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在釘釘“數字新生”2022制造業釘峰會上,阿里研究院副院長安筱鵬發表關于數字原生企業的主題演講。安筱鵬認為:數字化轉型不是把技術武裝到牙齒,而是把數字技術融入企業的基因,開啟一場永無止境的能力進化之旅。釘釘+低代碼開發,就是探索企業轉基因工程的新路,這將成為中小企業乃至大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新模式。
阿里研究院副院長安筱鵬在“數字新生”2022制造業釘峰會發表演講
今天的數字化是不是可以買來?安筱鵬介紹,有兩種不同的數字化路徑,一種叫做買的來的數字化,包括可以買機器人、ERP、CRM客戶關系管理、MES制造執行系統等各種軟件。但是有些數字化是買不來的,創新引領的信息化買不來;能買來設備,買不了工藝;能買來軟件,買不來數據;能買來咨詢,買不來核心競爭力。
安筱鵬認為,過去的數字化系統多是局部方案,滿足不了當前企業全局優化的需求。一個數字化系統要想滿足端到端、消費者主導和實時響應的研發生產采購服務的完整閉環,只有基于云邊端、SaaS化應用才能找到新的解決方案。
同時,低代碼這類工具可以填補IT真空需求,覆蓋更多業務數字化,助力系統集成和互聯互通,IT系統可以在低代碼解決方案下被解構和重構。
“釘釘配合低代碼開發工具+企業客戶+生態開發者,構建了一個需求反饋、相互促進、雙向迭代的生態體系。”安筱鵬認為,釘釘提供基礎能力的同時,構建了一個生態底座,可以快速反饋1900萬組織和5億用戶的應用需求。
安筱鵬表示,這種模式在共創一條普惠、個性、低成本的數字化建設新路。企業數字化轉型是一場進化之旅,它的基因要通過不斷的重組和改變才能不斷的進化。
————————————————
以下是演講實錄:
各位嘉賓,非常高興跟大家分享一些關于數字化轉型的思考。我的演講主題是《進化:成為數字原生企業》。
對于從事數字化的這群人來說,我們不斷去追問的一個話題是:今天的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元宇宙這些技術對于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到底有什么價值?不光是今天追問,十年前、二十年前、三十年前都在不斷地追問。
2003年的時候,哈佛商業評論的前主編尼古拉斯·卡爾在他的刊物上發表了一篇文章,翻譯過來就是不要告訴我們什么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一點用都沒有。后來比爾蓋茨、韋爾奇等人圍繞這個進行的一場爭論。尼古拉斯·卡爾覺得沒有把自己的思想表達出來,第二年出了一本書,這本書的核心是IT不再重要。這篇文章里邊,他講了一個案例,這個案例是說在上個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美國航空公司讓IBM給它開發了一套叫做訂票系統,后來美國前五大公司的航空公司中前4家都用了這套系統,除了第5家,后來這家公司破產了。破產之后被收購了,它的最后一任董事長在他的回憶錄中說,我們當時最大的失誤是認為IT系統無關緊要,但它事實上事關企業的生死。但是尼古拉斯·卡爾提出的問題是,當所有的航空公司都用了同樣的訂票系統的時候,這個訂票系統對于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有什么用?他認為沒有用。
當年在美國航空公司開發的訂票系統的人是Max Hopper,他在1972年加入美國航空(AA),負責Sabre系統的開發。1992年美國的《計算機世界》紀念創刊25周年,回溯當年這段歷史,評選出了IT行業里改變世界的25位先驅,其中就有他。給他的評論就是“他將企業的市場競爭優勢和信息系統建設建立聯系最成功的CIO”。
我反復講這個話題的原因是,今天思考數字化轉型,有一個判斷是它永遠是一場增量革命,這句話背后的含義是:不要告訴我企業上了什么機器人、數控機床、OA、MES、ERP、CRM客戶管理,數字化轉型是一個永無止境的能力競爭過程。
把視線拉回到今天,對于企業來說什么是增量?增量在哪里?我們看看今天數字化轉型的邏輯起點是什么?為什么非要做數字化轉型?
