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于微信公眾號 運營研究社(ID:U_quan),作者:魏宇卓,授權轉載發布。
近段時間,有一些媒體在討論,互聯網廣告開始“疲軟”,收入放緩。
根據《 2021 中國互聯網數據報告》顯示,2021 年中國互聯網廣告總體收入仍在提升,同比增長 9.32%,但增幅較上年減緩了 4.53%。
數據來源:《 2021 中國互聯網廣告數據報告》
這些信號和數據表明,互聯網廣告行業已經不再“肆意生長”,而是進入了“成熟期”,總體大環境日趨穩定。
互聯網 App 廣告的現狀到底如何?
是什么原因導致這種局面?
在此環境下,App 該如何應對,找到突破新機會?
今天運營社就來聊聊這些問題。
01
互聯網應用廣告“冰火”兩重天
如今的互聯網廣告應用大環境,可以用一個詞來總結,那就是“冰火”兩重天。
在互聯網廣告行業中,主要有兩個角色 —— 廣告主和流量平臺。這兩個角色互相組成了一個供需關系:
廣告主為需求端,通過向流量平臺發起買量需求,推廣自家的產品;
流量平臺則是供應端,提供給廣告主符合目標客群特征的流量。
移動互聯網廣告“降溫”、出現“冰冷”的原因,和供需關系改變有關。
首先,從供應端來看,近年來受到疫情和行業相關政策影響,廣告主數量變少。廣告主數量的減少,直接導致了移動互聯網 App 的收入增長放緩。
例如,2021 年“雙減”政策的實施,在線教育企業受到巨大影響:K12 教育業務驟減、開始大量裁員。
再比如,伴隨著疫情反復和“三道紅線”的指標出現,加盟招商、房地產行業也發生劇烈動蕩。
當這些企業自顧不暇時,需要將更多的預算重心放在核心業務上,在廣告投放的預算上會減少。
從《 2021 中國互聯網廣告數據報告》中可以印證上述企業在「廣告投放」上的變化:
2020 年到 2021 年,教育培訓廣告占比下降 3.5%,收入規模跌回至 5 年前的水平;房地產品類于五年內首次出現負增長,并且降幅較去年高達 47.3%。
數據來源:AppGrowing
其次,從供應端來看,各家平臺的用戶流量價值有所降低。
根據@極光推送的報告,排名前 20 名的 App 用戶流量價值中,有過半的「用戶流量總價值」都在下降。
導致移動互聯網 App 流量價值下降的原因,運營社認為主要在于 ——用戶時長激烈競爭,流量價值下降。
根據 12 月 31 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表的《 2021 年 1 - 11 月份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運行情況》顯示,國內 App 應用數量達到 272w。
但人們在互聯網上花費的時長并沒有顯著增長:三年僅增長 0.7 h,大量 App 在爭奪有限的網民注意力。
數據來源:QuestMobile
外加“超級 App ”的虹吸現象,大多數網民會把時間放在頭部 App 上,進一步壓縮了大部分 App 的用戶停留時長。
不過,運營社也注意到,互聯網 App 廣告不單純有“冰冷”的一面,部分平臺和 App 呈現出了增長態勢,表現出“火熱”。
一方面,需求端層面,盡管廣告主預算總體有所降低,但在部分細分賽道投放增速快。另一方面,從供應端來看,細分賽道領域的平臺能夠提供更精準的流量,幫助廣告主找到目標人群。
拿字節舉例,需求端層面,根據新榜發布的《 2021 年新媒體內容生態報告》,抖音商單年均漲幅 1.6 倍。
在「電商」這一細分賽道上,抖音在過去的 1 年也表現不俗。據中信證券傳媒報道:
在 2021 年做到了 2.5 億日消耗的水準,2021 年綜合 10,000 億 GMV 的成交額,2022 年字節目前定的增長率接近 100%,日消耗會提高到 4 億,交易額會破 20,000 億。
其次,供應端層面,在「直播電商」這一細分賽道中,抖音可以為廣告主匹配更多的流量。
此外,運營社還發現一些用戶規模較少的 App 的廣告業務也呈現增長趨勢。比如,一款時間管理的 App,月收入同比 2021 年 1 月增長 69.16%
數據來源:七麥數據
再比如,“國民食譜”下廚房 App,月收入同比 2021 年 1 月增長 13.2%。
數據來源:七麥數據
打開這些 App 會發現,他們的產品和服務體驗都比較“在線”,并且抓住了一波新的廣告主需求:
2021 年生活服務類推廣占比增長 5%、綜合電商類推廣占比增長 3%。
鯊魚記賬(一款記賬類移動App)的創始人@楊磊,就目前“冰火兩重天”的市場環境對運營研究社明確表示:“我們不焦慮。專心做好產品才是眼下重要的事。”
02
在新的環境下,
App該如何做好商業化?
