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于微信公眾號 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作者:星暉 世昕 歐陽,授權轉載發布。
“在等待結果的30秒里,他是在為韓國人摔倒而幸災樂禍,還是在為俄羅斯犯規而惋惜,或是在為中國能否奪冠而向老天爺拜托拜托呢?”
2022年2月5日,北京冬奧會短道速滑混合團體接力迎來A組決賽,最終中國隊拿到冬奧首金,隨后,在豆瓣小組“古玩雜貨鋪”里,一條名為《很好奇安賢洙的心情》的帖子蓋起高樓,還被轉到微博上再度引發熱議。
圖源微博
帖子開篇的幾句疑問,將原為韓國選手的中國隊教練安賢洙的故事展現出來,評論里更戲稱是《圖書館30秒故事之北京冬奧會番外篇》,引發一片笑聲。
這是一次標準的“玩梗”行為,是豆瓣網友將安賢洙代入中文互聯網經典梗“圖書館30秒”后的二次創作。無獨有偶,2月11日,“圖書館30秒”也再次登上熱搜,讓許多網友了解到了這一網絡“典中典”。
到底什么是“圖書館30秒”,它為何能屢次登上熱搜,又何以讓人“封心鎖愛”?
圖書館30秒,憑什么上熱搜?
時至今日,已經沒有誰能計算清楚“圖書館30秒”到底登上了多少次熱搜。
故事里那個心碎的姑娘跨越時間與空間的距離,一次又一次地在互聯網上喚起年輕人的廣泛共鳴,被越來越多的網友熟知、傳播。有的人用“刻進DNA”作為形容詞,有的人則稱之為“當代emo文學巔峰”。
然而初次看見這個詞條時,大多數人首先會感到一頭霧水:到底什么是“圖書館30秒”?
故事最早出現于知乎。
2019年10月25日,在一個叫做“你在你男/女朋友的手機里發現過什么秘密?”的問題下,一位匿名用戶分享了她的經歷,發布時間是凌晨5時40分。兩個月后的12月26日,凌晨2時13分,該用戶最后一次編輯回答,回應了網友的安慰,一切定格于此。
故事的大概內容是,答主看到相戀八年的男友與碩士同門女同學的聊天記錄,發現在過去的一整年中,兩人不間斷地分享生活日常,親密程度超越異性朋友的邊界。答主意識到男友分享生活的第一人選不再是自己,而是正在變成另一個人的“靈魂拍檔”,于是她最終下定決心與男友分手。
所謂的“圖書館30秒”,正是網友對回答中一處細節的概括。
當答主回顧男友與女同學的聊天內容,“很多時間點都不記得了,但是這四個時間點,發生在我們相處的什么時刻,什么縫隙,他是如何分神去回的消息,我居然無比冷靜地一一對上了。”
其中之一是她生日那天,在閉眼許愿的30秒里,女同學發消息到男友手機,說圖書館斷電了,很害怕。當答主許完愿望睜開眼,男友剛剛熄滅手機屏幕,對她說沒事。直到現在,她才終于明白男友那時在手機上看到了什么。更讓她困惑的是,當時男友心里想的是什么?
時間推移,讀者將這個故事提煉成一個無解的提問:"在我許愿的30秒中,你是在擔心她因為圖書館斷電而害怕,還是希望以后年年都能陪我過生日?"
曾經忠誠、純粹的愛情被打碎,求而不得的心酸感迸發出驚人的感染力,引發了無數人的共情。在微博、豆瓣、貼吧乃至更多小眾社區,都不斷有人轉載這個故事,把唏噓與“破防”的感受傳遞給下一個“受害者”。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人們通過口口相傳,依靠好心人指路尋找“圖書館30秒”的原文。如今隨著熱度越來越高,“圖書館30秒”成為了知乎的特殊精選內容。不論你在網頁還是客戶端搜索相關的關鍵詞,都能看到置頂的、帶有星標的內容入口,甚至模糊了該回答所對應的問題本身。
圖源知乎
從2019年末到今天,這條知乎回答已經獲得了42.1萬個贊,積攢了5萬余條評論。偶爾,人們能聽聞一些真真假假的“后續”,盡管它們最終往往會被驗證為假消息,但并不妨礙“圖書館30秒”一次又一次沖上熱搜。
漸漸的,有人開始總結出現于互聯網各個角落的“emo文學”,例如“走在路上聞到桂花開了”“男朋友的白月光學妹”“曾經最愛的你總要娶別人”……
它們大多是私人的經歷分享,許多甚至已經年代久遠、無法考證出處。那些ID早就被注銷,面孔模糊不清,匿名成為永恒。
這些文字像漂浮在數據大洋中的玻璃瓶,一年年沉浮起落。有的玻璃瓶從未想過會被人看見,有朝一日卻被撈出了海面,在跨越了漫長時間的今天,憑借文本中強大的情感張力贏得了全世界的眼淚。
慕名而來的年輕人在評論區抱團、感慨、憤怒、悲傷——愛情,哦,愛情。
emo文學,何以讓人念念不忘?
