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雷鋒網
作者/李帥飛
編輯/王亞峰
2022微信公開課Pro,張小龍徹底缺席。
從第一屆微信公開課Pro開始算,今年已是第八屆。這一次,張小龍沒有演講,沒有露面,甚至連視頻出席的方式都省掉了。而過往的每一屆,張小龍都親自出席或者通過視頻露面,發表了關于微信和產品哲學的演講。
由此,歷屆微信公開課Pro,不僅成為理解微信背后產品哲學的最佳機會,也成為洞察微信外在變化和內在堅持的唯一窗口——某種程度上,它也成為深入理解2022微信公開課Pro的最佳素材。
實際上,微信公開課Pro的八屆歷程,已經清晰地勾勒出了微信作為一款國民級App在公共產品形態上的三大主題嬗變:公眾號→小程序→視頻號——而張小龍的七次公開演講,也已經為這三大主題嬗變做了足夠的定調和注解。
同時,微信背后的產品思考也全然涵蓋于其中。
在雷峰網看來,微信生態中,無論是曾經擔任主角的公眾號、小程序,還是在2022微信公開課Pro中成為絕對主角的視頻號,它們都在內在維度上指向了張小龍在微信十周年演講中所定義的一個詞:連接。
恰逢微信進入第二個十年的首場大秀,當我們試圖借機洞察微信的新變化時,會發現:連接,依舊是微信新十年的最佳注腳。
公眾號:無心插柳柳成蔭
2014年12月11日,第一屆微信公開課Pro在北京舉行,主題為“微信·思維·智慧”,當時這場活動的定位是微信官方公開課年度收官之作。
從內容上來看,這次活動主要展示了微信三個層面的價值:人體的延伸、效率的提升、生活的便利——其中,人體的延伸,主要是從媒介的角度談到了微信對人的身體的解放,借此微信還公布了"2014年微信媒體優秀案例"。
這符合當時微信的發展狀態,畢竟當時公眾平臺是微信開放的絕對重心。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場活動中,張小龍以視頻的方式進行了演講,主要談到微信對于開放平臺的一些理念和方向——整個演講的重心,實際上就是公眾平臺。
其中,針對微信公眾平臺的大量媒體文章內容,張小龍表示:
那我們做了公眾平臺以后我們非常驚訝的看到自媒體、以及以前的一些博客作者他們重新投入了進來,并且在公眾平臺里面出現了越來越多好的原創文章,作為一個平臺來說我們非常高興能夠看到這樣一種投入。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是非常鼓勵,非常優秀的文章能夠出現在公眾平臺里面。
不過,在張小龍看來,微信公眾平臺真正要提供的是有價值的服務,而上述的文章只是"有價值的服務"的一部分,而非全部。
實際上,張小龍表示,在構思微信公眾平臺的時候,他更多的是思考希望促進一種什么樣的商業,給那些沒有地理優勢的商家也能帶來一種非常好的顧客訪問量——比如說,一個盲人的按摩師,他可能不需要去租一個鋪面,只要他的手藝足夠好,那么他就可以在一個不是很好的鋪面里去提供他的按摩服務。
張小龍還談到,希望通過公眾平臺,能夠鼓勵商家和消費者能夠在其中直接的對話,因為以往商家是很難直接和消費者對話的。
不過,在當時的情況下,公眾平臺的主要價值依舊體現在媒體內容層面——因此張小龍在視頻演講的結尾強調"用戶價值第一"這個理念時,也專門談到了他對公眾平臺上內容傳播的看法:
對于公眾平臺,就像訂閱號一樣的,這里面有非常多的閱讀量來自于朋友圈,這是符合2/8原理的:20%的用戶到訂閱號里面去挑選內容,然后80%的用戶在朋友圈里去閱讀這些內容。我們很高興這個流量能夠發生作用,但是一切都是在用戶認可的情況之下發生的。