面對這樣的市場環境,移動互聯網 App 的廣告,需要從本質出發,尋找新出路。
運營社觀察到, 1 月 25 日穿山甲(巨量引擎旗下的全球開發者成長服務平臺)平臺負責人@趙祺發了一封春節家書《2022 年,我們如何突破》。
細讀這封家書,運營社發現這里面提到了一個核心觀點:開放更多以「廣告資源,內容資源,技術資源」為核心的商業化資源,促進整個互聯網廣告的生態繁榮。
更具體來講,App 開發者想要脫離「變現困境」,共有兩種解法:在供給端,移動互聯網應用要持續提升效率;同時,通過產品創新,搶廣告主的預算“紅利”。
1)精細化運營,提效率
移動互聯網應用廣告的商業模式,主要在買量和賣量之間賺價差 ,即 App 低成本增加用戶體量(買量),再將較高的價格賣給廣告主(賣量),從而獲得利潤。
App 想要提高自己的賺錢能力,主要可以在“引流-留存-變現” 3 個環節提升效率。
①引流環節:用數據做渠道分層,買對量。
在移動互聯網流量快速增長的年代,很多 App 為了實現大范圍獲客,采取了“廣撒網”的投放策略,通過多家平臺來獲取流量。
然而,互聯網現如今獲客的成本開始逐步攀升,若 App 們依然采取「粗獷式」投放的老方法,顯然性價比不高。
因此,企業需要制定精細化的投放策略,讓錢“燒”得更加有價值。
比如,企業可以對每個渠道數據進行監控,掌握獲客成本和收益等數據,并計算各個渠道的 ROI,從而對投放渠道進行優化。這樣一來,企業就可以花同樣的錢,買到真正有用的量。
②留存環節:用數據做需求分層,做留存。
想要提高留存率,可以從三步著手:
第一步,根據渠道數據進行精細化分析,分清哪個渠道的用戶價值度最高 —— 投放過后,對每個渠道的數據進行分析:
用戶留存過低是否因為渠道質量問題?
當前產品與渠道用戶畫像不匹配?
高留存渠道特征是什么?
第二步,引流過來的用戶匹配產品后,對用戶的需求做分層,推送符合用戶喜好的內容。
比如,從下廚房App 引流過來的用戶,給其推送生活類內容;從 bilibili 引流的用戶,給其推送二次元或者年輕化的內容。
第三步,針對留存用戶做 A/B test,并不斷迭代,不停做出精細化、高效化決策,進而提升用戶留存。
③變現環節:用數據做消費分層,促營收。
在變現過程中,要對廣告的內容和用戶畫像進行數據分析,將不同的廣告分發給不同人群,實現“千人千面”。
此外,還可以預估用戶付費能力,對用戶進行消費分層,并針對不同類型用戶采用不同營收方案,實現用戶價值最大化。
比如,針對付費意愿度高的用戶,App 可以開發“內購”機制,引導用戶在 App 里面消費;針對付費意愿度低的用戶,可以在 App 里貼“廣告”讓用戶觀看,從而提高收入。
2)產品創新,匹配廣告主需求
近幾年,知乎、小紅書、百度等大廠 App 都開始增加視頻板塊。
這背后的原因是,短視頻內容不僅可以提高用戶的留存和活躍度,而且還能更好地匹配當下的廣告主投放預算和需求。
“全網廣告投放形式中視頻廣告占比超五成,其次是圖片廣告。2021 年下半年,視頻廣告投放強勢,占比明顯增強,視頻廣告成為廣告主重點投放的廣告形式。”
運營社發現,在穿山甲的家書中,提到可以為開發者提供內容資源。
這意味著每一個想要通過內容和短視頻留住用戶,以及產生變現的互聯網公司,都可以比較輕松地在自己的 App 里搭建一個“小抖音”。
比如,工具類軟件里添加視頻模塊,成為“工具 + 短視頻”型 App。
在產品創新層面,有不少互聯網公司,針對細分人群的需求,搭建起了產品矩陣。比如,早在 2018 年,360 就建立起了豐富的 App 矩陣。
產品矩陣的好處不言而喻,矩陣內 App 之間可以進行互推,在無需額外花錢買流量的情況下,擴大自家產品的用戶總數。
03
結語
在運營社看來,現如今行業的“頹態”,只不過是互聯網廣告業務終于越過了「爆發增長期」,進入了真正開始比拼產品實力的「穩定期」。
一方面,用戶永遠有優質產品的使用需求,另一方面,廣告主用投放實現獲客和增長的需求永遠不會消失。
真正有價值的產品,有效率意識的企業,不論在什么時代,都可以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