淪為「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
放眼國內(nèi),kindle 已有不少競爭者。文石、掌閱、小米、當當?shù)榷加凶约旱碾娮娱喿x器,微信讀書的電子閱讀器也已上市,有的背靠自身書庫,有的是開放式系統(tǒng)。
「把書店放進口袋」的理念依然適用,數(shù)字書店不一定是哪家。當硬件升級的空間越來越小,電子閱讀器用戶看中的其實還是內(nèi)容生態(tài)。
海量網(wǎng)文、微信長文章或是大部頭書籍,都可以搭載各式各樣的閱讀器,讀書學習也不再限于「看」這一種形式。但最早讓電子閱讀器深入人心的 kindle,似乎總會有它的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