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于微信公眾號大偉說電商(ID:mengdawei01),作者:孟大偉,授權轉載發布。
目前,在訂閱號列表中,已全量上線視頻號推薦(有一個月了吧)。
不知道老鐵們都是什么感覺?
我分別從用戶側、創作者側、平臺側三個方面,總結和分享下個人觀點:
一. 用戶側:
首從用戶側的角度出發,作為一個用戶,總體而言,給我個人帶來的體驗并不友好。
1.1 強制推薦
如果用戶所關注的公眾號綁定了視頻號或,無論你是否關注他的視頻號,那么就會收到視頻號的推薦(只關注視頻號也會收到推薦)。
也無論用戶是否同意。
1.2 無法關閉
作為用戶,我即沒有選擇接收與否的權利,甚至微信壓根就不提供選擇關閉的選項。
如果說有的話,那就是選擇取消你所關注的公眾號。
這個強制邏輯不像也不應該是微信一向的 style 啊。
1.3 視頻號的內容未必是公眾號粉絲所喜歡的
拿我自己來舉例,在我所關注的公眾號當中,有一個叫:keso 怎么看。
Keso 老師的文章我每篇都會拜讀,這點可以從它出現在我的“常讀 bar ”中可以看的出來。
但 Keso 老師的視頻號基本全部都是自己娃的日常(我沒有別的意思,只是舉個例子),但相比他寫的文章,我不得不承認,對 keso 老師發的視頻號的內容相對就不太感興趣,剛開始還會看兩眼,后來就直接忽略了(再一次聲明,我對 keso 很尊敬,沒有別的意思,只是舉個例子)。
當然了,keso 老師可能只是把視頻號當成紀錄自己生活的視頻版朋友圈,但由于視頻號新的推薦機制,導致被推薦到了他的公眾號粉絲面前。
所以我會想要屏蔽一下視頻號推薦,但就會發現上面提到的問題:沒有關閉或屏蔽入口。
難道我只能取消關注 keso 老師的公眾號才可以嗎?
再比如我關注的:最愛歷史,我通過會在比如中午午休時看它的推文,但它的視頻號又發的與文章類型完全不太一樣,同樣的,我也絲毫沒有半點興致觀看。
所以,我的觀點是:
一個公眾號創作者的視頻號內容未必是公眾號的粉絲或讀者所向往的。
如果用戶無法選擇屏蔽或關閉視頻號,那么長期來看,這對于視頻號的用戶反而會是一種【消耗】。
1.4內容重復
如果創作者在公眾號僅推送了視頻內容,同時又更新了視頻號(且與公眾號綁定),那么作為用戶,就會收到兩條同樣的推送。
這何嘗對用戶的耐心不是另外一種【消耗】?
1.5進一步消耗
你知道,訂閱號的列表中早在視頻號之前就已經開始推薦【廣告】了。
再加上和視頻號推薦在一起出現,哪怕你是 6.4 英寸的全屏,這一屏當中不能獲得任何有價值的信息。
進一步【消耗】用戶。
這種體驗真的是苦不堪言。
1.6消費習慣
最后這條是正向的,是好事。
畢竟每個用戶對于信息或內容的消費習慣是有差異的,并不是所有用戶都喜歡看圖文,也不是所有用戶都愛刷短視頻。
這點我們從一個問題的三種提問方式就能看的出來:
1.我想學 Python,有好書推薦嗎?
2.我想學 Python,有好的視頻視頻課程推薦嗎?
3.我想學 Python,有好的培訓課程嗎?
你看,從內容消費習慣來看,用戶對于同樣的內容總希望找到更符合自己消費內容的習慣方式。
所以視頻號的推薦可以匹配那些喜歡通過視頻來獲取信息或資訊的用戶。
不過拿還拿我自己來舉例,我個人非常不習慣把自己曾經所寫的五、六千字一篇文章錄制成同樣的視頻再進行分發。
我在想,如果將文章轉錄成視頻,如果沒有新的信息增量,對于用戶來講好像就不公平,浪費了用戶的時間。
看來,是時候改變了。
我個人攝取信息或知識,依然是通過圖文、文章或讀書的方式而非視頻,包括短視頻與長視頻。
二、創作者側:
2.1 增加流量入口
對于創作者來講,當然是好事一件。
老鐵們都知道,視頻號與快手、抖音最大的不同即是它基于社交算法的推薦機制(而且沒有冷啟動流量池)。
我在《我為什么不喜歡刷視頻號》中舉過一個例子,哪怕是像央視新聞這類官媒,在抖音與視頻號的數據也可謂不啻云泥。
我猜這也是為什么視頻號不太受創作者重視的其中一個原因。
現在訂閱號新增視頻號推薦,這意味著視頻號又多了一個流量分發渠道,而非單純依賴于社交推薦的私域流量。
并且經大偉本人實測:
即使用戶只關注了【視頻號】同時未關注其綁定的公眾號,也會在訂閱號消息的列表中收到視頻號的內容推薦,如下圖:
2.2 視頻號與公眾號粉絲互通
這意味著你的公眾號的粉絲就是你的視頻號粉絲了,即使他沒關注你的視頻號(前提是視頻號與公眾號綁定)。
相當于通過公眾號直接給視頻號倒流。
我去年寫過一篇《為什么公眾號一定要配視頻號》中闡述了三點原因:
1.必要的內容擴展
2.公域流量撬動及私域流量承載
3.為私域搞錢做準備
而目前來看,公眾號變的愈發重要。
對于創作者來講,公眾號變成了視頻號撬動流量的杠桿。
現在,在視頻號和公眾號已經綁定了的情況下,用戶在視頻號觀看視頻時,可以直接關注公眾號。
在視頻號直播時,也將展示公眾號身份并可以引導粉絲關注公眾號。
另外,用戶發布的視頻號動態(包括歷史視頻)都將同步展示在公眾號主頁。
當用戶點擊名字是直接跳轉到公眾號的視頻號菜單,而非視頻號,這是否意味著,在某種程度上,視頻號屬于公眾號的一個附屬功能。
而這也契合在月初的微信公開課上,微信將視頻號重新定義為微信生態中原子化組件的設想。
你品,你細品。
2.3 模糊的推薦機制
訂閱號中視頻號的推薦機制我始終沒搞明白是如何推薦的。
整體體驗下來,訂閱號列表中的視頻號推薦機制還挺模糊和隨機的。
目前來看,一次最多只推薦 2 條,有時候 1 條(如果你有留意的話,在微信消息列表中,顯示有幾條訂閱號更新未讀時,視頻號推薦會算做一條未讀)。
并不是更新了,就一定會收到視頻號推薦;
比如我自己的視頻號更新后,為什么就沒有收到視頻號的推薦?
