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互聯網那些事
華為跌倒,蘋果吃飽?真相是踩著華為的蘋果早已吃撐!2022年開年,科技圈便上演了殘酷的“冰火兩重天”!一邊是華為營收暴降2500億(人民幣),一邊是蘋果市值沖破3萬億(美元),沒了華為的阻擋,偌大的中國市場,蘋果竟如入無人之境?一家就將高端市場份額與利潤吃干抹凈!OVM等友商還有活路嗎?
01,“斷翅”的華為,撐起了蘋果的野望?
過去的兩年,華為遭遇了史無前例的4輪沉重打擊,消費者業務中,重中之重的手機板塊幾近停滯,本以為,華為無奈吐出的市場會是國產友商(OVM)趁熱崛起的絕佳良機,豈料蘋果大殺四方,通吃5~10k+高端市場,華為只能望著“一個能打得都沒有”的友商: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垂淚空余恨!
華為CBG總裁余承東痛心發圈
數據不會說謊!2021年,華為營收約6340億人民幣,相比2020年的8114億,足足減少了2574億,同比暴跌28.9%,華為承受了“斷翅”之痛,蘋果市值卻突破了3萬億美元大關,華為和蘋果就像冰與火的AB面,那華為被迫跌倒原因眾所周知,蘋果為何業績飆漲,市值史詩級開大?
其實原因并不復雜,最核心的便指向蘋果產品的持續熱賣。
依據2021年蘋果第四財季季報,在2021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下滑6.7%的節骨眼,蘋果不降反升,憑5040萬的出貨量同比激增20.8%,全球市場份額排名第二,這里面,丟失了歐洲市場的華為,等于拱手把高端客群讓給了蘋果,稍早前的統計數據表示,蘋果一家瓜分了全球手機市場75%的凈利潤。
國內市場,沒了老牌勁敵華為,蘋果已經連續2月霸榜中國手機銷量冠軍,在5K+的高端市場,更是一家獨大,瓜分走了9成以上的市場空間與利潤。截止9月30日,蘋果實現營收833.6億美元,創單財季紀錄,同比增長29%,實現凈利潤205.51億美元,同比增長62%,這其中,大中華區的增速高達逆天的83.27%。
整個2021財年,蘋果靠iPhone斬獲了1919.73億美元的營收,同比增長39%,較上一財年激增542億美元,來自大中華區的營收達683.66億美元,同比增長70%,也就是說,無論是增速還是增營收規模,大中華區都是蘋果緊握手心的香餑餑!
2021年10月,國內市場,蘋果斬獲線上線下雙第一,其中線上33%,線下24%,在5000元以上價位,瓜分了80%以上的份額,在6000元以上價位段,吃掉了91%以上的份額。再看最新出爐的2021年11月數據,憑著iPhone 13系列的強勁表現,蘋果無爭議蟬聯中國市場銷售冠軍。
2022年1月5日消息,據CINNO Reasearch報告顯示,由于iPhone 13系列銷量持續維持高位,蘋果智能機總銷量穩坐國內市場No.1,環比增長3.7%,同比增長14%,僅iPhone 13系列,就賣出了近272萬臺,據Couterpoint Research數據,在11月份,蘋果在中國市場市占率達到了驚人的23.6%,相較于10月份的22%,無異于百尺竿頭,再進一步。
前三季度,華為國內大跌70.6%
梳理到此,不難發現,國際市場雖然份額排老二,但利潤的7.5成以上都進了蘋果口袋,是事實上的最大得利者,蘋果一家利潤堪比所有手機廠商利潤之和的3倍(三星13%,國產廠商之和12%),尤其是國內市場,沒了華為的阻擋,蘋果如魚得水,把華為吐出來的蛋糕捎帶吃干抹凈,OPPO、vivo、小米和榮耀等廠商只能喝湯。
華為拼盡全力,南征北戰,好不容易打下來的“江山”,全都拱手相讓給了蘋果,從高過蘋果的全球20%份額暴降至other(國內更是從絕對第一降至僅9.7%),也難怪余承東會心痛不已,可是,為何華為倒下,這些國產廠商就沒能力與蘋果對抗,面對蘋果的瘋狂進攻,只能繳械投降了呢?
