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國的單身成年人口已經高達2.4億人,據《中國逼婚現狀調查報告》,逾七成受訪者曾被父母逼婚。春節一向是催婚的“重災區”,虎年春節將近,備受年輕人喜愛的社交平臺探探聚焦催婚問題,發布主題短片《慢慢來》,用別具一格的方式再現了催婚背后兩代人的觀念差異和溝通難題。
面對催婚問題,探探App內發起一項#父母催婚,你會怎么辦#的投票,超過6000位探探用戶參與投票。28%選擇“不催婚父慈子孝,一催婚雞飛狗跳”, 29%選擇“表面言聽計從,實際我行我素 ”,還有26%選擇“順從父母,努力相親或刷社交軟件 ”,還有17%有自己獨特的應對之道。在催婚話題的討論中,00后和95后已成為主力,占話題參與總人數的近70%。
這支短片采訪了幾位在一線城市工作、學習的單身青年,并將他們對催婚、婚姻的看法,在相親角附近的公園播放給一群愛催婚的叔叔阿姨們看,用一塊屏幕為兩代人搭建了一個隔空溝通的橋梁,倡導對愛和婚姻要“慢慢來”,給孩子多一點時間,給父母多一點理解。
00后男孩秦曉昂(化名)能理解父母的催婚,但依然反對催婚。他認為,父母催婚主要是希望自己早日傳宗接代,但他覺得為了這個匆匆結婚,是對自己的敷衍,結婚畢竟還是為了找人生伴侶。
片中也呈現了在大城市工作的職業女性對待婚姻的態度。26歲的互聯網從業者李鏡(化名)認為,比起結婚,她更愿意將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作為人生主線。“以前,先立業再成家這句話主要是針對男性而言,但是現在對女性來說其實也是一樣的。我可能需要建立一個體現我自我價值的事情,對這個確信之后,可能我這個人會更加飽滿吧。”
在習慣于為子女、家人奉獻和犧牲的長輩們看來,現在的年輕人難免顯得自我。視頻中有位老奶奶在看過年輕人的訪談后說,“現在的女孩子,就想自由自在的,拿著鈔票自己花,買衣服。”不過,不是所有年輕人都無法理解父母,也不是所有父母都愛催婚。上海的楊阿姨就說自己從不催婚,跟兒子就像朋友一樣、沒有代溝,反而常和兒子一起說服老公。
兩代人成長環境和價值觀的差異,讓他們在談論婚姻問題時,關注點一直存在偏差,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年輕人和父母在婚戀問題上的“雞同鴨講”,而代際之間觀念的隔閡,終究還是要用愛和溝通來打破,“他們也是為我著想,總之別吵架就行了,這個問題可以求同存異。”
探探相關負責人表示,年輕人和父母輩在婚姻問題上常常各說各話,本質上還是這一代人和上一代人所處的社會環境不同,對婚姻的需求和理解也不同。但是當我們直面、理解這種差異,也就能夠互相包容。“畢竟,父母子女之間不管有什么觀念差異,愛始終是連接彼此的紐帶,催婚也不過是一種父母表達愛和關心的方式。探探始終希望年輕人“戀愛由我左右”,也呼吁在春節這個闔家團圓的日子,年輕人能夠傾聽和理解父母。正如這次借助短片發出的倡導,再給父母一點理解,再給年輕人一點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