第一,新消費人群。人變了。今天的消費者變了,怎么變的?今天新消費人群涌現,00后、95后的崛起,他們被稱之為數字時代的原住民,無網絡不生活,數字空間即生活空間,他們可能是最早一批進入元宇宙世界的人,他們喜歡國潮、二次元。
第二,新決策鏈路。人們在決策的商業邏輯,人們在進行購買的邏輯發生了變化、決策的鏈路發生了變化。線上發現、線下體驗、社區討論、下單購買、心得分享。
第三,新決策模式。人們購買決策的邏輯和模式發生了變化。從消費品來說進入非必須品消費的時代,產品即服務。過去關注的是性價比,性價比仍然很重要,但是在性價比的基礎上,消費者更加關注他的參與權、表達權、社交體驗是不是得到了充分的滿足。我吃飯旅游看視頻,去表達我的感受、好惡,今天的供給端是不是為這場變革做了充分的準備。
第四,新消費主張。當前三個發生變化的時候消費的主張也會發生變化,我們看到消費者有了更多的表達權、話語權、選擇權和參與權。今天的消費更加個性化、實時化、場景化、內容化、互動化。
一句話概括是消費者主權崛起的時代,這個時代為什么對供給端這么重要?我們看到今天的數字化轉型從一個單輪驅動演變為雙輪驅動。過去的十年、二十年制造企業進行各種安裝,機器人、ERP、CRM客戶管理、MES制造執行系統是必要的,和剛才我說的尼古拉斯·卡爾之問一樣,目前這些遠遠不夠了,需要把這些設備通過IoT的方式連接起來,需要移動化,需要IoT化,需要云化。
一方面在供給端要轉型,另外一方面無論是銷售汽車也好、工程機械也好、化妝品也好、服飾也好都一樣,不洞察你的客戶是不行的。你需要具備一種能力,這種能力叫做可觸達、可分析、可服務、可洞察,更為重要的是什么?今天企業的決策,無論是你的營銷、用戶運營、產品創新、制造渠道管理、分銷和品牌建設,每一個企業的商業決策都是基于消費者需求洞察的決策。
那我們就會看到有兩類企業,當今天我們討論到數字化這三個字的時候,后面跟著兩個關鍵詞,一個叫轉型,一個叫原生。所謂的轉型是傳統企業把自己的產品形態、渠道、商業模式、組織文化管理進行升級,從A這個地方出發到B這個地方。
但是你發現,在B這個數字化土壤比較肥沃的地方,有一批小企業它天生就長了數字化的基因,我們把這些企業定義為叫做數字原生企業,元氣森林、三頓半、認養一頭牛等等,這些我們都可以把它稱之為數字原生的企業。
如果說傳統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就像一場學游泳的競賽一樣,有一批教練教你怎么去呼吸,怎么去蹬腿,數字原生的企業一出生的時候就長了一個數字化的腮,他就知道如何用數字化的方式去做決策,去做產品創新,去構建自己線上線下一體化的驅動,而今天數字的原生企業最重要的一個標志能力就是基于云邊端的這一套技術架構體系能夠基于消費者洞察去做出這樣的決策。
回到剛才李院士講的數據驅動,這種數字原生企業的重要能力是它獲得了客戶的需求信息之后,這個信息可以變成企業內部的一種數據,不斷地被加工處理執行,在企業的產品設計、工藝設計、生產制造、過程控制、產品測試、產品維護乃至經營管理的每一個環節去流動,最后影響企業決策。
那我們去思考數據是如何流動的?過去,流動基于紙張,研發人員跟工藝人員,工藝人員跟車間的管理人員,他是基于紙張,基于excel表,就像最開始葉軍給大家介紹的,工長里邊各種各樣的excel表也好,各種紙張也好,都是這種方式。
那我們去思考,在數據流動的每一個環節,是不是有人去參與進去了?只要有人參與進去了,它就一定意味著效率的衰減。今天的數字化最重要的一個價值是要把物理世界的現象數字化,數字化之后能夠實現數據在每一個環節自動的流動,就是你能夠在正確的時間以正確的方式傳遞給正確的人和機器,從過去基于文檔的流動轉化成為基于模型,這個模型是幾何模型、性能模型、工藝模型。
從這個視角我們去思考什么叫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所謂的數字化,核心是解決數據有無問題,就是能夠把物理世界的現象洞察變成一套代碼,在數字世界里邊去呈現;網絡化核心解決數據流動問題,要能夠讓多個業務系統、設備的數據流動起來,能夠傳遞過去;智能化核心解決數據自動流動問題,在每一個環節,數據流動的過程中越來越少不需要人去參與,這是它的關鍵。
