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魔扣目錄
作者 / 周興斌
不知從何時起,“堵車”成了城市生活的一種常態。尤其在早晚高峰期或節假日期間,動輒千米的堵車長龍不僅嚴重影響著居民的生活幸福感,同時也制約著城市繁榮發展的速度。
因此,人們渴望在交通領域能出現一位化堵為疏的“大禹”,來真正改變城市交通擁堵的現狀。
而在近日,據高德地圖發布的2017-2021年度《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海信智慧交通技術方案不僅幫助19座城市登上“緩堵”榜單,更是連續5年占據城市緩解擁堵TOP10榜單的半壁江山。
從這組實實在在的“緩堵”數據不難看出,海信在智慧交通領域已經擁有了行業領跑者的硬實力,但卻為何沒有如百度、高德等互聯網企業在智慧交通領域的名聲顯赫?而默默無聞的海信在智慧交通領域一鳴驚人的關鍵到底是什么?
務實低調的海信智慧交通,與其他企業“疏堵”路線分野
提及海信,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家電。但事實上,以硬技術立業發家的海信早已把科技產業觸角延伸到了智慧交通等領域,甚至已經默默耕耘了二十四年。如今,海信智慧交通的應用足跡更是遍布于全國169個城市。
早在1998年,海信就通過調研,提前“勘測”發現了智能交通行業未來的市場很大,并且國內沒有形成領頭企業和充分競爭格局。從那時起,海信就開始正式進軍智能交通領域,彼時智能交通的概念在國內落地不過3年時間。
而機遇往往也是留給有準備的人。2005年,海信靠著在智慧交通信號控制系統領域多年的技術積累和經驗優勢,最終以領先20分的成績戰勝西門子,成功中標 2008 年的北京奧運會的交通信號項目。
在圓滿完成2008北京奧運交通的保障項目后,海信智慧交通團隊又承接了2021年西安全運會的交通信號智能控制任務,甚至在剛剛落下帷幕的2022年北京冬奧會,依然是海信負責賽事的交通保障工作。
連續兩次奧運賽事的交通保障工作都交由了海信,這無疑是對海信智慧交通技術方案的認可,而海信又以0失誤的出色表現,完美地展現出了其作為智慧交通領域領跑者的強大實力,同時也是對市場上‘海信5年助力19城登上“緩堵”排行榜’成績質疑的有力回應。
事實上,隨著互聯網智能化浪潮的襲來,智慧城市正在成為下一輪區域競爭的關鍵詞,而智能交通也將迎來更大發展機遇。有公開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智慧交通市場規模3547億元,預計2025年將達到6948億元,年均增速14.39%。
在這一背景下,智能交通行業迎來許多互聯網巨頭的入局,百度、高德地圖等企業“來勢洶洶”,智能交通市場新一輪競爭愈發白熱化。
如百度選擇從自動駕駛技術切入,大力發展以車路協同為基礎的智能交通。但不得不提的是,百度的智能交通本質上是為擁有自動駕駛功能的智能汽車服務的,其智慧交通解決方案存在兩個前提:一是“聰明的車”;二是“智慧的路”。
但一方面從車的實際情況來看,無論是現在還是未來,我國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都將是傳統汽車和智能汽車、機動車和非機動車共同行駛,那么智能化功能不足的傳統汽車和非機動車又能否享受到百度車路協同帶來的智能交通便利?
而另一方面從路的情況來看,“智慧的路”就意味著道路建設離不開大量的攝像頭、激光雷達和毫米波雷達的應用,而我國又擁有著超百萬公里的公路里程,如何兼顧應用成本與規模擴張,這或將是個無解的難題。
至于高德地圖的智能交通方案則是集中于精準感知、精確分析和精細管理,更多是積累和分析道路擁堵數據,間接幫助提升城市交通效率,很難直接疏導緩解城市交通壓力。
其實從海信、百度和高德們的智能交通解決方案不難看出,三者在智能交通領域的側重點有著明顯的不同,但相比海信具體且已經實際應用的智能交通解決方案,百度和高德們的智能交通技術方案如同懸浮在半空中的云,而不是像海信那樣化為落向人間的、實實在在的雨。
或許正是因為家電行業特有的低調務實精神,讓海信就能夠腳踏實地在智慧交通領域深耕二十四載,最終成長為擁有城市交通化堵為疏技能的現代“大禹”。
技術脫虛向實,智慧交通方能實現價值最大化
事實上,隨著5G、AI和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互聯網賦能傳統行業似乎又一次吹向了新時代生產力和生產關系變革的號角。
但目前來看,不少互聯網企業在下沉改造傳統行業的過程并不順利,究其根本在于過分崇拜技術,反而迷失了最初的需求起點。
技術的本質是人類為滿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對大自然進行的改造,換句話說技術是手段而不是目的。這就意味著無論技術怎樣發展進化,都不應該脫離現實的需求起點,這是科學技術能夠提升生產力的前提,也是實現技術價值最大化的唯一路徑。
事實上,智能交通并不是寫本書或者資本多砸錢就能成長起來的。正如世界著名未來學家奈斯比特在《大趨勢》一書中指出的“我們周圍的高技術越多,就越需要人的情感”。
智慧交通的技術固然重要,但想要從理論方案落地到實際交付應用,并讓用戶能夠切實感知到其存在的實際技術價值,這背后離不開對我國道路交通特點和居民出行人性需求的深入洞察和研究,這是智能交通解決方案最基礎也是最根本的前提。
從這個角度看,海信之所以能成為現代城市擁堵治理中的“大禹”,關鍵就在于海信的技術優勢從一開始就扎根于業務實踐當中,在對中國道路交通特點深入理解的基礎上,將人工交通調優經驗和大數據經驗融合起來,通過信號機一點點積累交通控制策略,靠著水滴石穿的毅力先后幫助西安、銀川、昆明、蘭州和貴陽等城市完成了“緩堵提暢”工程。
以擁堵降幅最大的西安為例。海信智慧交通西安項目團隊由面到點地開展海信區域整體控制策略設計,本著“因地制宜、時空融合”的交通治理理念,設置了“7處區域控制、114處綠波帶等智能化路線,打造了從點到線、從線到面、時空一體的綜合交通信號控制策略。
這套智慧交通解決方案不僅在“西安全運會期間,保障了超過2000次共計300個小時的信號控制分秒不差,100余趟勤務線路精準抵離,圓滿完成全運會信控“0失誤”保障目標。”
而且系統運行以來,在緩解交通擁堵、改善交通管理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平均每年優化配時調整8000余次,通過持續優化,西安市擁堵延時指數逐年下降,其中2021年較2020年,全市平均日擁堵指數降低4.83%,日平均速度提升7.03%。
可以說,海信智慧交通正是在對西安、銀川等城市交通出行的需求基礎上,進行技術扎根,靠著多年的技術鉆研和實際經驗澆灌,最終才在智慧交通領域孕育出了能夠緩堵提暢、化堵位為疏的現代“大禹”——海信智慧交通。
寫在最后:在智慧交通領域,24年不鳴不叫的海信在以需求痛點為導向的技術路線指引下,借著2022年的冬奧賽事的東風,在智慧交通領域一鳴驚人。
如今,海信和山東高速組成的聯合體,又成功拿下埃塞俄比亞智能交通項目,這意味海信又一次走到了智慧交通領域的前列,并引領著行業邁入對外輸出中國解決方案的新階段。
作者:周興斌,系資深媒體人、知名科技自媒體。2017年度中國十大最具影響力自媒體。關注電商新零售、人工智能、移動互聯、數碼家電等相關互聯網產業。