值得一提的是,也正是在這次演講中,張小龍第一次談到了微信想要搭建一個“生態系統”的理念,他表示:
我們是希望建造一個森林,而不是說我們要建造一個自己的宮殿出來。我們希望整個森林是去培育它的一個環境,我們讓所有的一些生物或者動植物能夠在森林里面自由生長出來,而不是說我們自己去把它建造出來。
2016年1月11日,第二屆微信公開課Pro召開,它可以說是一場以微信公眾平臺和媒體內容為重心的活動。
比如說,根據當時微信官方公布的信息,微信內容生態繁榮,公眾號文章日均點擊PV超30億,流量主收益超10億,內測的贊賞帳號總收入超過2000萬——而微信方面也宣布:2015年微信公眾平臺做的最有意義的事情之一,是對原創內容的保護,以贊賞等系列機制鼓勵原創。
這一次,微信公開課講師們的演講也多與內容相關。比如說,微信高級產品經理朱深彬主要講到了原創內容、作者收入和贊賞、流量和廣告傾斜、付費閱讀和原創視頻保護等,而另外一位高級產品經理黃捷文主要談到了原創賬號保護邀請,圖片原創保護、企業贊賞等功能。
此外,這次微信公開課Pro,還專門邀請了大象公會、“一條”、“黃小廚科技”、周國平等知名內容從業者來演講,使得本次活動充滿了濃厚的媒體屬性。
不過,這次活動的最大亮點,是張小龍的首次公開露面演講,他主要談到了微信對于產品和平臺的四個價值觀:一是一切以用戶價值為依歸,二是讓創造發揮價值,三是好的產品應該是用完即走的,四是讓商業化存在于無形之中。
其中有不少金句讓人耳目一新:
欺騙用戶是最容易做的事情,因為只需要聰明就可以了,這是不對的,因為欺騙用戶雖然很容易獲得流量,可以獲得用戶的點擊,但是最終會把用戶給趕跑了……善良比聰明更重要;
業界很羨慕微信是用戶的時間殺手,但是我們要考慮的則是怎么樣更高效率幫助用戶完成任務,而不是讓用戶在微信里面永遠都有處理不完的事情。
其中,在談到公眾號時,張小龍表示:
因為公眾平臺現在看起來確實更像是一個媒體化的平臺,是對于自媒體、一些寫作的或者一些傳播內容的人特別有效。但是我們的公眾平臺,我們出發點不是僅僅針對媒體的,我自己也是很多年的程序員,我們覺得2016年我們應該做一些事情,面向開發的團體。
不僅如此,在這次演講中,張小龍也談到了微信在公眾號之外已經孕育的新的產品形態:
我們的本意并不是要做成一個只是傳播內容的平臺,我們一直說我們是要做一個提供服務的平臺……我們希望存在一種新的公眾號的形態,這種形態下面用戶關注了一個公眾號,就像安裝了一個APP一樣,他要找這個公眾號的時候就像找一個APP一樣,進去使用這個公眾號……這樣的話我們可以嘗試做到讓更多的APP有一種更輕量的形態,但是又更好使用的一種形態來存在,這是我們在探討的一種新的公眾號形態,叫應用號。
一年之后,張小龍口中的"應用號"以"小程序"的名字,正式上線。
小程序:張小龍職業生涯的最大挑戰
關于"應用號"改名為"小程序"的原因,馬化騰在2016年9月張小龍發布的一條朋友圈回復時透露了原因:蘋果不允許稱之為應用號。
而張小龍的這條朋友圈原文是:
什么是小程序:小程序是一種不需要下載安裝即可使用的應用,它實現了應用“觸手可及”的夢想,用戶掃一掃或者搜一下即可打開應用。也體現了"用完即走"的理念,用戶不用關心是否安裝太多應用的問題。應用將無處不在,隨時可用,但又無需安裝卸載。
三個月后,也就是2016年12月28日,張小龍在2017微信公開課Pro上全面闡釋了小程序背后的故事。比如說,就小程序早期階段的故事,張小龍提到:
當天晚上我記得有一個開發的小伙子拿了他開發了一些接口DEMO,說我們在開發上有這樣一些基礎的接口可以做,其實那是一個很好的靈感,既然我們能在這樣的接口上做出來,那么我們也能做出一些復雜的接口,通過更加復雜的接口實現應用程序所需要的基本元素,沿這個思路一想,我們就不再糾結于怎么樣擴充公眾號,去把它變成個有更強大功能的公眾號,而是完全可以跳開公開號,去做一種新的應用形態,這就是待會要跟大家介紹的小程序。
對于以程序員自居的張小龍來說,小程序還有另外一個意義讓他感到非常興奮。他表示:
我相信很多的程序員都會有一個夢想,我們除了自己去寫一個程序,我們能不能再去寫一個能運行程序的程序,這是很有意思的事情。通常來說可以運行程序的程序,通常意味著是一個操作系統,我并不認為我們有能力去做一個操作系統,但是我們可以有機會在某種程度上做到一個可以運行程序的程序,那對一個程序員來說他會覺得非常的自豪和興奮,我今天就是懷著這樣一種心情。
不過,張小龍也強調,小程序并非是從開發人員的角度來說要改變一下應用程序的存在模式,而是基于特定的需求;他在后面的演講中用PC互聯網的網站服務作對比,認為小程序其實可以想象成“PC時代的一個網站”。
當然,在這次以小程序為絕對主題的演講中,張小龍還專門談到了小程序背后所體驗的微信產品理念,比如說:
一個好的軟件,一個好的工具應該讓用戶用完即走的。
任何一個工具都是幫助用戶提高它的效率的,用最高效率的方法去完成它的任務,這是工具的目的,工具的使命。微信也是一個工具,所以微信的目的也是幫助用戶用最高效的方法去完成它的任務。
很多人也認為我們在微信產品里很克制,但其實我當時聽到這樣的評論時有一點點驚訝,因為克制這個詞從來沒有在我的腦袋里面出現過。
我們在做很多很多決定的時候,反而要去判斷什么樣的東西是最合理的,合理性才是這里面要考慮的一個最重要的因素。
任何一個產品都不可能滿足所有人的需求,我們必須要做很多的取舍;
手機是人的肢體的延伸,PC其實不是,PC是固定的。
不過,除了張小龍的演講,2017微信公開課Pro的整體內容并沒有更多地涉及到小程序整個主題,但整個活動有了更多亮點,比如說微信團隊發布了《2016微信數據報告》,用一些直觀的數據(例如用戶月人均發紅包28個)來展示用戶生活與微信的關系。值得一提的是,作為微信體系的一個全新業務板塊,企業微信也首次在2017微信公開課Pro中亮相。
2017年1月9日,正值喬布斯發布iPhone十周年的紀念日,張小龍選擇讓小程序在這一天正式上線。
有趣的是,小程序上線當天,張小龍發了一條朋友圈,寫著“2007.1.9”的日期,同時配上了六張初代iPhone的產品發布圖——在外界的解讀中,張小龍這一做法至少有兩點意義,一是向iPhone和喬布斯致敬,二是他對小程序有著類似于iPhone之于喬布斯那樣的期許和自我定位。
一年以后,2018年1月15日,在2018微信公開課Pro中,張小龍第三次公開露面演講,這次演講以"跳一跳"小游戲開場,但張小龍再次談到了"用完即走",并表示它的本質是任何一個工具都是幫助用戶完成一個任務,越高的效率越好;張小龍還表示,小游戲其實也是小程序的一種,它比過去APP使用都更為方便、更加快速。
在這場演講中,張小龍談再次到了自己的產品理念:
我記得很早以前微信有一個版本,它的啟動頁是一個大幕,然后它拉開了,出來一些文字,我一直認為那樣的一個東西才是微信的發布會;
有很多人會說微信很克制,微信很有情懷,但是內部我們從來沒有說過“情懷”兩個字,也從來沒有說過我們要克制自己的欲望,因為做一個好的事情并不是克制什么,而是要判斷什么樣的事情是該做的,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
在微信我們說不能對用戶稱“您”,而是“你”。我們并不需要用一個很尊敬的態度稱呼用戶,而是應該當朋友一樣稱呼,所以應該是一種很平等的關系;