人們總是喜歡將各種各樣的經典故事編撰成冊,而在互聯網時代,這種行為也越發常見。
于是每當“圖書館30秒”重新進入大眾視野,和其類似的各種帶有“emo文學”標簽的網絡神貼也都會被重新挖掘出來,并被整理打包,“集體安利”給各種網友,收割一大片眼淚、哽咽和唏噓。
圖源微博
相比“圖書館30秒”更早走紅網絡的“他的手機里有愛人有秘密有感情”就是其中之一,其經常出現在各種emo故事的榜首,堪稱互聯網現實向愛情神貼的鼻祖。
2011年10月20日,一位ID為“多年不見的白夜叉”的網友在天涯社區發布貼子,講述了發生在自己與戀人之間的故事,隨即爆火網絡。
彼時天涯仍處在全盛時期,這篇帖子迅速被轉到了豆瓣、微博等平臺,盡管時隔十一年原帖早已消失不見,但目前這個故事仍以圖片、轉貼的形式四散在互聯網上,并被人們不斷地傳播。
這篇貼子也同樣講述了一個“沒能從男友的手機中走出來”的故事:樓主與男友Y相戀多年,自認感情美滿,卻意外在男友手機中發現了第三者L的存在,她已與Y曖昧多年,親密程度幾乎等同于情侶。面對男友的精神出軌,樓主最終在糾結中選擇了分手。
與“圖書館30秒”一樣,“他的手機里有愛人、有秘密、有感情”這句話火遍網絡,帖子中的部分對話片段也成為網友們念念不忘的經典對白。
“所以什么是愛呢?是我們在一起的六年,還是你認為的你和她錯過的六年。”在圍觀者們的感慨下,與“圖書館30秒”一起,成為讓年輕人封心鎖愛的“利器”。
“他的手機里……”熱評,圖源網絡
除知乎和天涯外,各大平臺上都有類似的經典emo文學,他們同樣因貼中的一些戳心細節和金句被人熟知。有趣的是,他們也跟隨不同網絡平臺的調性屬性呈現出不同的面貌。
比如標簽為“直男論壇”的虎撲。以體育內容起家的虎撲一直被認為是互聯網男性用戶的“大本營”之一,在這個以男性視角為主的論壇里,同樣誕生過許多令人破防的悲情故事、emo文學,他們通常被發布在“步行街”板塊,往往圍繞著“被綠”這一核心主題,也被網友們稱為“綠帽文學”。
“綠帽文學”之所以能被稱為“文學”,核心在于發帖者的文筆。在這些異常傷感的帖子中,筆者往往能夠展現出極強的文學素養,寥寥幾百字便能讓見者傷心、聞者落淚,其中的佼佼者更是能用一句話就擊穿讀者的內心防線。
2016年的步行街神貼《在火車上忍不住哭了起來》就是最好的代表。時年還在上大二的樓主“湖人FAME科比”與學妹相戀,在一次周末陪女友去別的城市見高中同學,而女友卻與前任舊情復燃,徹夜未歸。不明真相的樓主最終發現了異常,并在返程的高鐵上質問女友,抱著一絲希望希望得到否定的回復,卻最終等來了一句“對不起”。
在帖子的高潮之處,樓主寫出了神來之筆“我感到天旋地轉,媽的,這高鐵也太晃了”,一句話將自己瞬間的復雜情緒表現得淋漓盡致。“高鐵很晃”最終獲選虎撲2016年度十大金句之首,該貼也成為綠帽文學中的“扛鼎之作”,更被不少網友認為是與“圖書館30秒”并駕齊驅的互聯網兩大破防梗。
圖源網絡
除此之外,虎撲還誕生了“這雨量,不及我眼中萬分之一”“我是個好人,但卻沒什么好報”等諸多名句,這些從男性視角寫出的emo文學,讓全網無數網友直呼破防。
如果觀察各大平臺上的emo文學,天涯、知乎以娓娓道來的細節、細膩的內心描寫見長,虎撲更講究簡短精煉,一個金句一擊擊中,那么豆瓣則更偏向日常卻戳心的分享。
前面提到的“走在路上,聞到桂花開了”就是豆瓣愛情emo文學的杰出代表。這篇發布于2018年的帖子以極具戲劇性的標題“不小心。。。睡了老板的兒子”開頭,講述了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愛情故事。
從2018年8月到12月,該貼持續頻繁更新了三個多月,樓主以碎碎念的形式講述了自己與兩位男生發生的故事,尤其是與第二位男主S的戀愛日常,更是甜味十足,引發無數關注。
2018年12月27日,樓主突然停止了更新,時隔半年后,她才講述了自己與S感情的結局:分手,并留下一句“好聚好散”。2019年9月,該貼樓主再度更新,只留下淺淺的一句“走在路上聞到桂花開了”,為這個故事畫下了句號。
圖源網絡
細碎美好的日常、甜膩的戀愛故事,與突如其來的分離,最終組合成為屏幕上令人慨嘆的“BE美學”,盡管曾被質疑是“寫手貼”,但“桂花開了”仍舊憑借也成為emo文學名單里的總能看到的名字。
知乎、天涯、豆瓣、虎撲.......這些平臺中,以“圖書館30秒”為代表的emo文學在無聲中席卷著整個網絡,他們不同于更具“梗”“meme”性質的發瘋文學、廢話文學,載體往往是一個個真實且引人慨嘆的故事,他們關于親密關系,關于年輕人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問題,關于人與人之間的愛和背叛。
emo文學往往是沉重的,這與“梗”肆虐的互聯網似乎格格不入,然而卻能讓無數人念念不忘,甚至“刻煙吸肺”,“圖書館30秒”不斷登上熱搜就是例證。這不禁讓人陷入思考:emo文學到底擁有怎樣的魔力?
