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進一步推動珊瑚修復與保護工作,倡導海洋環保理念, 2月15日,快手和海南省三亞市蜈支洲島針對珊瑚保護聯合發布“海底花園”計劃,全面提升蜈支洲島珊瑚覆蓋率,提高公眾在珊瑚保護領域的參與度。
通過該計劃,雙方將依托快手的龐大用戶規模、多元內容生態等優勢,以及蜈支洲島的年均百萬游客量、珊瑚保育領域的扎實基礎等優勢,在拯救珊瑚行動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蜈支洲島海底珊瑚修復范圍,并通過直播、短視頻、線下展等多元形式,倡導海洋環境保護。
(圖:快手企業社會責任高級總監王兆承左,蜈支洲島旅游區副總裁馮超右)
快手企業社會責任高級總監王兆承表示,通過社交媒體推出珊瑚保護公益項目,建立線上公益平臺,打造兼具趣味性和正能量話題性的大眾公益互動形式,輸出更多科普內容,將會倡導更多企業、機構和個人廣泛關注海洋環保,并加入到保護海洋生態的行列,讓海洋科普和環保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蜈支洲島旅游區副總裁馮超表示,蜈支洲島將與快手強強聯合,借助雙方資源優勢,加大海洋環保宣傳力度,提升海洋保護趣味性和參與度,讓更多的人加入海洋環境保護中來。
一直以來,珊瑚作為“海洋生命發動機”,承載著維持海底生物多樣性的重要職能。珊瑚礁雖然覆蓋面積不到海底的千分之二,卻為近30%的海洋物種提供棲息環境,抵御海浪沖擊。然而,由于海洋污染、氣溫變化、人類的過度捕撈等原因,珊瑚礁生態系統受到嚴重威脅。過去30年里,全球高達50%的珊瑚已經消失。
在此背景下,快手與蜈支洲島高度重視海洋生態保護工作,不斷發揮各自優勢,以實際行動加入拯救珊瑚行列中。
(圖:快手聯合相關專家在蜈支洲島進行海底珊瑚修護工作)
一方面,快手聯合愛德基金會PADI愛海洋專項基金于2021年發起拯救珊瑚行動,在線上搭建創新型珊瑚公益互動平臺——“快手珊瑚”,通過短視頻和直播的多元活動形式,號召用戶在線上種珊瑚。用戶每在線上完成一株珊瑚種植,快手將會攜手愛德基金會PADI愛海洋專項基金、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專家,共同以用戶之名在海底對應種下一株珊瑚。而此次的“海底花園”計劃正是“快手珊瑚”項目的持續深入與優化。
另一方面,作為“快手珊瑚”的重要戰略合作伙伴,蜈支洲島旅游區及相關科研機構精心設計珊瑚溫床,利用受自然因素破壞而斷裂的珊瑚斷肢進行無性繁殖。目前,通過移植和保育方法,蜈支洲島旅游區已修復3萬多株珊瑚,修復面積近5萬平米,為魚類等海洋生物的聚集、繁殖、生長提供了更廣闊的棲息地。
值得一提的是,伴隨“海底花園”計劃發布,近期“快手珊瑚”公益產品也從三個層面進行了迭代升級。一是任務設計層面,在原來的發作品、看視頻、邀好友等方式基礎上,增加了點贊、評論、分享等更多可以獲取能量的互動方式;二是產品趣味層面,增加了互偷好友能量、比拼好友排名等更為豐富的公益互動形式;三是用戶反饋層面,以用戶之名種下的珊瑚上的專屬銘牌,用戶可以自定義銘牌內容,讓海洋公益更有儀式感。
(圖:“快手珊瑚”公益產品升級)
該計劃發布會當天,拯救珊瑚行動公益倡議官高卿塵、珊瑚保育專家張浴陽、潛水達人常琳共同參與了由新華社快看和快手公益聯合發起的珊瑚保護公益直播活動。
(圖:珊瑚保護公益直播活動)
珊瑚保育專家張浴陽表示,“快手珊瑚”項目讓更多人了解到保護珊瑚的價值和意義,有助于珊瑚保護、環境保護。“即使是生活在內陸、遠離海洋的環境下,人們所做的環境保護行為,對珊瑚礁以及熱帶雨林、森林、草原等整個生態系統都是有好處的,減少碳排放、降低污染是每個人都需要長期去做的事情。”
海洋生態系統的健康發展關系到整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基于此,作為數字化時代的新型傳播媒介,以快手為代表的短視頻直播平臺推出珊瑚保護公益項目,加強海洋保護內容的傳播,將有利于進一步提升全民保護海洋生態的責任意識,引導社會公眾樹立人與海洋和諧共生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