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4點,天還沒亮,趙仕增已來到冰壺場地,獨自刮冰面、打冰點,空無一人的冰場,只能聽見鞋底與冰面的摩擦聲。
趙仕增是一名冰壺場地的制冰師,35歲入行,有5年的國家隊工作經驗,是國家隊首任制冰師。
不同于其他室外項目,冰壺場地對平整度和滑度的要求格外苛刻,冰面的誤差要控制在0.038毫米,幾乎是一根頭發絲的1/5。
作為國內第一代冰壺制冰師,趙仕增對待自己的工作,也遵循著老一輩的匠心精神,制作底冰、噴漆、布線、補水、修冰、打點,環節雖然細致繁瑣,但他卻格外細心。憑借著手穩心細和對這份工作的熱忱,趙仕增成為了國內為數不多的“冰上匠人”。
而在制冰的同時,趙仕增也逐漸了解并愛上了冰壺運動,開始系統的學習,并在全國性比賽中取得過第二名的成績。
在他看來,冰壺是一項極其包容的運動,“下到五歲上到七十都能參加比賽,十二三歲到五六十歲的對手我們都碰見過”。而能讓年齡相差20歲的選手同場競技,冰壺致勝的要素絕不僅僅是體力。
冰壺運動被譽為“冰上象棋”,和很多體育運動不同的是,它不但挑戰著運動員的體能、技巧、專注度,還對團隊的戰術和策略有著極高的要求。以冰場為棋盤,冰壺為棋子,冰壺運動員作為下棋者運籌帷幄,或守或攻,樂在其中;而觀眾作為觀棋者雖在局外,卻能同喜同憂,同得其趣。“體力不夠就用腦力彌補,打冰壺時,心里會格外沉靜,這是一項可以到老的運動。”
在享受冰壺運動樂趣的同時,趙仕增也授人以漁,收了同樣愛好冰壺運動的常雷為徒,在他的諄諄教導下,常雷對冰球也有了新的感悟。
“剛接觸冰壺的時候,就想贏。但現在冰壺對我來說意味著快樂。”在他看來,冰壺是一項充滿懸念的運動,不到最后一球誰也不知道勝利會花落誰家,就像人生一樣,哪怕處在低谷也不能輕言放棄,再努努力或許就會有不一樣的結果。
師徒倆對自己的“冰壺人生”有著炙熱的期待,但與此同時他們也為冰壺運動的發展感到憂慮,“冰壺運動目前于中國尚在推廣期,國內專業的冰壺制冰師并不多見,很多場館都沒有專業的制冰師處理冰面,打冰壺的人也很少,目前北京只有幾百人”。
為了讓更多人了解冰壺運動,師徒兩人還特意注冊了快手,經常分享比賽和訓練視頻。與此同時,隨著冬奧會臨近,趙仕增也希望能乘上冰雪運動發展的“東風”,培養出更多的專業冰壺制冰師,有機會服務各地的冰壺場館和各種冰壺賽事,讓更多人領略這項冰上運動的魅力。
從小眾冰雪運動的參與者到傳播者,師徒倆的故事也被收錄至快手自制冬奧系列短片《二十》之中。作為快手獻禮冬奧的系列短片,《二十》平實的講述快手上那些為冰雪運動奮斗的普通人的故事,也記錄下他們冬奧背后不平凡的冰雪人生。
伴隨著北京2022冬奧會進入倒計時,許多用戶也在快手分享冰雪故事、展現冰雪技巧、科普奧運知識、送上比賽祝福。而快手作為北京2022冬奧會官方轉播商,將通過賽事、內容、互動玩法等多維度,攜手平臺達人、運動員、明星、普通用戶等,全景式呈現奧運會賽場內外的每一個精彩瞬間,讓冰雪熱持續升溫,讓運動魅力被更多人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