“30秒”內的情感傳遞
如前文所說,每隔一段時間,各個平臺上便會涌現出類似的一段充滿故事、情深意切的貼文,引得網友們紛紛開始傳播討論。并且在這過程中,它們逐漸被提煉出一句精華或一段格式,成為流傳在中文互聯上的“新時代寓言”與被人們所熟知的“表達模式”。
從“圖書館30秒文學”到“走在路上聞到桂花開了”,為什么這些內容、句式能夠讓人們樂于傳播?當人們在使用這樣的語句時,他們想表達的是什么樣的情感?
圖源微博
我們還是回到討論的起點,從“圖書館30秒”開始分析。
從最直接的文本角度看,故事本身講述的多是許多人都能夠感同身受的一種情感或境遇。或是歲月消磨下悄悄變質的愛情,或是突然間意識到的無法挽回,類似的情感組成了人們生活中的無數嘆息,讀罷貼文后,復雜的情感沖擊帶來不同程度的共鳴與思考,故事被每個人賦予不同的認知與映射。
當然,最無法被忽視的一點是,“圖書館30秒”原帖優秀的文字質量也是其能夠在中文互聯網上廣為傳播的重要因素。毫不夸張的說,從“XX文學”這一網絡熱梗出現流傳至今,“圖書館30秒”稱得上是其中最具有文學性的互聯網內容之一,從講述節奏到文字的畫面表現力、克制又深沉的情感表達,首先便能夠將故事本身傳播出去。
有了足夠優質的故事文本,網友們也就更能從中總結出適宜于傳播的段落語句。這些語句將故事所表達的情感囊括其中,像完形填空一樣,成為一張“卡片”,在句子本身蘊含的復雜情感基礎上,網友們套入現下流行的主體,構建出一個意涵豐富的畫面,甚至可以說是某種程度上的“留白”處理。
圖源微博
這是一種互聯網情感泛濫現狀下的硬需求。在這些語句格式的助力下,每個網友都能成為賽博時代的“大文豪”,依靠這些本身就故事性十足的文字,不用過多的言語便能讓其他人感受到其中飽滿的恩怨情仇,效率極高地完成了一次高濃度情緒的傳遞。
在互聯網的語言表達日趨極端化、簡單化的當下,能夠為復雜的心緒找到一個相匹配的載體,以一種足夠有內涵的方式將其敘述出來,哪個“互聯網文學家”能不心動?
不論是關系本就略顯復雜的中韓短道速滑隊,還是哪本小說中虐戀情深的CP,總有一個“30秒”能夠承載下這些故事情節以及人們的“玩梗趣味”。
在這些用戶自發的創作之外,平臺對于這樣的“文學形式”也是十分樂于推廣的。
這些用戶自發分享的故事,經過不斷傳播、提煉后,成為了在整個互聯網激起共鳴的文本源頭,讓平臺的內容風格與用戶認知得到鞏固,彰顯了UGC社區的優勢。例如大家在談論到“圖書館30秒”時,總會聊到它是來自知乎的一個回答,也就進一步加深了人們對知乎內容的認可;知乎也會將搜索“圖書館30秒”直接鏈接到該答案,進一步加深二者之間的聯系。
其他類似的“emo文學”也是這個道理,在“情緒勢能”與“互聯網文學門檻”的雙重影響之下,30秒內,豐富的情感表達與玩梗同步實現,“高效率”現代人的目標順利達成。
比如,在等待您點進本文的30秒,刺猬公社是在擔心讀者因為周日的睡眼惺忪而匆匆掃過,還是希望本文有讓您會心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