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于微信公眾號鏈內參(ID:lianneican),作者:內參君,授權轉載發布。
世界上有兩種加密貨幣,一種是比特幣,一種是其它。
加密貨幣尤其是比特幣,是由一群向往著公正、透明、自由的技術極客們開發的,加密貨幣本身就是點對點、透明、去中心化的貨幣信用體系,交易、流通、支付等所需要的環境必然也是要去中心化的。
用戶對資產享有絕對控制權,交易撮合、清結算在鏈上進行,整個交易過程透明、公開,不可篡改,更符合區塊鏈的本質。在這個基礎上,去中心化交易所才是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
如今,這只是許多區塊鏈從業者的美好希望。他們都想復制比特幣的成功路徑,然而當下的政治環境和人文環境不允許這樣的事情在出現。
“你的比特幣在睡前價值 1000 美元,一夜之間飆升至 2000 美元,醒來時價值 500 美元。這是怎么回事?” 類似這樣的關于比特幣故事雖近乎陳詞濫調,但它只能暫時成為人們口中的談資。
雖然不少山寨幣給加密社區帶來了狂喜,但更多的是痛苦!這也是加密貨幣發展必須要經歷的陣痛。
那么,究竟是哪些因素導致山寨幣無法超越比特幣?無法復制出比特幣的今日的輝煌呢?
識別內在價值很困難
當一個項目不賣產品、不賺錢、不創造就業時,它就很難保持傳統的商業價值。加密貨幣本身就不具備上述提到的幾點,所以沒有傳統意義上的商業價值。
在傳統金融中,當您判斷某產品的價值時,識別值是很容易的。比如,如果我們在6, 890 億美元的匯款市場上實施加密,并假設能夠將交易費用降低10%,那么它的內在價值將接近 700 億美元。
但加密技術具有超越金錢的特性。它可以實現在一定程度上匿名,而且抵制審查。雖然這些都是很有價值的功能,但是對于我們判定某一加密貨幣的價值沒有實際意義。
關于它擁有什么樣的價值,人們一直存在疑問。公眾的認知在確定這種價值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加密貨幣的價格波動是因為很難確定一種貨幣的價值。我們無法確定它何時超買或超賣,何時超值或超跌。由于缺少這些嚴格的經濟判定標準,因而這就意味著感知價值才是山寨幣游戲的名稱。
但是感知價值也有它自己的問題。感知價值的變化和感知一樣容易。
媒體和時事事件在推動加密貨幣價格上漲或下跌方面發揮著根本性的作用。盡管新聞媒體并不是有意操縱比特幣價格,但當比特幣價格上漲時,他們似乎會寫更多關于比特幣的文章。對比特幣來說,好消息就是比特幣持有者的好消息。假設亞馬遜決定接受比特幣支付,由此產生的新聞報道將不可避免地導致一些人購買更多比特幣,從而推高其價格。那些已經持有這一數字資產的人將看到他們所持資產的價值隨之上漲。
想想埃隆?馬斯克(Elon Musk)4 月 29 日剛剛在推特上發布了一個詞“以太坊”(Ethereum)。ETH在推特上發布消息時的股價約為 153 美元,當天收盤時的最高價位為 174 美元。
除了新聞事件之外,加密貨幣對普通法定貨幣的匯率還會波動,因為它們被認為具有相對法定貨幣的價值。比特幣通常被稱為“數字黃金”,因為它具有類似的有限屬性。就像世界上的黃金數量有限一樣,比特幣的數量也只有 2100 萬比特幣。這也是比特幣最大的價值所在。
而法定貨幣的運作方式完全不同。各國政府能夠按照自己認為合適的方式管理傳統貨幣供應,以調整通脹或就業等經濟指標。他們可以在需要的時候賺更多的錢。
缺乏監管的制約
加密貨幣技術發明十年后,對于如何監管這一發展,以及世界法律應該如何與之互動,人們仍然沒有達成共識。
智能合約是區塊鏈上獨立的自動化參與者,因此它們對誰擁有它們以及誰對它們負責提出了有趣的監管問題。但法律正開始越來越一致。
即使某些法律確實將加密貨幣定為犯罪,但這與關閉加密貨幣或讓網絡離線還差得遠。這樣做是違法的。但這項技術是獨立的,不可阻擋的,它的全部目的是抵御攻擊。
有限的監管意味著該行業可能會受到市場操縱,這很容易嚇跑世界上許多機構投資者,否則它們會給這一灰色領域帶來信譽。如果沒有保護他們免受不良行為影響的機制,許多主流銀行寧愿完全避免使用加密貨幣游戲。
當下,區塊鏈發展有個怪圈。在監管缺失的背景下,傳統企業只能老老實實地研究區塊鏈技術,不敢輕易發幣,否則就是被“群毆”,臉書的天秤座計劃就是最好的例子。而真正進入幣圈的是,沒有實體經濟支撐的,甚至是一窮二白的創業者。僅僅靠發幣去實現區塊鏈的創業夢想,難度是相當大的,更談不上對投資者負責了。其目的也就昭然若揭了。
雖然比特幣不是完美的,但區塊鏈的宏偉愿景與監管上的矛盾,也是很多山寨幣很難超越比特幣的一個根本原因。
大量投資者涌入
加密貨幣不是退休基金,而且基本上所有的加密貨幣都不分紅。因而傳統的金融經紀人和金融顧問基本上不會關注它。這也很大程度上影響那些喜歡隨波逐流的且有經驗的投資者的投資選擇。
密碼價格反映了一個獨特的自由市場,無論某些政府是否允許,它都在運作。它們基于通常的供需驅動因素,即相關資產的定價與任何其他大宗商品一樣,都處于有限的供應狀態。在自由市場上定價的每一種普通商品都是不穩定的,所以加密貨幣的價格具有高度的不穩定性,就不那么奇怪了。
加密貨幣的早期投資者是那些擁抱區塊鏈技術的早期采用者,他們不認為新奇的交易所和錢包軟件是他們進行交易的重大障礙。他們樂于監控實時的價格信息,以便在正確的時間進行交易。這類人一般不會買了就坐視不管,所以持續的交易活動會導致持續的價格變化。
后來,隨著加密貨幣的價格暴漲暴跌,讓大量抱著一夜暴富心態的投資者跟著涌入。他們不會長期地持有某一種加密貨幣,而且隨著周四人的推薦及消息面的引導而不停地更換手中的加密貨幣。
所有這些共同創造了一個環境,在該環境中,價格具有反應性而不是可預測的。這樣也是長期不利于行業發展的。
寫在最后:
隨著市場的成熟,加密技術的波動性必然會減弱。盡管已有 10 年的交易歷史,如今有數千種不同的貨幣被開采,但加密貨幣仍處于初級階段。
也正因為這樣,幣圈的很多人正是鉆了這樣的空子,打著區塊鏈革命的理想,實則做得是圈錢勾當。
因而,在這樣的環境下,山寨幣要超過比特幣的輝煌短期內是不可能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