我們的系統設計是不保留用戶的聊天記錄的。當然很多用戶會挑戰我們,說我們居然連這樣一個云端同步的能力都做不到,但是我們只有苦笑,因為我們相信從對用戶隱私保護的角度來說,系統里面沒有用戶的聊天記錄其實是最安全的;
用完即走和用戶再回來,其實并不矛盾;
“去中心化”與其說是平臺的策略,還不如說是一個觀念,這個觀念代表著我們去看待這個世界的方式;
其實我們并沒有想過要把訂閱號作為一個所謂的信息流,訂閱號只是大家訂閱的一個集合,我們的想法是我們應該去改善一個用戶對于訂閱的所有東西的閱讀效率。
很多人說跳一跳有毒,想把它給卸載了,我就很開心,因為他卸載不掉它,因為他也是根本不需要去安裝的。
在這次演講中,張小龍談到了對小程序的更深層次的一個理解,他表示:
小程序最終的目的不光是在線上可以玩一個游戲或者獲取一個服務的信息,對于線下,對更多的一個場景它就代表了我們所能接觸到的,所能見到的任何事物它背后的信息以及對于它背后信息訪問的方式。所以我們希望通過小程序作為萬事萬物的一個表達語言,它就是做溝通的一種信息組織方式,這是我對小程序更為抽象的一種表達。
基于此,張小龍也在演講結尾重點談到,2018年微信希望做一些新的嘗試,也就是探索線下的精彩生活。
在本次微信公開課Pro上,微信團隊也首次公布了小程序上線一年來的相關數據,比如說1.7億日活用戶、58萬個小程序數量、超過100萬開發者等——除了小程序之外,小游戲、微信支付、企業微信等業務也在主論壇上得到了介紹。
此后連續三年,小程序也在一次又一次的數據公布中不斷發展壯大自身生態,而它也連續三年成為微信公開課Pro主論壇開場介紹的第一個項目。
視頻號:信息多樣性的延伸
2019年1月9日,在小程序正式上線兩周年之際,張小龍在微信公開課Pro的"微信之夜"登場,酣暢淋漓地講了4個多小時的時間。
在現場,張小龍可以說是金句迭出:
我覺得在中國來說,每天都有5億人說我們做得不好,每天還有1億人想教我怎么樣做產品,我覺得這是非常正常的一個事情。
很多APP到了春節等特定節日的時候,就把logo和界面變成紅的、黃的,變成像番茄炒蛋一樣。但是微信不會這么做。
如果微信是一個人,它一定是你最好的朋友,你才愿意花那么多時間給它。那么,我怎么舍得在你最好的朋友臉上,貼一個廣告呢?
我發現很多想法是突如其來的,或者說,是上帝編好程序,在合適的時候放到你的腦袋中的。
我一直把自己當作產品經理而非職業管理者看待,我認為這是必要的,因為好的產品需要一定的獨裁,否則它將包含很多不同意見以至于產品性格走向四分五裂。
拿一個停留時長衡量一個APP,這個跟我對互聯網的初心的認知是背離的。每個人一天只有24個小時。互聯網人的使命不應該是讓所有人除了吃喝拉撒,把時間都花在看手機上面。
人是環境的一個反應器,就你遇到什么的環境,你就會做出什么樣的反應出來。
機器推薦我們嘗試了很長時間,效果不太好。我跟團隊說,要么你們降低內容的底線,要么你們認命做一個小眾的嚴肅閱讀產品……我一直很相信通過社交推薦來獲取信息是最符合人性的。
但是我們一直認為,好的技術是為產品服務的,AI應該默默躲在后面幫助用戶來做一些事情,就像語音識別一樣。
在微信,我們要時刻提醒我們自己的是,我們自己就是用戶,我們施加于用戶身上的,最終也會施加到我們自己身上,有點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善良本質上是一種能力。我說的這種善良并不是一種道德上的善良,也不是一種道德潔癖,只有我們對待用戶有一種真正的理性的善良,才會使用戶更長久的使用我們的產品。
