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找到擁有寬闊護城河的企業,誰就能獲得長久高收益。”
巴菲特最為人所熟知的一個投資原則,就是要尋找有寬闊“護城河”的企業。
“護城河”指企業擁有的保證它無法被競爭對手趕超的核心優勢,也就是競爭壁壘。它們包括:有效規模、轉換成本、成本優勢、技術優勢和規模效應等。
艾瑞咨詢在近期發布的《2021 年全球互聯網通信云行業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中,對互聯網通信云賽道優勢領先的廠商融云分析發現,構成其競爭壁壘的優勢特點與巴菲特的“護城河”理論十分契合。移步公眾號【融云全球互聯網通信云】回復【艾瑞報告】獲取報告完整版 PDF。
強者恒強獲取有效規模
有效規模指市場在經過優勝劣汰和不斷整合后,出現的一家恒強型公司占據市場份額主導地位的現象。而且,企業如果能在市場的某一局部擁有其競爭對手無法企及的絕對優勢,一樣能形成強大的競爭壁壘。
互聯網通信云市場中,通常涵蓋 IM(即時通訊)和 RTC(實時音視頻)兩大核心通信服務形式。單就即時通訊來說,根據艾瑞咨詢 Usertracker 多平臺網民行為監測數據庫顯示:融云市場份額高達70%,在月獨立設備數居 TOP1000 的頭部 APP 中,融云 IM 覆蓋的 APP 日活設備數加總(非去重)超過9000萬臺。
(融云 IM 仍居第三方通信云廠商首位)
這已經是融云連續七年保持 IM 市場占有率第一的領先地位,并以此為基礎隨著音視頻需求的爆發順勢進入RTC領域第一梯隊,實力支撐了強者恒強的通信云市場格局。
瞄準轉換成本擴大規模
轉換成本是指當用戶習慣于使用某種產品/服務后,轉換服務帶來的成本。
從市場反饋來看,客戶對于IM+RTC的融合需求越來越旺盛,單一需求已經很難滿足當前市場用戶對通信的期待。
對于在IM市場擁有高占有率的融云來說,其產品已經贏得了用戶信賴和運營收益,用戶在此基礎上疊加融云的 RTC 服務,十分自然地完成IM+RTC融合場景的延伸,也在無形中降低了開發者的轉換成本。
不僅如此,《報告》分析認為,融云作為頭部 IM 廠商,推出 IM+RTC+X 的“全”通信解決方案,不僅結合 IM 和 RTC 兩大產品功能,還疊加了多種周邊通信能力,將通信云能力覆蓋至全場景和全產業鏈,完成幫開發者降低轉換成本的重要戰略布局。
(融云 IM+RTC+X “全”通信解決方案)
如果開發者想就 IM 和 RTC 以及種類繁多的 X 分別選購不同公司的產品,則會由于架構不同、協議支持不同,甚至 API 接口的不同,產生各種兼容問題。并且,一旦出現問題,將無法基于統一的質量監控系統準確定位,必然會造成時間、人力、財力等轉換成本的增加。
因此,瞄準轉換成本這一思路,融云以 IM 頭部廠商入局,在音視頻市場競爭加劇、格局變數未定的情況下,提供“全”通信解決方案,不斷擴大有效規模,構筑競爭壁壘。
正如艾瑞《報告》所言:“全”通信解決方案提高了開發者的自由度,通過將各通信配件模塊化包裝,讓開發工作更具統一性和通用性,使開發者能基于業務場景和邏輯,通過簡單勾選即可快速調用各種通信周邊能力。
更少的二次開發,更全的場景覆蓋和擴展能力,加之融云可直接對接推送、審核、版權音樂、美顏、變聲、白板、CDN、SIP 等周邊豐富的 X 能力,無需開發者另尋第三方集成,便可實現低成本,甚至 0 成本的集成。
構筑技術優勢 強化競爭壁壘
除了成本和規模方面的優勢,融云在核心的技術方面也構筑了強大的競爭壁壘。
融云第三代場景化SDK的推出,以完整封裝的業務能力、貼近業務的接口方式、方便快捷的集成體驗形成代際優勢,構筑技術壁壘,無疑增加了競爭對手的復制難度。
艾瑞《報告》認為:“SDK 的擴展性取決于封裝的場景是否豐富,對互聯網通信云廠商的技術實力有更高要求”。
也就是說,如果技術實力不夠,無法承載大體量的客戶場景應用,也就不可能采集到足夠豐富的使用場景,并且捕捉到場景的業務邏輯進而將底層復雜的業務邏輯標準化,深度融合為 IM+RTC+X “全”通信能力。
因此《報告》中所標注的技術競爭難點,反而成就了融云的壁壘優勢。
(互聯網通信云產品的演進)
艾瑞《報告》也著重闡述了企業如何構建技術壁壘,體現在:優化底層鏈路調度算法,以及豐富接口數量與業務場景深度結合兩個層面。
在優化底層鏈路調度算法方面:融云 SD-CAN 通信網絡,在全球范圍內建立了多個數據中心和數千個加速節點,可覆蓋全球 233 個國家及地區。
在基礎設施之上,融云結合自研的最優鏈路調度算法,包括在 RTC 通信網實施鏈路優化、級聯優化,在 IM 通信網實施節點間數據轉發和證書計算前置等優化策略,可智能路由,就近接入,使全球范圍內的通信延時不超過300ms。
在實時音視頻方面,融云 RTC 視頻最高1080P分辨率、30FPS幀率,最高音頻采樣率可達48KHz;而且音視頻最低延時66ms,可對抗80%的音頻弱網丟包及60%的視頻弱網丟包,在穩定性、連通性、并發及負載等方面服務可用性達99.9%。
在與業務場景深度融合方面,融云的通信能力可覆蓋 iOS、Android、Web、Windows、macOS 等多終端設備,支持 Electron、Mini Program、Windows、Linux、Flutter、React Native、Unity、uni-app 和 H5 等多個開發平臺,全面滿足不同業務場景和不同開發類型的通信需求。
還需強調的是,融云的通信安全技術也是其技術壁壘優勢的重要“組件”,融云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私有通信協議“EverSync”,具有流量小,解析速度快等技術優勢,數據通信傳輸過程不必采用明文方式,從而具備了防篡改及防劫包重發等能力。
融云還為客戶建立了從客戶端、鏈路、服務器到運維管理的安全防控,可針對通訊鏈路被竊聽、客戶端被破解、信息存儲被盜取、認證信息被竊取,員工手機丟失造成信息泄露等用戶場景進行全方位的安全防護。
擴大規模效應 拓寬“護城河”
規模效應,是公司生產規模達到一定程度而使生產、管理成本下降,利潤增加的現象。
為了加寬“護城河”,擴大規模效應,對于通信云廠商而言,需要快而廣地將通信服務覆蓋至全球。
融云自 2016 年起,就跟隨中國出海企業的腳步,將通信能力延伸至世界各地。時至今日,幫助出海企業進行全球化擴張的使命感,已經成就了 LiveMe、Beeto、Tiya 等眾多海外現象級的互聯網產品,也成就了融云的規模化、全球化效應。
目前,全球化已成為融云未來發展的重要戰略之一。隨著出海經驗的積累,融云已將出海能力的探索進一步拆解為幫助出海開發者解決本土化和合規化等痛點的解決方案上。相應的研究成果將觸及出海企業是否能夠真正落地服務和可持續發展的命門,而融云也必將因此而創造出新的壁壘能力“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