02,蘋果獨霸高端,國產廠商還有機會嗎?
如果時光倒回華為被制裁的那一夜,這些國產友商能不把華為當假想敵,而是像率先覺醒的小米一樣,以蘋果為目標,傾全力研修豐滿自己的技能樹,既便華為這個巨人倒下,也不至于淪落到市場份額與利潤蛋糕被蘋果吃干抹凈的田地。
蘋果無心之“惡”?
長久以來,很多人認為,蘋果推動了中國科技相關產業的發展,創造了就業,貢獻了稅收,但是這群人從來沒有認真思考過的是3萬億的蘋果,為中國的產業鏈帶來了什么?
近2年來,據不完全統計,在中國大賺特賺的蘋果,冷酷拋棄了34家以上的中國供應商,比如昔日著名果鏈歐菲光,被蘋果一腳踹開后,凈利潤腰斬,股價跌去7成。就這樣蘋果還不滿意,還要帶著富士康搬到印度和越南。
蘋果的所作所為,已充分顯示,其欲與國內供應商切割的意圖,蘋果賺著中國人的錢,卻不想依賴中國,這樣的巨頭,賺再多的利益,對中國產業鏈的貢獻,也是有限的。
蘋果屏幕不買你的,光學指紋芯片不買你的,存儲芯片不買你的,處理器自己制造,而反觀華為和小米等國產廠商,大力扶持BOE和華星光電,并且華為的海思還自研了高水平的SoC,如果不是因為制裁,華為從硬件到系統,幾乎實現了90%的國產供貨比例。對供應商的反哺,堪稱現象級。
現在,華為倒下了,蘋果又拋棄了國產供應商,這些供應商們該如何熬過新冬天?這也是為何我們雖然不反對你買蘋果手機,但是,如果可以,更希望大家支持國產的一個重要原因。
當然,打鐵還需自身硬,賣慘博同情,在商業利益面前,一文不值,還是要回到產品核心層面,為什么,華為之后,國產一個能打的都沒有了?
國產廠商生存挑戰!
華為的品牌效應無疑是僅次于蘋果的存在,但國產友商往往忽略了這背后的硬核邏輯,華為之所以獲得如此高的品牌信任度與美譽度,核心原因是,華為通過艱苦的研發攻堅,在技術自研領域,開辟了一條足以令國人驕傲,令消費者信服的自強賽道。
除華為外,目前OPPO、vivo、小米和榮耀們還不具備SoC的研發能力,光是手機的心臟這一環,就得看美國高通的臉色,屏幕又得指望著韓國三星(小米雖然在12上用了華星光電,但定位更高的12 Pro依然是采購的三星頂級屏),系統仍是沒有脫離安卓,這樣的大前提下,你雖然是國貨,但是相比華為,總會顯得核心研發能力缺失,那么想賣出高價,是不可能的。
沒有一定的溢價,就撐不起高昂的研發,就更難以獲得可商業轉化的智慧成果,長此以往,產品的差異化競爭力便難以構建,這才是國產友商深陷高端泥潭的最本質原因。
不過,也應看到,國產廠商在積極求變了,vivo自研了數代ISP,OPPO也官宣了NPU的自研,小米更是自研了120W單芯秒沖,生態方面,各家都推出了基于萬物互聯的解決方案,能看到,廠商們對自研的重視程度與日俱增,但是,系統和SoC一日沒掙脫美國技術框架,這些廠商想真正獨擋一面,硬剛蘋果,懸!
華為之后,誰能扛起國產大旗?
參考資料:
連續兩月登頂中國市場,蘋果市值突破3萬億美元——金融界
11月國內手機銷量蘋果第一,環比增長3.7%——中關村在線
Counterpoint和CNINO等數據機構調研數據
4,華為營收6340億,與蘋果相比,差距有多大?——楊劍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