如果我們始終像過去的微信一樣,始終瞄準的是做最好的工具,并且讓創造價值的人體現價值這樣一個原動力做,我覺得我們再怎么走也不會走得太偏。
其中,張小龍再次談到了小程序,并表示這是他個人職業生涯里面最大的挑戰,并表示:
當天晚上,我跟我們的團隊就坐在一起討論,討論一個主題,我們小程序會有哪幾種死法會掛掉?我記得特別清楚,因為當天晚上我們不是討論小程序有多么美好的未來,而是說它有多難。我們會遇到哪一些障礙是跨不過去的,我們并不是對它樂觀去做的,而是我們覺得這個事情很難,我們一定要做到而去公布這個事情。
不僅如此,張小龍還頗有總結意味地談到了公眾號——針對現場大量的自媒體從業者,張小龍明確表示,公眾平臺其實不是為自媒體準備的,但確實公眾平臺確實被自媒體用得最好的一個領域。
不過,正是在這次演講中,張小龍基于社交和朋友圈的發展,專門談到了視頻動態,并表示,視頻對于微信來說只是一個載體,微信要做的是在這一塊來說希望做社交,以微信的視頻其實是希望能夠記錄下來自己和真實的世界,對真實世界的反應。
關于視頻,張小龍還表示:
因為我們確實覺得雖然用戶現在沒有這個習慣,將來視頻的交流一定會取代照片的交流,取代照片的發送,變成更多被采用的載體。因為很簡單,因為視頻所包含的信息量比照片大的多。我知道這一點確實很不容易……我們會繼續嘗試去引導用戶真的能夠某一天很輕松自如拿起手機來就可以記錄周邊真實的世界。
然而,張小龍對于微信社交和視頻進行結合的探索,最終是在2020年1月9日的微信公開課Pro上以視頻演講的方式得以闡釋。
他在演講中表示,當年有兩個失誤,一是公眾平臺在很長時間里只有PCWeb版,這限制了內容創作者;二是公眾平臺最終成為以文章為內容的載體,但是其他的短內容的形式沒有呈現出來。由此,張小龍表示,微信的短內容一直是要發力的方向,并由此對微信新版本進行了預告。
很快,微信的短內容載體——視頻號正式就開啟內測,并且在2020年開始了快速的功能迭代過程。
2021年1月19日,恰逢微信正式上線10周年的前兩天,以“WeBuild激發”為主題的2021微信公開課Pro舉行,當天上午的主論壇上,除了小程序之外,微信支付分、視頻號、搜一搜等產品也首次出現在講臺上。其中對于視頻號來說,這也是它首次出現在微信公開課Pro上,也是微信官方首次公開解讀其運營規則。
不過,在微信十周年這樣頗具紀念意義的時刻,張小龍也通過一場演講談到了他對微信產品的思考。里面也有很多引人深思的金句:
我自己感覺特別幸運,我想我一定是那個被上帝選中的人,因為光靠個人努力是做不到這一點的。
視頻化表達應該是下一個十年的內容領域的一個主題。雖然我們并不清楚,文字還是視頻才代表了人類文明的進步,但從個人表達,以及消費程度來說,時代正在往視頻化表達方向發展。
微信的歷史上,我們一直不強調強運營……系統和規則會比運營的效率高太多。
在這場演講中,視頻號無疑成為了重頭戲。
談到視頻號的起源,張小龍表示:
隨著時間的推移,視頻化表達其實越來越成為普通人的習慣。來看幾個數據,最近5年,用戶每天發送的視頻消息數量上升33倍,朋友圈視頻發表數上升10倍。這時候,我們再思考短內容的時候,就會想,不應該基于短文字來做,而是應該基于視頻化內容來做了。視頻化表達應該是下一個十年的內容領域的一個主題。
不過,相對于微信ID基于其通訊和社交屬性的私密性,張小龍強調視頻號的公開信息屬性,因此就需要一個新的身份,也就說需要一個新ID。他認為,這個ID的意義又特別大,一旦走出這一步,意味著微信不再局限于社交領域,而是進入到公開信息領域。
由此,他強調:視頻號的意義,與其說是視頻,不如說是“號”。