今天企業面臨的挑戰什么?企業數字化的投入跟它的收益之間并不是一條平行線。根據對中國近15萬家企業的調研,最領先的企業洞察和分析得出來的基本結論是企業從單項應用,買些OA,買些軟件,到企業級集成,比如財務跟業務,ERP跟CRM,ERP跟你下行MES之間的企業級集成,再到產業鏈上下游,從低級到高級。
企業的數字化收益只有跨越了某一個集成的拐點之后,才會呈現指數化的增長。但問題是今天企業所有的解決方案,都是一個碎片化的,它給你提供的都是一個局部方案,無論是管理制造執行系統、ERP都是一個碎片化的。
但是今天,無論是德國人講的工業4.0也好,美國人講的工業互聯網也好,中國講的兩化深度融合。盡管用的話語體系不一樣,但它解決的本質上是一件事,就是如何能夠推動企業從企業級的集成到產業鏈的集成。我經常說的觀點是今天企業數字化轉型面臨的基本矛盾是什么?這個觀點不一定對,但我們要思考,這個基本矛盾矛盾就是企業全局優化的需求和碎片化供給之間的矛盾,這個矛盾為什么會產生?就像彼得·圣吉提出的觀點,今天的問題源自昨天的解決方案。當十年前、二十年前,他們開發ERP、OA,開發客戶管理的時候,當年只想解決一個局部問題,你怎么可能指望它今天給你解決一個全局問題?不可能的事情。
今天我們看到的是什么現象?那些行業領導者紛紛自建自己的業務系統。2008年物美集團成功上線了ERP系統,去年疫情期間物美把自己的系統除了財務之外全切換到自己的多點系統。
特斯拉的市值1.2萬億美元,銷售的汽車量只占到全球的0.4%,市值占到了其他所有企業公司加起來之和,他們自己動手開發了一個叫Warp的系統,這個系統超越了我們所認為的ERP,包括財務、產銷計劃、銷售、采購、CRM、在線服務。
為什么非要構建自己的業務系統?因為要構建一個面對“端到端”,滿足消費者主導和實時響應的研發生產采購服務的完整的閉環,原有的基礎架構體系和解決方案滿足不了它的需要。
美的進行數字化轉型1.0、2.0、3.0,進行到2.0的時候要構建一個CRM的定制體系的時候發現,原有的軟件體系遠遠滿足不了,他需要重新自己開發。阿里的犀牛制造基于云,把服裝行業軟件重寫一遍,盒馬鮮生重構ERP、WMS、CRM、營銷系統多廠商,構建線上線下一體、全鏈路物流實時優化、服務化、高擴展的新系統。
盡管這些行業領導者來自不同的業務領域,但本質上都做了同樣的一件事情,基于云、邊、端的技術架構體系,重新構建了一套行業的解決方案,因為原有的解決方案遠遠滿足不了端到端的全局優化的問題。
我們思考一件事情,當我們一個企業的業務系統同時滿足三個條件的時候,今天的市場上可能找不到現成的、有效的、高質量的解決方案提供商。哪三個條件?端到端、消費者主導、實時響應,滿足這三個條件的時候整個市場的數字化的解決方案的能力遠遠供給不足的,所以這幫企業領導者不得不自己動手開發業務的解決方案。
展望未來,如果回顧過去我們看到的是整個商業系統變得越來越復雜,無論是個性化定制,還是產品的智能化水平的提高,但是我們傳統的這套IT架構對于商業系統的復雜性的支撐越來越顯得力不從心,只有基于云,基于中臺,基于SaaS的應用才能提供新的解決方案來支撐它。
我們看到的是兩種路徑和兩種解決方案。第一種,傳統的企業需要遷移,把自己的基礎設施、IT的基礎設施遷移到基于云邊端的架構,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第二種,很多企業一出生的時候長在這條藍線上,我們把這類企業稱之為數字原生的企業。
我們看一張圖,我們怎么理解今天的數字原生?有一張圖我不知道現場有沒有人能夠認識這個設備是干什么用的。有沒有人能猜出來?什么設備?這是1909年開發的烤面包機。這個不是我講的重點,我講的重點在這里,烤面包機的插座長成了燈泡的樣子,螺旋的接口。因為當年的電發明的時候,我們能夠想到的應用就是電是可以用來照明。那今天我們看到電不僅僅可以照明,還可以做烤面包箱,還可以來做電冰箱,我們把這個東西稱之為電原生,理解云原生比較復雜的時候我們講電原生,因為有了電的出現才出現了新的產品。因為有了電,才有了電烤箱。后來插座進行演變,演變成我們今天所看到這樣一個插座的形狀。
我想的是我們要思考今天數字化轉型云原生這個概念,數字云上的概念,回想一下一百年前什么叫電原生,因為有了電所以有了電梯,因為有了電梯所以有了高樓,因為有了高樓所以有了城市,這就是一個新的時代開啟對于我們的意義。商業系統的復雜性驅動技術架構的遷移。