是朋友點贊的才能收到嗎?
是每打開一次訂閱號的入口都會有嗎?
好像也不是,有時候點開訂閱號,連續幾次都沒有,有時候連續兩次都有。
如果同時有幾條更新,優先推薦哪個創作者以湊夠兩條視頻號推薦?
創作者半年前更新的視頻號內容還會進入推薦流量池嗎?
如果不推,那是多久以前的不推?
創作者不了解,用戶當然更不了解這個推薦機制是什么了。
這完全不像公眾號:
一方面用戶會有心理預期,另一方面,做為創作者,同樣清楚的知道只要更新了,用戶就會全量收到推文。
三、平臺側:
3.1 視頻號瘋狂迭代
視頻號近一年以三天一小版,五天一大版近乎瘋狂的速度迭代著。
微信公開課上提到:
從 2020 年 10 月至 2021 年 12 月,視頻號,完成了 17 次迭代。
比如公眾號文章支持插入視頻號卡片、支持公眾號和視頻號綁定、訂閱號消息中出現視頻號視頻等等。
3. 2 培養用戶習慣
一方面,視頻號自身通過版本迭代會越來越完善。
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通過更多場景觸點培養用戶在微信生態內的短視頻內容消費的習慣。
也只有視頻號具有足夠的用戶使用習慣和粘性后,才能吸引到更多創作者,形成良性循環。
截至目前,幾乎把微信中能開的流量和入口都放開給視頻號了。
場景包括但不限于群聊、朋友圈、私聊、直播狀態展示、公眾號關聯,以及前段時間官方運營的 westlife 和 5 月天的演唱會等,可謂無孔不入,無所不用其及;
甚至為了更進一步培養用戶的消費習慣,視頻號還推出了直播預約推廣新功能并關聯交易,用利益驅動的方式引導用戶。
但我只是擔心,當越來越多的視頻號運營者都采用裂變這種方式“騷擾”用戶,會不會適得其反?
朋友圈分享的視頻號,為什么不能直接預覽,必須點擊進入才能觀看?
我的看法是:給視頻號引流,并進一步培養用戶習慣。
3.3 視頻號逐步提升算法推薦
視頻號正在內測逐步減少社交推薦,而改為機器推薦。
一是通過視頻號、直播入口,增加推薦引導。
二是視頻號在內測將【朋友】拿掉。
關于這個觀點,感興趣的老鐵可以看下我半年前寫的《視頻號要擯棄社交推薦改為算法推薦了嗎?》
這意味著某種程度上,視頻號主打的社交推薦并沒有帶來預期的結果或者不能滿足視頻號要更快的發展需要,還是要靠依賴更懂人性的算法推薦。
我之前看到過一個類似的觀點,分享一下:
抖音目前的成功已經證明了算法推薦的勝利。
微信的護城河是社交關系,它今天時長輸給短視頻直播,不是輸在微信內容沒有短視頻直播化這個媒介進化下,而是輸在,他沒辦法像抖音一樣全面以算法推薦為基本盤的新人類獲取信息方式。
包括快手,快手明明是抓住短視頻直播內容媒介紅利,被抖音超越也不是輸在組織能力上,而是輸在當短視頻直播商品內容供給充足的情況下,依然固守在雙列的社交關系分發基本盤上,沒有果斷的完成轉化為算法推薦為核心。
當然快手 8.0版本后,加強了算法推薦,即公域流量的分發,但在某種程度上,必然會稀釋掉它一向引以為豪的私域屬性,即主播與粉絲的粘性和忠誠度。
最后簡單總結一下:
未來,用戶在微信里會接觸和消費越來越多視頻號的內容。
不,更準確的講是越來越多的【視頻】內容。
就像如今的公眾號一樣,對于普通用戶而言,可能意識不到它的存在,但它又的確無處不在。
至于視頻號,時間會告訴我們答案。
附:視頻號如何關聯公眾號
首先,你得有個公眾號。
其次,還得開通視頻號。
接下來,通過視頻號的個人主頁找到“賬號管理”,進入即可看到“綁定的公眾號”,輸入要綁定的公眾號 ID。
公眾號管理員會收到綁定通知后,確認即可完成綁定。
如果不想點擊視頻號頭像直接跳轉到公眾號主頁呢?
此時,你只需要將公眾號和視頻號的綁定關系進行修改即可,這里有兩個方法可以實現:
第一種方法,通過“公眾號后臺-設置與開發-公眾號設置-賬號詳情”,選擇“視頻號身份”,點擊跳轉的就還是視頻號主頁了。
第二種方法則可以在手機端實現,通過“視頻號詳情主頁-右上角的‘...’-賬號管理”進行解綁(請謹慎操作)。
看完這篇文章老鐵:
還沒開公眾號,馬上開;
還沒關聯視頻號的,現在關聯。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