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芯片是人工智能產業的核心硬件,中國人工智能市場龐大,對于智能芯片的需求亟待滿足和解決,智能芯片具有巨大發展潛力。全球已有數百家企業涉足智能芯片的研發,互聯網公司也紛紛選擇智能芯片領域一顯身手。
百度、阿里、騰訊紛紛開始自研芯片,但芯片產品,從起量到規模化量產銷售需要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前期的研發和投入都是十分關鍵的。
清華大學教授魏少軍此前就公開表明態度,在集成電路領域,不可能出現彎道超車,并且,國內芯片企業要遵循行業的發展規律,在芯片技術方面做好研發,一步一步推動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這就需要眾多企業放棄幻想,腳踏實地干好底層技術的研究。
寒武紀CEO陳天石很久之前就想的很明白,其實芯片這個賽道,比的就是出產品的速度,以及產品好不好用。想要把一款通用型芯片做好,你需要搞定很多技術環節:指令集、微架構、SoC設計能力、基礎系統軟件的能力……你需要花很多時間、人力和資本投入才能做出好東西。
“我們比較幸運——做得早,技術確實很好,投資人又支持,讓我們可以靜下心搬磚。說白了,做芯片就是個苦活,我們受的苦和累也是壁壘。“陳天石如此說道。
在創立初期,寒武紀選擇先從IP授權業務切入市場,實現產品和技術的商業化落地和技術驗證,達成了“初創便量產”的奇跡,幫助其在眾多創業公司中脫穎而出。但在2017年、2018年寒武紀將IP售于華為的時候,寒武紀就已經開始研發云端芯片產品,所以才能在2019年有量產的芯片出來,才能在之后有面對大客戶的智能集群業務,這些時間上的積累,也成為了寒武紀的壁壘所在,是寒武紀的先發優勢。
然而年輕的半導體初創企業確實很難,尤其是寒武紀所處的復雜芯片設計領域,更需要長期密集的投入,來構建自己的壁壘。這里不得不提的是廣受質疑的研發支出的問題。究其原因,自成立后,寒武紀在研發方面從來不吝投入。
根據其過往數據,2017年到2020年,寒武紀營收為784.33萬元、1.17億元、4.44億元和4.59億元;研發費用分別為2986.19 萬元、2.40億元、5.43億元、7.68億元,占營收比重分別為380.73%、205.18%、122.32%和167.38%,寒武紀的營收暫時還無法覆蓋研發投入。
不可否認,半導體行業本身并不是一個快行業,尤其是對以寒武紀為代表的復雜芯片設計公司而言,更需要聚焦堅持。如果沒有足夠的耐心和忍受寂寞的能力,芯片企業將很難獲得長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