回到今天,釘釘這一套技術架構解決方案對我們的價值,它在共創一個數字化建設新路:普惠、個性化、低成本。如果我們回顧過去的三十年、四十年,數字化在當年不叫數字化,叫信息化。第一個階段叫做信息系統安裝,以ERP、CRM客戶管理、MES制造執行系統為主,它是一個記錄的時代。在5年前,有一種新的方式叫做Saas租用,可以實現SaaS化、Iaas化;今天到了一個新的時代,不僅僅可以安裝,可以租用,也可以基于低代碼的平臺+工具,去構建自己的一套低成本的解決方案。無論是IDC、Gartner、西門子、微軟等等,這些咨詢公司跟領導廠商都在布局自己的低代碼的解決方案。那這種解決方案對于釘釘來說,它已經構建了一個基于低代碼+工具平臺的一套解決方案,這個解決方案的底座是基于兩千多個API的接口,三十多個場景能力包,一百九十多個數據項開放……的釘釘生態底座。基于這樣一個生態底座,它為開發者(包括行業開發者、生態開發者)提供了開發工具和運行的環境。目前釘釘上已經有大概有九十多萬個開發者。
這些開發者已經開發出了150萬個各種SaaS化的應用,超過2000個API接口服務了1900萬個組織和5億用戶。用戶把自己的需求反饋回來,給到了釘釘的底座。
我們看到的是今天基于釘釘平臺、企業客戶、生態開發者構建了一個需求反饋、相互促進、雙向迭代的生態體系。在這個生態體系里,有人會問低代碼意味著什么?是一個低附加值嗎?我經常跟我們同事交流一個話題,低代碼+平臺它到底是可有可無的下午茶,還是可以成為法國大餐,或許這是此消彼長的過程。我們思考的是原有這套ERP、MES、WMS、CRM、供應鏈管理、質量管理、OA原有的系統跟今天低代碼開發是一種什么關系?在我看來有四種關系。
第一種關系,補缺IT真空。它填補了原有的IT系統的真空。剛才李院士跟葉軍都講了東方日升,很多業務系統是沒有被覆蓋掉的,我用低代碼的方式去覆蓋它,去完成業務的數字化。
我們都知道多個業務系統ERP、CRM之間不能集成,基于低代碼的方式可以實現多個業務系統的互聯互通和操作。
第二種關系,助力系統集成。
第三種關系,IT系統的解構,原有那套復雜的重型的IT架構體系不斷被支解,一部分功能通過低代碼的方式重新去部署應用。
第四種關系,IT系統重構。低代碼可以同步一套體系,80%、90%這套解決方案完全是基于低代碼的,所以它是一個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是一個演進的過程,這是我們看到低代碼的價值。
釘釘同學之前也做過一個梳理,對于華東、華南、華北還有西部地區的企業,制造企業基于釘釘的這套平臺,開放的API接口以及SaaS化應用,到底在哪些領域開發了什么樣的業務系統?其中包括了協同辦公、智能人事、ERP、設備管理、項目管理、采購管理、生產管理多個業務,都有典型的案例應用,它是可以創造出各種各樣的解決方案。
我曾經跟醫療行業一家小的包裝公司交流,他們自己做了一個質量管理體系的解決方案,之前也安裝過各種ERP、MES,成本比較高,數據孤島,擴展性比較差,后來他把自己的系統全部干掉了。他開發了很多新的業務系統,成本更低,數據更容易實現整合,靈活可調度,這樣的企業有80%、90%的業務系統完全是基于自己開發。
所以我想說的是低代碼工具+平臺可以是一道下午茶,也可以是法國大餐,這取決于你自己的意愿、能力和水平。
最后,我們去思考一個問題,今天的數字化是不是可以花錢買到?我們有兩種不同的數字化的路徑,一種叫做買的來的數字化。我們可以買機器人、數控機床、ERP、客戶關系管理系統、制造執行系統,各種軟件都可以買。但是有些我們是買不來的,創新引領的信息化是買不來的,你能買來設備,買不了工藝;能買來軟件,買不來數據;能買來咨詢,買不來核心競爭力。換句話說,你能買來的你的競爭對手都能夠買來。
今天的數字化用兩年前的流行語叫做主要看氣質,你能買來一件西服,但是買不來氣質,就像我們講數字化轉型,回到一開始講的是一場進化之旅。人人想進入城市,進入文明世界不是穿一件西服就可以了,它的基因要通過不斷的重組和改變才能不斷的去進化。
所以我想的說,數字化轉型不是把技術武裝到牙齒,是把技術融入企業的基因,開啟一場永無止境的能力進化之旅。回到今天,釘釘平臺+低代碼開發,就是探索企業轉基因工程的新路,它為今天的中小企業乃至于大企業在數字化轉型的道路上探索一個新的道路和模式。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