值得一提的是,張小龍還談到視頻號針對機構的意義,以及這個層面視頻號與公眾號、小程序的繼承關系。他表示:
其實微信一直在尋找PC時代的“官方網站”的替代物。做公眾號的時候,我們希望公眾號就是一個機構比如企業的官網。做小程序的時候,我們希望小程序就是官網。現在,我們希望視頻號是每個機構的官網。這是合理的,官網是需要進化的。
不過,在張小龍的理想中,視頻號的初衷是讓人人都能很容易通過視頻化的方式去公開表達內容但他也明白讓用戶去表達內容是非常困難的,為此微信上線了將自己的視頻號內容關聯到自己的微信名片的功能。對于這個動作,張小龍再次強調稱:
視頻號希望的是人人都能表達,而不是只有網紅和大V的表演。
在這場后來被總結為"微信十年的產品思考"的演講中,張小龍還專門談到了直播、表情、輸入法、歌曲、浮窗等話題和項目,可以說在很大程度上已經勾勒出微信下一個十年的未來。
不過,在演講的結尾,他用了兩個詞來描述微信,一個是連接,一個是簡單。他表示:
連接是很美的。因為世界的運行就是靠萬事萬物的連接而進行的。對產品來說,做連接,意味著做服務的底層設施,因為基于連接可以演變出來的結果是最豐富的。
不僅如此,他還談到了在連接的維度上,微信不同產品之間的聯系。他表示:
很多的社交產品可能也做連接,但它止步于人,微信的連接范疇更大,公眾號、小程序目標都是連接,連接人和內容、人和服務,包括微信支付也可以認為是一種貨幣的連接,視頻號的目標也是連接。重心不是在做內容,而是在做底層的連接,這很重要。這也是為什么我們會提“去中心化“,因為連接和中心化是有些排斥的。
就這樣,在連接的維度上,張小龍將公眾號、小程序和視頻號串接起來。
值得一提的是,在十周年的演講中,除了連接之外,張小龍還用了另外一個詞:簡單。不過,在張小龍的解讀中,簡單不僅僅指的是簡單,它是美觀,實用,合理,優雅的代名詞。他認為:
簡單是很美的。從一個物理公式到一個日常用品,往往是簡單的是更好的。實現同樣一個目標,有一千種方法,但只有最簡單的方法是最美的。
連接是很美的,簡單也是很美的——美,成為張小龍解讀定義微信十周年兩個核心詞匯時所用的共同解讀語言。
總結:微信新十年,該走向何處?
上線于2011年1月21日的微信,即將迎來它的11歲生日。
站在這個角度上來看,2022微信公開課Pro,無疑是微信進入到下一個十年的一場重要大秀——其中,在這場大秀上,視頻號成為開場主角,小程序再次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而最先一步的公眾號早已經成為如今數字媒體的基礎設施。
張小龍沒有來,但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畢竟,在長達十年的微信發展歷程中,他已經通過反復的思考、表達、總結,為微信的茁壯成長定調、把關,使之在快速迭代中也擁有了一以貫之的內在特質:連接和簡單。
如果將簡單和連接結合起來,其本質無疑更接近于"簡單的連接";無論是公眾號、小程序、視頻號,乃至于微信支付等其他功能,都是對它的外在闡釋——至于未來十年的微信,無論增加何種功能,在張小龍的掌舵之下,以"簡單"為前提的"連接"都必然會貫穿其中。
由此,在微信進入第二個十年的首場大秀舉行之際,張小龍對微信十年的總結依舊值得回味:
微信雖然是這么大用戶量的產品了,并且經歷了10年之久了,但我還是希望,它能一直保持自己的風格,一直像一個小而美的產品一樣,有自己的靈魂,有自己的審美,有自己的創意,有自己的觀念。而不僅僅是數字的奴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