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由人民網舉辦的“2021人民質量高峰論壇”在京召開。論壇通過線上線下結合,匯聚各部委領導、知名專家學者及企業家代表,共同探討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新路徑。中科曙光副總裁、曙光數創公司總經理何繼盛,作為此次活動特邀企業嘉賓出席了論壇現場,從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對“探路低碳變革 踐行綠色發展”給出深度見解。
據了解,本屆論壇以“匠心聚 百業興”為主題,旨在鎖定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新需求、新趨勢,繼續凝聚發展共識,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基于當前“30·60”雙碳目標的緊迫性需求,“探路低碳變革 踐行綠色發展”成為此次論壇的重要議題,受到現場眾多相關領域專家、部委領導的聚焦和探討。
何繼盛指出,從數字化發展角度來看,國家雙碳目標的明確,對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綠色低碳將成為未來數字產業發展質量的重要衡量標準。
在國家宏觀政策上,國家發改委、中央網信辦、工信部以及國家能源局,今年聯合發布了《貫徹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要求 推動數據中心和5G等新型基礎設施綠色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已經為未來數字化基礎設施發展給出明確方向,打造低碳數字化產業生態勢在必行。
聚焦到執行落地層面,何繼盛認為,數字化基礎設施的綠色高質量發展,需要從技術創新、產業協同等維度多線突破,共同打造低碳數字化產業新生態。
目前,國家“碳中和”目標路徑一方面在于提高可再生能源占比,減少傳統能源輸出,降低碳排放;另一方面則重點在于提升能源使用效率,降低能耗,并形成能源回收再利用良性循環。在何繼盛看來,數字化基礎設施的能耗控制需要技術上的持續創新:不僅要開辟新的技術路徑,還要真正沉下心來進行持續的技術研發積淀,將技術真正應用落地。
以“能耗大戶”數據中心的能源使用為例,由于輔助支撐系統較多,數據中心能源額外損耗情況嚴重,亟待通過新技術突破提升能效。基于這一需求趨勢,中科曙光早在2010年左右,就開創性提出利用液體來進行數據中心服務器的冷卻,從而節約在輔助系統方面的能耗占比。
十余年研發積淀,中科曙光自主研發的相變式全浸沒液冷技術已經將PUE突破性降至1.04,相比風冷數據中心能效比提升超30%,核心部件性能可提升20%,計算設備可靠性至少提升一個數量級。目前,液冷技術已經得到廣泛應用,成為數據中心節能降耗的主流技術趨勢,而中科曙光也成功在業內打造出國際先進的液冷技術方案樣板,為國內數據中心低碳轉型提供了重要的技術參考。
“當前國內數據中心領域仍處于高速發展的階段,在這一過程中要同步實現低碳高質量升級,對供需兩端都是很大的挑戰。”何繼盛認為,面臨新的發展挑戰,未來產業趨勢一定是擁抱變革。從需求側的長期運行成本來看,數據中心能耗費用占比達70%,提高能效可以直接帶來效益升級。“對建設方來說,低碳綠色高質量發展轉型,將實現企業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共贏。”
此外,供給側在技術創新和資源整合上積極發力,將為數據中心建設運營質量帶來更多新的可能,數據中心供應鏈潛力也將逐步釋放。作為數據中心供給側廠商,中科曙光也在積極探索綠色低碳的產業協同生態路徑。包括從前端的能源供給,到后端的能源回收。中科曙光希望產業鏈各端協同發力,共同構建一個高能效循環發展的生態聯盟,全方位打造低碳數據中心產業新模式。
在當前從高碳向低碳及凈零碳轉型的重要歷史時期,眾多行產業的價值鏈開始加速重構,推動著更高質量、更加科學和綠色的可持續發展。這是行業挑戰,也是數字化產業鏈塑造更強競爭力的機遇。“我相信,未來數據中心的低碳轉型,將在雙碳目標指引下,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通道。”何繼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